張建聽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高等教育變得更加大眾化,普及程度越來越高,無論是高校數量還是生源數量都增長很快。然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也產生了一定的教育問題,對此高校應該切實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該文分析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以及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體從加強大學生入學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改善課堂教育手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的影響分析
高等院校在校人數激增。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開始,我國高等教育的入學門檻逐步放低,高校的招生數量快速增加,眾多高考學子涌進大學校門。1999年,我國高校的招生數量增加了51萬余人,全國高校的招生總數達到了159.68萬人,高校招生的增長速度達到47.4%,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激增情況,2000年以后,高校的擴招幅度始終處于高位,截至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在校生數量超過了1000萬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普通高校在校人數的快速增加。
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多元化。高等教育學校是我國培養高級人才的重要基地,培養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務。高等教育過程是對人才進行專業教育培訓的過程,旨在培養具有良好專業文化素質、高度社會責任感以及自我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高等人才,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各種人才的需求。無論社會需求是什么樣,高校始終應該確立“育人為本,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原則。除此之外,高校還需要承擔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重要任務,人才培養目標也逐步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并且會隨著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情況而改變,高等人才也呈現出多樣性特征,以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在我國高等教育實施擴招以前,國家對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實行統一培養、統一分配、統一安置就業的政策,大學生畢業之后人人都有工作,而且工作沒有可選擇性。但是,在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高等教育逐漸走向了大眾化的方向,高校在校生的數量激增,隨之也出現了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的情況,國家原來實行的工作分配制度已經不合時宜,大學畢業生需要自己直接面對市場選擇職業。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普通高等教育學校的在校生數量激增,出現了人才供過于求的態勢,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
二、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我國高等教育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并不樂觀,從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看,目前主要是采取課堂教育的方式,基本都是進行書面教育,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材為主,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甚至很多高校根本就不重視思想政治課,以學生自學為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看,大多數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僅僅停留在書本內容的講授,基本上與實際生活沒有聯系,可以說沒有任何實際價值,這就導致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失去興趣,學習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只要達到思想政治科目考試及格就行,應付考試現象非常普遍。從社會角度出發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今后更好地融入社會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大學階段,學生所接觸到的人更多更廣,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教授學生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但是當前高校生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教學內容使這項教育的真正作用無法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社會責任感越來越淡化。
三、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內容直接影響著教育的質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都是在教室中講授思想政治教育課,學生只是坐在講臺下聽老師講課,缺乏互動以及實際案例的講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比較單一,這就導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其次,思想政治教師的素質也直接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對于教師來說,即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剖析他們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要具有過硬的教授思想政治知識的能力。目前,我國高校的高水平思想政治教師不多,這也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課時普遍短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其他科目相比,往往受到冷落,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都對思想政治課程不夠重視,因此課時非常少,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視度決定了教育的最終效果。
四、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強大學生的入學教育。大學生在校求學期間是他們摸索爬行、走向獨立人生的重要階段,也是作為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涯的高級階段,大學生們在高校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基礎,這一時期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基本發展成型。因此,入學教育作為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開始具有重大意義,直接影響大學生們思想價值的取向。進入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是大學生適應新環境的關鍵時期,這時他們需要轉換自身角色,因此更容易出現一些思想問題。對此,高校必須重視對大一新生開展入學教育工作,幫助新生盡快地融入大學生活,開啟新生的專業學習興趣,進一步明確將來的奮斗目標,全力為今后的成長、成才奠定基礎,為走入社會做好鋪墊。
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要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每一項職業都有其內在的規范與要求,在從職過程中表現出的綜合品質就是職業素養,它包含了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作風等方面內容。職業素養對專業的要求應該是第一位的,敬業精神和道德品質是從職人員的基本要求,將其運用到職場上就體現出一個人的職業素養,而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則是個人素質和修養。在當前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的情況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客觀事實,這是我國目前所面臨的一個難題。對于處于當前時代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肩頭擔子很重,壓力很大,高校要千方百計幫助大學生積極解決有關問題,從學校方面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的教育質量。要結合社會實際和專業情況,更加有針對性地教授學生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要積極組織各種實踐活動,盡可能多的開展專業報告和講座,多多聘請企業家和其他社會成功人士到大學講學,傳授個人成長、成才、成功經驗。要在高校內建立心理咨詢中心或幫扶中心,積極為受挫學生排解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鼓勵大學生特別是受到挫折的大學生面對現實,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悲觀失望,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腳踏實地學習知識與技能,為美好的將來奮斗拼搏。
努力改善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育方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在大眾化的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任務很重,學校和老師必須深入了解當代學生的心理,認真考慮學生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以哪種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好,教育的內容是否需要變更,只有認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提高教育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要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質量,不斷優化教學工作,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老師的專業培養,不斷提升老師的個人素質,從而從根本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作者單位:衡水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