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霞
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期,這一時期是個體走向獨立和成熟的時期,也是身心發展急劇變化的時期,在人的一生中也是關鍵期。在這一心理發展與完善的關鍵時期,他們非常渴望心理健康知識,以解決他們在人格發展、社交、價值實現、戀愛等方面的心理困惑。
一、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的一項緊迫任務
當前,我國教育面臨著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人的素質結構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五類基本素質。他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心理素質是人的整體素質結構中的一個子系統,它對人的其他素質及人的整體素質都有重要影響。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期,這一時期是個體走向獨立和成熟的時期,也是身心發展急劇變化的時期,大學生不僅有著學習的壓力,而且也面臨著人際關系、經濟負擔和擇業就業的壓力。以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心理狀態,來面對巨大的環境變化其心理發展之路必定是坎坷不平、動蕩不定的。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對其心理發展必然會形成不良影響,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甚至是心理障礙。因此,研究大學生心理發展,有系統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自覺關心心理健康,培養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順利渡過大學時代這一人生重要階段,使其不僅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而且具有健康的心理,是高校一項緊迫艱巨又十分重要的任務。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過程,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的原則和特殊技術協助受教育者增進自我了解、自我抉擇、自我發展,進而自我實現的一個學習過程。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在對學生的影響上集教育、發展、預防功能于一體,在高校教育中必將顯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具體地說:
它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意識,早已從單一生物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發展。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是使他們強烈意識到健康不僅是軀體上無病,體格健壯,更應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形成適應環境、社會變化的能力,保持健康的行為。
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教育對于減輕大學生的心理重負,塑造健康人格,至關重要。因此,以往那種忽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傾向必須改變。在學校教育中,應當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要的內容,這樣才能把大學生培養成身心健康的人。
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心理知識,提高自我認識能力。我們要幫助大學生及時調整期望值,確立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幫助大學生從實際出發,確立遠大而又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鼓勵他們去為之付出艱苦的努力,使他們在競爭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追求中得到滿足和喜悅,在奮斗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
可以增加學生的責任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對心理健康所持的態度,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都會對校外人群產生影響。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對個人,還會對社會發展產生影響,維護心理健康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會負有的責任。
三、心理健康教育應堅持科學的原則與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科學的原則與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要堅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特別重要的是要尊重和理解學生。教師要把學生作為一個人、一個與自己平等的人來看待,完全地尊重他們。只有這樣,才能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才能打開師生情感交流的渠道。
堅持發展的觀點,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有積極的認識,使其心理素質不斷提高。青年大學生心理是發展心理學中最復雜的階段。在這段時間里,他們的生理、心理都在迅速發展,所以必以發展的原則分析影響大學生心理發展的諸因素,研究大學生心理發展的趨勢和階段。要選取那些質的指標和量的指標來確定發展的階段性,并密切注意在大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中哪些是新的積極的心理特點,哪些是需要預防的消極的心理特點。
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個體心理發展過程中,要處理好環境與發展的關系,即內因與外因的相互關系。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主體,尊重他們的客觀現實,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以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尊重他們的人格,讓他們能夠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應該讓學生積極地面對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讓有些心理有障礙的學生,通過學習,主動地配合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盡快擺脫障礙,自我調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要注意靈活性。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工作者應在不違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則的情況下,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靈活地應用各種教育理論和方法,采取靈活的步驟,以求得最佳效果。具體而言,對待不同的問題應選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階段實施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此原則的主要功能是解決少數學生的心理障礙問題。
大學生是一個知識高度密集的群體,心理特征相對統一。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實行“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的方法”。課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課時有保證,有較強的制約性。但由于高校教學時間有限,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尚需在課外進行。尤其當前高校并未普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大學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需在課外進行。課外教育可采用多種形式開展,如開設系列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健康咨詢,通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直接接觸,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針對性;充分利用學生會、社團組織,與學生建立密切聯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等等。
(作者單位: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電子商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