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華+王海英+甘慧玲+羅利飛
[摘要] 目的 探討腦梗死患者健康功能損失情況以及影響因素。 方法 對188例急性期腦卒中患者進行調查,采用自制量表對患者一般資料進行調查,疾病影響程度量表對患者健康功能損失進行調查,并分析影響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的相關因素。 結果 娛樂消遣維度得分最高為(68.8±13.7)分,其次為家務管理為(53.1±15.4)分,軀體功能得分(45.2±11.5)位于第3位,并且以肢體的靈活性得分最高為(59.0±12.4)分;飲食及社會心理功能得分較低為(23.2±6.3)分及(25.6±6.8)分。總體健康功能損失得分為(35.7±10.1)分。年齡>70歲、文盲及小學文化、未婚、吸煙、性格為內向、病變部位位于腦葉、肌力4級及以下的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較嚴重(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吸煙是危險因素,家庭支持、肌力、腔隙性腦梗死為保護因素。 結論 腦梗死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整體較高,其中娛樂消遣維度以及家務管理維度的得分最高,軀體功能維度中以肢體靈活性得分較高。吸煙是危險因素,家庭支持、肌力、腔隙性腦梗死為保護因素。在臨床護理中,應給予相應的護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腦梗死;健康功能;損失程度
[中圖分類號] R743.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35-0028-04
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腦卒中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而其中75%的患者不同程度的致殘,40%的患者出現重度殘疾,給個人、家庭甚至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2]。健康功能包括軀體運動功能、社會心理功能等。健康功能損失主要是指以上功能發生障礙。了解腦卒中患者的健康功能損失程度,并分析影響因素,針對影響因素采取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從而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社會功能,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4]。本研究對188例腦梗死患者的健康功能缺失程度以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針對性的護理提供理論基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6月在我院神經內科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88例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入院時間距發病5~9 d,年齡18歲及以上,符合腦梗死的診斷標準,頭顱CT或者MRI確診,意識清楚,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8歲及以下,腦出血患者,嚴重精神障礙、認知障礙、意識障礙者,感覺性失語的患者,合并嚴重其他系統疾病的患者,不愿參與的患者。共有188例患者納入研究。
1.2調查內容
1.2.1 一般資料 采用自制量表對患者一般資料進行調查,包括性別、年齡等。
1.2.2 健康功能損失 采用疾病影響程度量表[5]對患者健康功能損失情況進行調查,包括136項,軀體功能維度3類、社會心理維度4類,其余5類獨立評價相應的功能。答案“是”得1分,“否”不得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越重,最后得分換算為百分比率。
1.3調查方法
采用橫斷面研究方法。在調查前對調查者進行培訓。采用面對面調查,患者填完調查問卷后逐條檢查,對不合格的問卷或條目及時指導和糾正,保證調查的有效性及完整性。對整個調查過程匯總,嚴格質量控制。調查前查閱文獻,咨詢專家及神經內科的專家,明確研究的內容及方法,制定相關方案。設計及選擇調查問卷,確保收集的資料以及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按照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選擇研究對象,跟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取得信任和理解,能夠積極配合。面對面的調查方式,統一指導說明調查的內容及要求,患者知情同意,保護患者的隱私。調查過程中如果患者存在疑問,及時給予解答,使用通俗的語言描述問卷,使患者充分理解調查內容,講解過程中避免使用暗示性的語言,以盡量獲得準確、完整、真實的資料。回收問卷并檢查問卷的合格性,對不合格的問卷現場指導,補充或者糾正。由本人對資料數據進行整理、核對,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數據分析過程中審核變量賦值是否合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F檢驗或者t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
娛樂消遣維度得分最高為(68.8±13.7)分,其次為家務管理為(53.1±15.4)分,軀體功能為(45.2±11.5)分,位于第3位,并且以肢體的靈活性得分最高為(59.0±12.4)分;飲食及社會心理功能得分較低,為(23.2±6.3)分及(25.6±6.8)。總體健康功能損失得分為(35.7±10.1)分。見表1。
2.2 影響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單因素分析
年齡>70歲、文盲及小學文化、未婚、吸煙、性格內向、病變部位位于腦葉、肌力4級及以下的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較嚴重(P<0.05或P<0.01)。見表2。
2.3 影響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多因素回歸分析
將總體健康功能損失得分按照四分位的P25為界值進行分類,Y1為 3 討論 3.1腦卒中患者健康功能損失情況 腦卒中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健康功能損失情況,在本次研究中總體健康功能損失得分為(35.7±10.1)分,說明疾病對患者的社會、生理、心理等多個方面均產生了不良影響。娛樂消遣維度的得分最高。腦卒中患者大多為老年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需要配合治療,臥床休息,社會交往活動減少,外出活動也下降,加上發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娛樂消遣功能損失程度較高。休閑娛樂能夠改善患者的情緒、心態,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有利于患者的預后,并且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減輕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應盡量給患者創造較多的消遣娛樂活動,滿足患者的休閑娛樂需求,并鼓勵患者在出院后也應積極參與相關的活動,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分散患者的不良情緒,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和康復訓練[6,7]。
與社會心理功能比較,軀體功能損失得分更高,說明患者軀體功能損失更嚴重。腦卒中后,患者肢體運動及感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而其中肢體靈活性的得分與軀體運動方面的得分最高,說明患者肢體靈活性的功能缺損最嚴重,另外患者的軀體運動、行動移位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受到嚴重影響。腦卒中患者進行功能鍛煉能夠增加腦容量,促進腦細胞的增殖,使腦細胞在無氧的情況下恢復功能,另外,運動也可通過增加肌肉張力而改善身體的功能,提高患者運動功能以及感覺運動反應,并且能夠調整患者的心態,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良性循環[8,9]。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功能訓練方法,并指導患者不同階段完成相應的功能訓練,提高患者軀體運動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3.2腦卒中患者甲亢功能損失影響因素
在單因素分析中,年齡越大的患者健康功能損失越嚴重。老年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腦組織萎縮以及神經元損失,還會出現腦血管內皮細胞增殖下降,微血管密度下降,淀粉樣變性,氧化應激反應增強等,導致血流流變學改變,降低腦血流量,使腦組織供氧下降,加上老年患者對缺血更加敏感,因此容易發生腦卒中[10,11]。患者年齡越大,機體各個系統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老年患者容易并發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機體的耐受能力下降,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心理適應能力均下降,患者對疾病的接受能力下降,健康功能也隨之下降[12]。
肌力是影響患者健康功能缺損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肌力越低,健康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腦損傷后中樞神經系統的下傳沖動減少,原動肌活化受到損傷,非拮抗肌發生痙攣。肌力訓練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方案,但是應以增加肌力為主,而不加重痙攣。目前臨床上多根據患者的年齡、嚴重程度、其他重要系統的功能、腦卒中后的不同時間段等因素制定相關的肌力訓練計劃。臨床上,腦卒中后急性期只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神經學癥狀不再發展后的48 h即可進行軀體功能訓練,制定個體化計劃,有效進行功能鍛煉,對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腔隙性腦梗死的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低于其他類型的患者,而病變部位位于腦葉的患者損失程度最高。腔隙性腦梗死是指大腦半球的深部等中線部位血管直徑在100~400 μm的穿支動脈發生的梗死,梗死病灶一般在0.5~15.0 mm3[13,14]。腔隙性腦梗死的患者一般病情相對較輕,部分患者可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已婚的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較輕,說明已婚對患者的健康功能具有正性調節的作用。腦梗死后患者會出現肢體運動障礙、語言障礙等情況,給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響,患者容易出現不良情緒,而配偶在照顧患者日常生活方面以及心理疏導方面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能夠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5]。患者的性格也是影響健康功能損失的相關因素,外向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較低。外向性格的患者對突發事件的適應能力更強,對于相同的應激源,外向性格的患者應激反應較弱,社會心理功能方面的損失也相對較輕。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不同性格,給予不同的心理護理,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預后。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吸煙是影響患者健康功能缺損程度的危險因素。吸煙危害人體健康,可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下降,血管壁外周阻力增加,血管痙攣,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等。這些均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在臨床護理中指導患者戒煙,講解吸煙的危害,并囑咐患者家屬等避免患者吸入二手煙。鍛煉身體是健康功能的保護因素。健康鍛煉能夠降低患者血管危險因素的發生,并且適當的運動還能改善患者的心態,而良好的情緒對患者的恢復具有積極的意義。家庭為家庭成員的心理、生理以及社會等健康發展提供環境條件,家庭的支持、關心、鼓勵可以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減輕其心理負擔、增強康復信心、積極配合護理和治療,從而改善預后。
總之,腦梗死可對患者的健康功能造成明顯的影響,娛樂消遣、家庭管理、軀體運動等均受到嚴重影響。吸煙是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的危險因素,而家庭支持、肌力、腔隙性腦梗死為健康功能的保護因素。臨床護理工作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改善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 海和平. 護理干預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應用[J]. 光明中醫,2014,29(7):1514-1516.
[2] 林秀嬌. 護理干預對腦卒中病人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中國校醫,2014,28(7):556-557.
[3] 楊麗. 人性化護理對冠心病患者健康功能程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2):62-63,78.
[4] 趙雅寧,高錦云,吳玉靜,等.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執行功能障礙影響因素研究[J]. 重慶醫學,2012,41(20): 2058-2061.
[5] van Straten A, de Haan RJ, Limburg M, et al. Clinical meaning of the stroke-adapted sickness impact profile-30 and the sickness impact profile-136[J]. Stroke,2000,31(11):2610-2615.
[6] 周建梅,柳春霞. 心理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遵醫行為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 17(9): 49-50.
[7] 潘春玲. 心理護理干預對26例腦梗死患者的影響[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4,23(11):145.
[8] 徐金輝,金秀萍. 中西醫結合康復教育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 光明中醫,2014,29(7): 1475-1477.
[9] 鐘明清,梁志玲. 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的影響研究[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16): 2558-2559.
[10] 于麗娟. 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1):284-285.
[11] 魏英梅,王婧,宋玉霞. 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 中國民康醫學,2014,26(12): 110-111.
[12] 馬玉萍,李曉華,閆曉潔,等. 早期康復訓練及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基層醫藥,2014,21(16): 2554-2555.
[13] 田力,趙一蓉,劉翠芳. 68例腔隙性腦梗死MRI表現與血脂變化的相關性研究[J]. 重慶醫學,2014,43(20):2563-2564,2568.
[14] 劉興宇,聶永康. 早期腔隙性腦梗死行 CT 和 MRI 檢查的臨床診斷價值[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7):1080-1082.
[15] 吳文麗,蔡海燕. 家庭關系與腦梗死患者康復效果的臨床分析[J]. 現代實用醫學,2014,26(4):402-403.
(收稿日期:2014-10-08)endprint
與社會心理功能比較,軀體功能損失得分更高,說明患者軀體功能損失更嚴重。腦卒中后,患者肢體運動及感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而其中肢體靈活性的得分與軀體運動方面的得分最高,說明患者肢體靈活性的功能缺損最嚴重,另外患者的軀體運動、行動移位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受到嚴重影響。腦卒中患者進行功能鍛煉能夠增加腦容量,促進腦細胞的增殖,使腦細胞在無氧的情況下恢復功能,另外,運動也可通過增加肌肉張力而改善身體的功能,提高患者運動功能以及感覺運動反應,并且能夠調整患者的心態,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良性循環[8,9]。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功能訓練方法,并指導患者不同階段完成相應的功能訓練,提高患者軀體運動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3.2腦卒中患者甲亢功能損失影響因素
在單因素分析中,年齡越大的患者健康功能損失越嚴重。老年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腦組織萎縮以及神經元損失,還會出現腦血管內皮細胞增殖下降,微血管密度下降,淀粉樣變性,氧化應激反應增強等,導致血流流變學改變,降低腦血流量,使腦組織供氧下降,加上老年患者對缺血更加敏感,因此容易發生腦卒中[10,11]。患者年齡越大,機體各個系統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老年患者容易并發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機體的耐受能力下降,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心理適應能力均下降,患者對疾病的接受能力下降,健康功能也隨之下降[12]。
肌力是影響患者健康功能缺損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肌力越低,健康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腦損傷后中樞神經系統的下傳沖動減少,原動肌活化受到損傷,非拮抗肌發生痙攣。肌力訓練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方案,但是應以增加肌力為主,而不加重痙攣。目前臨床上多根據患者的年齡、嚴重程度、其他重要系統的功能、腦卒中后的不同時間段等因素制定相關的肌力訓練計劃。臨床上,腦卒中后急性期只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神經學癥狀不再發展后的48 h即可進行軀體功能訓練,制定個體化計劃,有效進行功能鍛煉,對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腔隙性腦梗死的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低于其他類型的患者,而病變部位位于腦葉的患者損失程度最高。腔隙性腦梗死是指大腦半球的深部等中線部位血管直徑在100~400 μm的穿支動脈發生的梗死,梗死病灶一般在0.5~15.0 mm3[13,14]。腔隙性腦梗死的患者一般病情相對較輕,部分患者可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已婚的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較輕,說明已婚對患者的健康功能具有正性調節的作用。腦梗死后患者會出現肢體運動障礙、語言障礙等情況,給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響,患者容易出現不良情緒,而配偶在照顧患者日常生活方面以及心理疏導方面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能夠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5]。患者的性格也是影響健康功能損失的相關因素,外向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較低。外向性格的患者對突發事件的適應能力更強,對于相同的應激源,外向性格的患者應激反應較弱,社會心理功能方面的損失也相對較輕。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不同性格,給予不同的心理護理,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預后。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吸煙是影響患者健康功能缺損程度的危險因素。吸煙危害人體健康,可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下降,血管壁外周阻力增加,血管痙攣,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等。這些均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在臨床護理中指導患者戒煙,講解吸煙的危害,并囑咐患者家屬等避免患者吸入二手煙。鍛煉身體是健康功能的保護因素。健康鍛煉能夠降低患者血管危險因素的發生,并且適當的運動還能改善患者的心態,而良好的情緒對患者的恢復具有積極的意義。家庭為家庭成員的心理、生理以及社會等健康發展提供環境條件,家庭的支持、關心、鼓勵可以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減輕其心理負擔、增強康復信心、積極配合護理和治療,從而改善預后。
總之,腦梗死可對患者的健康功能造成明顯的影響,娛樂消遣、家庭管理、軀體運動等均受到嚴重影響。吸煙是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的危險因素,而家庭支持、肌力、腔隙性腦梗死為健康功能的保護因素。臨床護理工作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改善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 海和平. 護理干預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應用[J]. 光明中醫,2014,29(7):1514-1516.
[2] 林秀嬌. 護理干預對腦卒中病人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中國校醫,2014,28(7):556-557.
[3] 楊麗. 人性化護理對冠心病患者健康功能程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2):62-63,78.
[4] 趙雅寧,高錦云,吳玉靜,等.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執行功能障礙影響因素研究[J]. 重慶醫學,2012,41(20): 2058-2061.
[5] van Straten A, de Haan RJ, Limburg M, et al. Clinical meaning of the stroke-adapted sickness impact profile-30 and the sickness impact profile-136[J]. Stroke,2000,31(11):2610-2615.
[6] 周建梅,柳春霞. 心理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遵醫行為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 17(9): 49-50.
[7] 潘春玲. 心理護理干預對26例腦梗死患者的影響[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4,23(11):145.
[8] 徐金輝,金秀萍. 中西醫結合康復教育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 光明中醫,2014,29(7): 1475-1477.
[9] 鐘明清,梁志玲. 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的影響研究[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16): 2558-2559.
[10] 于麗娟. 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1):284-285.
[11] 魏英梅,王婧,宋玉霞. 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 中國民康醫學,2014,26(12): 110-111.
[12] 馬玉萍,李曉華,閆曉潔,等. 早期康復訓練及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基層醫藥,2014,21(16): 2554-2555.
[13] 田力,趙一蓉,劉翠芳. 68例腔隙性腦梗死MRI表現與血脂變化的相關性研究[J]. 重慶醫學,2014,43(20):2563-2564,2568.
[14] 劉興宇,聶永康. 早期腔隙性腦梗死行 CT 和 MRI 檢查的臨床診斷價值[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7):1080-1082.
[15] 吳文麗,蔡海燕. 家庭關系與腦梗死患者康復效果的臨床分析[J]. 現代實用醫學,2014,26(4):402-403.
(收稿日期:2014-10-08)endprint
與社會心理功能比較,軀體功能損失得分更高,說明患者軀體功能損失更嚴重。腦卒中后,患者肢體運動及感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而其中肢體靈活性的得分與軀體運動方面的得分最高,說明患者肢體靈活性的功能缺損最嚴重,另外患者的軀體運動、行動移位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受到嚴重影響。腦卒中患者進行功能鍛煉能夠增加腦容量,促進腦細胞的增殖,使腦細胞在無氧的情況下恢復功能,另外,運動也可通過增加肌肉張力而改善身體的功能,提高患者運動功能以及感覺運動反應,并且能夠調整患者的心態,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良性循環[8,9]。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功能訓練方法,并指導患者不同階段完成相應的功能訓練,提高患者軀體運動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3.2腦卒中患者甲亢功能損失影響因素
在單因素分析中,年齡越大的患者健康功能損失越嚴重。老年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腦組織萎縮以及神經元損失,還會出現腦血管內皮細胞增殖下降,微血管密度下降,淀粉樣變性,氧化應激反應增強等,導致血流流變學改變,降低腦血流量,使腦組織供氧下降,加上老年患者對缺血更加敏感,因此容易發生腦卒中[10,11]。患者年齡越大,機體各個系統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老年患者容易并發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機體的耐受能力下降,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心理適應能力均下降,患者對疾病的接受能力下降,健康功能也隨之下降[12]。
肌力是影響患者健康功能缺損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肌力越低,健康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腦損傷后中樞神經系統的下傳沖動減少,原動肌活化受到損傷,非拮抗肌發生痙攣。肌力訓練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方案,但是應以增加肌力為主,而不加重痙攣。目前臨床上多根據患者的年齡、嚴重程度、其他重要系統的功能、腦卒中后的不同時間段等因素制定相關的肌力訓練計劃。臨床上,腦卒中后急性期只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神經學癥狀不再發展后的48 h即可進行軀體功能訓練,制定個體化計劃,有效進行功能鍛煉,對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腔隙性腦梗死的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低于其他類型的患者,而病變部位位于腦葉的患者損失程度最高。腔隙性腦梗死是指大腦半球的深部等中線部位血管直徑在100~400 μm的穿支動脈發生的梗死,梗死病灶一般在0.5~15.0 mm3[13,14]。腔隙性腦梗死的患者一般病情相對較輕,部分患者可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已婚的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較輕,說明已婚對患者的健康功能具有正性調節的作用。腦梗死后患者會出現肢體運動障礙、語言障礙等情況,給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響,患者容易出現不良情緒,而配偶在照顧患者日常生活方面以及心理疏導方面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能夠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5]。患者的性格也是影響健康功能損失的相關因素,外向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程度較低。外向性格的患者對突發事件的適應能力更強,對于相同的應激源,外向性格的患者應激反應較弱,社會心理功能方面的損失也相對較輕。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不同性格,給予不同的心理護理,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預后。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吸煙是影響患者健康功能缺損程度的危險因素。吸煙危害人體健康,可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下降,血管壁外周阻力增加,血管痙攣,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等。這些均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在臨床護理中指導患者戒煙,講解吸煙的危害,并囑咐患者家屬等避免患者吸入二手煙。鍛煉身體是健康功能的保護因素。健康鍛煉能夠降低患者血管危險因素的發生,并且適當的運動還能改善患者的心態,而良好的情緒對患者的恢復具有積極的意義。家庭為家庭成員的心理、生理以及社會等健康發展提供環境條件,家庭的支持、關心、鼓勵可以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減輕其心理負擔、增強康復信心、積極配合護理和治療,從而改善預后。
總之,腦梗死可對患者的健康功能造成明顯的影響,娛樂消遣、家庭管理、軀體運動等均受到嚴重影響。吸煙是患者健康功能損失的危險因素,而家庭支持、肌力、腔隙性腦梗死為健康功能的保護因素。臨床護理工作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改善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 海和平. 護理干預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應用[J]. 光明中醫,2014,29(7):1514-1516.
[2] 林秀嬌. 護理干預對腦卒中病人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中國校醫,2014,28(7):556-557.
[3] 楊麗. 人性化護理對冠心病患者健康功能程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2):62-63,78.
[4] 趙雅寧,高錦云,吳玉靜,等.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執行功能障礙影響因素研究[J]. 重慶醫學,2012,41(20): 2058-2061.
[5] van Straten A, de Haan RJ, Limburg M, et al. Clinical meaning of the stroke-adapted sickness impact profile-30 and the sickness impact profile-136[J]. Stroke,2000,31(11):2610-2615.
[6] 周建梅,柳春霞. 心理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遵醫行為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 17(9): 49-50.
[7] 潘春玲. 心理護理干預對26例腦梗死患者的影響[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4,23(11):145.
[8] 徐金輝,金秀萍. 中西醫結合康復教育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 光明中醫,2014,29(7): 1475-1477.
[9] 鐘明清,梁志玲. 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的影響研究[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16): 2558-2559.
[10] 于麗娟. 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1):284-285.
[11] 魏英梅,王婧,宋玉霞. 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 中國民康醫學,2014,26(12): 110-111.
[12] 馬玉萍,李曉華,閆曉潔,等. 早期康復訓練及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基層醫藥,2014,21(16): 2554-2555.
[13] 田力,趙一蓉,劉翠芳. 68例腔隙性腦梗死MRI表現與血脂變化的相關性研究[J]. 重慶醫學,2014,43(20):2563-2564,2568.
[14] 劉興宇,聶永康. 早期腔隙性腦梗死行 CT 和 MRI 檢查的臨床診斷價值[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7):1080-1082.
[15] 吳文麗,蔡海燕. 家庭關系與腦梗死患者康復效果的臨床分析[J]. 現代實用醫學,2014,26(4):402-403.
(收稿日期:2014-1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