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玲+李暉+鐘巧+林春燕+劉珺
[摘要] 目的 探討2013年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病原菌感染情況及耐藥性調查與防控措施。 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入住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的1764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對比其送檢的9類標本中病原菌的檢出率及其耐藥性。 結果 ①本次檢出革蘭陰性菌53例(36.30%),革蘭陽性菌93例(63.70%),其中A組陰性菌檢出3例(5.66%),陽性菌檢出4例(4.30%),檢出率為1.37%(7/510),同B組的11.08%(139/1254)對比差異明顯(χ2=45.045,P<0.05);②病原菌檢出率最高的大腸埃希菌對四環素、氨芐西林等常見抗菌藥物耐藥性較強,對美洛培南、氯霉素等藥物敏感性較強;檢出率位列第二的無乳鏈球菌對氯潔霉素、紅霉素等藥物敏感度較低,對頭孢呋辛鈉、氨芐西林等藥物幾乎無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均對氨芐西林耐藥性較強,臨床用藥時應避開該類藥物以提升療效。 結論 大腸埃希菌、無乳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本院2013年NICU檢出率最高的三類病原菌,為有效降低新生兒交叉感染風險,院方應進一步落實NICU管理措施,做好消毒、隔離、監測等常規工作,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控制抗生素給藥劑量,為新生兒抵抗力及免疫力的提升創造條件。
[關鍵詞]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病原菌感染;耐藥性調查;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46.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35-0109-03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為院內感染易發區域[1],由于其入住新生兒多為體質弱、免疫力低下的重癥或早產兒,身體機能及部分器官仍處于發育階段,需使用多種醫療器械維持生命體征,若侵入性醫療器械中存在多重耐藥菌(MDRO),則極易引起患兒感染[2],對其生命健康不利。本次研究選取1764例入住NICU的新生兒為研究對象,以探討我院2013年NICU病原菌感染情況、相關耐藥性調查及防控措施對新生兒身體素質提升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入住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的1764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尿液、胃液、皮膚拭子、痰液、眼分泌物及全血等9項標本中檢出陽性細菌146例,檢出率為8.28%,檢出病原菌患兒中男79例(54.11%),女67例(45.89%);早產兒64例(43.84%),重癥足月新生兒49例(33.56%),重癥早產兒33例(22.60%);中位體質量(1735±624)g。將1764例入住NICU的新生兒以我院2013年8月行NICU防控措施時間為界限分為防控組(A組,n=510)和非防控組(B組,n=1254)兩組,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病原菌培養、鑒定 選取我院2013年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內入住新生兒1764例,采集其尿液、胃液、皮膚拭子、痰液[3]、眼分泌物及全血等多項標本,常規分離培養(血液:LABSTAR 50型自動血培養儀培養,其他體液則使用杜邦RiboPrinter細菌鑒定儀鑒定),全程堅持無菌操作原則。
1.2.2 藥敏實驗 ①紙片擴散法[4]:細菌藥敏試紙(河北科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規格:30片/瓶);②質量控制菌株:于上海漢尼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400多種ATTCC可溯源菌株產品中選擇相關菌株。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分析軟件WHONET 5.3完成數據的統計與整理。統計學軟件SPSS 17.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病原菌檢出情況及分布情況分析
本次檢出革蘭陰性菌53例(36.30%),革蘭陽性菌93例(63.70%),其中A組陰性菌檢出3例(5.66%),陽性菌檢出4例(4.30%),檢出率為1.37%(7/510),與B組的11.08%(139/1254)對比差異明顯(χ2=45.045,P<0.05);其中大腸埃希菌、無乳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為檢出率最高的三類病原菌,其檢出率分別為29.45%、25.34%和9.59%。見表1。
2.2病原菌耐藥情況分析
病原菌檢出率最高的大腸埃希菌對四環素、氨芐西林等常見抗菌藥物耐藥性較強,對美洛培南、氯霉素等藥物敏感性較強;檢出率位列第二的無乳鏈球菌對氯潔霉素、紅霉素等藥物敏感度較低,對頭孢呋辛鈉、氨芐西林等藥物幾乎無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均對氨芐西林耐藥性較強,臨床用藥時應避開該類藥物以提升療效。見表2。
3 討論
本次研究發現,大腸埃希菌、無乳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我院2013年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檢出排名前三的病原菌菌種,均為多藥耐藥菌(MDROs),患兒一旦感染或交叉感染,必須給予抗菌類藥物治療,若劑量或用藥不得當可能導致嚴重過敏反應或敗血癥,甚至損傷其肝腎功能,對新生兒的發育不利。對此,筆者認為院方應當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降低病原菌侵入NICU或于NICU內蔓延爆發風險。
首先,需利用網絡平臺及相關技術對防疫目標進行實時監控[5],隨時掌握NICU內病原菌侵入動向,定時記錄相關預警信息,并以此為依據總結、分析、整理成冊,同時制定應急預案以確保能在第一時間控制病原菌感染范圍,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其次,可擬定NICU管理準則,做好隔離消毒工作,督促進入隔離區的醫護人員或患兒家屬穿戴防護服[6],佩戴口罩;于病房內醒目處張貼安全警示標語,于觸手可及處放置速干消毒液以便接觸患兒后及時消毒清理[7];對侵入性醫療器械做到“勤消毒、一對一”[8],確保器械的潔凈,以此切除病原菌的傳播途徑,降低NICU內感染風險;再次,在發現病原菌后應立即召集專家小組對該病原菌類型進行確定,明晰其藥敏性,科學掌控抗生素使用類別及劑量[9]。大腸埃希菌感染患兒給予美洛培南、氯霉素等抗菌藥物;無乳鏈球菌感染患兒給予頭孢呋辛鈉、氨芐西林等藥物;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患兒給予利福平、替考拉寧等抗菌藥物[10],注意毒副作用對患兒身體發育的影響,盡量避免給藥失誤造成二次傷害;若無大規模病原菌感染情況發生,同樣應防患于未然,定期開展藥敏趨勢分析大會,總結前期經驗與教訓,提高抗菌藥物使用的有效性及規范性。endprint
另外,本研究發現給予上述防控措施的A組患兒病原菌總檢出率為1.37%(7/510),明顯低于未行防控措施的B組患兒,且革蘭陰性菌多于陽性菌,說明NICU內給予切實有效的防控干預是降低新生兒感染致病菌的重點與關鍵,今后的防控目標仍應以革蘭陽性菌為主。
綜上所述,大腸埃希菌、無乳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本院2013年NICU檢出率最高的三類病原菌,存在耐藥性強等特點,胃液、皮膚拭子及全血為其分布最廣的三種樣本類型。對此,院方需進一步落實NICU管理措施,做好消毒、隔離、監測等常規工作,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降低NICU內新生兒交叉感染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鐘巧,楊傳忠,高曉玲,等.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敗血癥病原菌及耐藥性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456-1458.
[2] 李彩金,謝永強,鄧秋連,等.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患兒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廣東醫學,2012,33(13):1921-1923.
[3] 謝建寧,王兆莉,顏勝,等. NICU痰標本來源病原體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110-112.
[4] 金正江,胡洪波,李佩瑤,等. 新生兒非發酵菌感染的耐藥性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5):1270-1272.
[5] 顧彩霞,張亞軍,孫慶芬,等. N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效果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12):1098-1099.
[6] 李艷,梁娣.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醫務人員手衛生與醫院感染防控[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3):241-242.
[7] 鐘巧,楊傳忠,李暉,等. NICU醫院感染病原學特征與預防措施[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9):4425-4427.
[8] 常曉,何莉. 危重新生兒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預防策略[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7):1049-1051.
[9] 李朝寧. 新生兒監護室防控醫院感染體會[C]. //第十六屆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431-433.
[10] 張紅霞,金正江.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狀況及耐藥性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2013,40(14):2619-2621.
(收稿日期:2014-09-05)endprint
另外,本研究發現給予上述防控措施的A組患兒病原菌總檢出率為1.37%(7/510),明顯低于未行防控措施的B組患兒,且革蘭陰性菌多于陽性菌,說明NICU內給予切實有效的防控干預是降低新生兒感染致病菌的重點與關鍵,今后的防控目標仍應以革蘭陽性菌為主。
綜上所述,大腸埃希菌、無乳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本院2013年NICU檢出率最高的三類病原菌,存在耐藥性強等特點,胃液、皮膚拭子及全血為其分布最廣的三種樣本類型。對此,院方需進一步落實NICU管理措施,做好消毒、隔離、監測等常規工作,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降低NICU內新生兒交叉感染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鐘巧,楊傳忠,高曉玲,等.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敗血癥病原菌及耐藥性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456-1458.
[2] 李彩金,謝永強,鄧秋連,等.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患兒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廣東醫學,2012,33(13):1921-1923.
[3] 謝建寧,王兆莉,顏勝,等. NICU痰標本來源病原體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110-112.
[4] 金正江,胡洪波,李佩瑤,等. 新生兒非發酵菌感染的耐藥性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5):1270-1272.
[5] 顧彩霞,張亞軍,孫慶芬,等. N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效果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12):1098-1099.
[6] 李艷,梁娣.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醫務人員手衛生與醫院感染防控[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3):241-242.
[7] 鐘巧,楊傳忠,李暉,等. NICU醫院感染病原學特征與預防措施[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9):4425-4427.
[8] 常曉,何莉. 危重新生兒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預防策略[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7):1049-1051.
[9] 李朝寧. 新生兒監護室防控醫院感染體會[C]. //第十六屆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431-433.
[10] 張紅霞,金正江.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狀況及耐藥性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2013,40(14):2619-2621.
(收稿日期:2014-09-05)endprint
另外,本研究發現給予上述防控措施的A組患兒病原菌總檢出率為1.37%(7/510),明顯低于未行防控措施的B組患兒,且革蘭陰性菌多于陽性菌,說明NICU內給予切實有效的防控干預是降低新生兒感染致病菌的重點與關鍵,今后的防控目標仍應以革蘭陽性菌為主。
綜上所述,大腸埃希菌、無乳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本院2013年NICU檢出率最高的三類病原菌,存在耐藥性強等特點,胃液、皮膚拭子及全血為其分布最廣的三種樣本類型。對此,院方需進一步落實NICU管理措施,做好消毒、隔離、監測等常規工作,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降低NICU內新生兒交叉感染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鐘巧,楊傳忠,高曉玲,等.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敗血癥病原菌及耐藥性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456-1458.
[2] 李彩金,謝永強,鄧秋連,等.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患兒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廣東醫學,2012,33(13):1921-1923.
[3] 謝建寧,王兆莉,顏勝,等. NICU痰標本來源病原體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110-112.
[4] 金正江,胡洪波,李佩瑤,等. 新生兒非發酵菌感染的耐藥性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5):1270-1272.
[5] 顧彩霞,張亞軍,孫慶芬,等. N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效果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12):1098-1099.
[6] 李艷,梁娣.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醫務人員手衛生與醫院感染防控[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3):241-242.
[7] 鐘巧,楊傳忠,李暉,等. NICU醫院感染病原學特征與預防措施[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9):4425-4427.
[8] 常曉,何莉. 危重新生兒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預防策略[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7):1049-1051.
[9] 李朝寧. 新生兒監護室防控醫院感染體會[C]. //第十六屆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431-433.
[10] 張紅霞,金正江.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狀況及耐藥性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2013,40(14):2619-2621.
(收稿日期:2014-09-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