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嵐
摘 要:少年強則國強。隨著我國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和對教育改革的不斷重視,人們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強化大學生的思政建設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內在涵養,而且正在逐漸演變成一個能夠衡量高校整體教學水品的主要指標。根據我國當代的各大高校的思政建設狀況,本文簡易的分析了應該如何讓提高思政教學水品,從而有效地保證了建設的實現,打下學生的整體發展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思政建設;方法
隨著教育事業不斷被社會關注,在新世紀的大學生們也逐漸擔負起了更加大的責任。當代大學生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是國家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所以我們要重視提高他們的素質文化和綜合能力。教師在解決我國大學生在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和幫助大學生快速成長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樣的,高校的思政建設也面臨著因經濟科技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差異而帶來的巨大考驗。本文根據現狀,分析了當代大學生思想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且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推出了強化大學生思政建設的新方法,以期使得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一、對大學生思政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
1.教育形式比較單一,學生表示沒有引起自己的學習興趣
相對于傳統學生的單一特性,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更加積極活躍,因此教師要不斷跟進當代的變化需求,為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
2.教育的機制和氛圍需要進一步完善
大學校園文化有著很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在高校教育中起著獨特的導向作用和激勵功能。但是實際上大多數的高校學生因為學校沒有統籌文化環境的規劃策略而無法參與到學校的文化活動,從而阻滯了思政的進一步發展。還有就是大多數的學校忽略了思政教育工作而高度重視專業課的學習,不去完善思政建設的規范,導致了課堂上學生思緒亂飛、混亂無序,無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大學生的思政建設被大大阻礙。
3.思政教育方面師資力量薄弱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缺乏良好的素質道德的教師無法起到帶頭作用,對學生的進一步培養得不到加強。還有就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對思政教育的認知較低,教學方式單一枯燥,致使學生的積極性無法得到有效地調動,課堂教學成果無法達到預期的標準。
4.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呈現多元化,阻礙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就業問題的加劇,大學生在面對課業負擔之外,還擔心著以后的社會壓力。一部分學生由于是獨生子女,生活幸福,父母的過度寵愛導致了其性格孤僻,不愿與他人溝通交流。
二、強化大學生思政建設的方法分析
根據對上文中對存在問題的分析,想要更好地培養出國家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得完善建設的對策,從而更好的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此來保障大學生在今后能夠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1.營造一個良好的思政建設互動氛圍是必要的
思政建設是一個多向互動的過程,而這種互動主要包括兩種方式,做好這兩種互動就能基本保證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圍的建立。第一種方式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種方式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真實感受,能夠讓教師的課堂教育更加的有的放矢,而且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得學生更能夠接受教師的教授內容。
2.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建設,開展多項活動
想要促進大學生的思想進步,使大學生健康發展,我們需要盡快增強師資力量,加強教師們的整體文化水平。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教師也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盡力為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改變原來比較呆板、單一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有趣。
3.提升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的品位以及層次對于學校的持續發展來說有著很大的作用,學生的個人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構建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就會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樣影響著大學生的精神。由于信息的全球化及不斷的開放,些許的異國文化不斷點綴著校園的角落,但不少落后的思想也阻礙了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使得良好的思想政治養成被遏制。對此,我們應該建設具有社會主義特色和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
4.拓展建設領域,創新建設體系
教師做出努力之后,學生不應該還是以往的僅僅接受教育,而忽略了其他的學習形式。新型的思政教育形式可以是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聯系,這樣可以使學校更加透徹地了解在校學生的情況,經過時間的推移,策劃出更加完善的方式,來使得學校、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加緊密,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而作為主戰場的高校,不斷進行創新、逐步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相當重要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強化大學生的思政建設主要還是需要學生、教師、學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來完成,做好強化大學生的思政建設對國家的發展有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馬苒苒.強化大學生思政建設的方法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05):30—31.
[2]陳金城.關于切實加強衛職院校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3):149—150.
[3]馬靜霞.成長觀視域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晉中:山西農業大學,2013.
(作者單位:江西服裝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