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摘 要:初中歷史課堂是學生系統了解歷史的第一站,因此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歷史的興趣。然而教學質量的好壞不在于時間的長短,關鍵在于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真正喜歡歷史、了解歷史,是初中歷史老師的重要任務。本文將具體分析現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提高歷史課堂有效性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對策
時代在發展,教育制度在變化,對某些教育意義的定義也在變化,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的意義也在發展,傳統意義上的“有效性”,是老師將課本上的意思較為準確地傳達給學生,將深奧的東西淺顯化,學生接受并吸收這些知識。但是現在,“有效性”是在原來教育模式的基礎上,老師要更加專業和靈活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要求學生不僅是要了解課本上的內容,單純的記住某年某月發生了什么事,更要對歷史有宏觀的看法,看問題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非人云亦云。現代課堂“有效化”對老師提出了更多要求,傳統的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的高要求,所以本文將分析初中歷史課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在原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提出創新點,以期為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思路和建議。
首先,教師對歷史的看法是帶有一定個人色彩的。歷史是客觀的,是反映民族發展的真實寫照,其真實性是不會隨個人看法而改變的。但是每個人的思想不同,有的歷史老師會對歷史有獨特的看法,進而美化自己所愛,丑化自己所惡,但是作為一名歷史老師,如果將帶有個人看法的歷史觀點傳達給學生,學生接受了這種思想,這就造成了對歷史的扭曲,一旦形成對某事物的看法,就要花大量精力去糾正,這樣的模式會導致歷史課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其次,過去的講授方式過于老套,無法激起學生興趣。一些初中的老教師從事歷史教學多年,長期的教學工作讓這些資歷老的教師積累了大量經驗,但是往往這些教師的教學模式很難改變。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周圍的新異刺激應接不暇,如果教學模式不改變,學生很難提起興趣去接受這些歷史性的知識。歷史就像一幅畫,如果老師可以改變教學方式,可以讓歷史課變得生動有趣。而且歷史知識內容繁雜,記憶量大,造成學生課業任務很重。初中歷史有很多零碎的知識點,如果教師沒有給學生做好總結,單純的靠學生死記硬背,會使得學生的任務量很大,而且久而久之,學生會對這門課失去興趣。學生不愿意學,老師再怎么教也是枉然,這樣的惡性循環會導致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下降。最后,部分教師不注重與學生的課下交流。教學信息反饋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這一環是檢驗老師有沒有將教學做到位的最好方式。老師在課堂上教學,整體過程非常流暢,所以學生在課上很難主動開口打斷老師跟老師表達自己的疑惑,學生不說出自己的困惑,老師就會以為學生聽懂了自己所講的,在這樣的模式進行下去中,老師無法將最有用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大大降低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對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有幫助。
第一,教師要端正自己的看法,不要將個人情感帶入課堂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這是不可剝奪的權利,但是作為老師,課前一定要仔細備課,多從幾個角度看待歷史,讓自己有一個較為客觀的看法,盡量將歷史反映出的最真實的東西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對歷史的首次感知是正確,這樣才不會讓學生浪費時間去糾正自己的錯誤觀點。而且歷史是傳承下來的,如果每個人在傳承過程中都扭曲一點,那百年之后,歷史就完全失去真實性了。第二,改善教學方法,讓課堂生動有趣。歷史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如果教師能以故事畫面的形式將歷史呈現出來,不僅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增強學生的記憶。在課上,老師可以讓學生呈現自己搜集到的歷史信息,讓學生觀看反映歷史的影片,并將一些歷史事件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講授,這樣肯定會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第三,老師要做好對知識的歸納總結。歷史知識點很多,使學生的記憶壓力很大,這就要求老師要做好歸納總結,盡量減輕學生的負擔,老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歷史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清晰明了地看到歷史內容,并對歷史有整體的認識,這樣的記憶方式將大大提高記憶效率,從而提高了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第四,老師應充分重視課后反饋。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都不可能充分表達自己,尤其是學生很難在課上將所有疑問提出,正是因為這樣,老師才要在課后與學生交流,運用QQ群、微信群這樣的社交平臺,聆聽學生的心聲,只有了解了學生真正的困惑,才能將最有用的知識傳達給學生。這樣的方式既體現了現代教學以人為本的思想,又提高了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改善不足、更需要教師用心設計、主動探索。認識到歷史課的重要性,并做到以人為本、與時俱進,才能讓初中歷史課堂永葆青春,大大提高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黃靜萍.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華章(教學探索),2006(03).
[2]張明良.改革歷史教學培養學生能力[J].教育探索,1997(02).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田東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