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經學浸染下的兩漢賦論

2015-01-21 04:28:50陳功文
終身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關鍵詞:儒家

陳功文

經學浸染下的兩漢賦論

陳功文

隨著兩漢經學成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儒家經典也成為一切言說的標準。受其影響與規范,兩漢賦論也顯現出鮮明的經學色彩。由于各賦論家在對經學的接受程度、對大賦的創作以及對屈騷的評價等方面存有差異,各人的賦論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而部分賦論家論賦關注到賦作的語言藝術,并給予肯定,具有早期朦朧的文體自覺意識。

經學;兩漢;賦論

漢初,經學昌明。自漢武帝“罷黜百家,表章《六經》”[1]212,定儒學為一尊之后,經學逐漸走向極盛。在經學成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之后,儒家經典也成為一切言說的標準。揚雄《法言·問神》云:“書不經,非書也;言不經,非言也。言、書不經,多多贅矣?!盵2]167《法言·吾子》云:“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好說而不要諸仲尼,說鈴也?!盵2]74在這種背景下,文學創作也自然擺脫不了經學的桎梏,“中國文學形式的真正確立正可溯源于儒家傳道言志的活動,而中國文學從理論到實踐的主流,顯然也是由儒家思想所規范。”[3]受經學的影響與規范,兩漢賦論也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表現出鮮明的經學色彩。由于各賦論家在對經學的接受程度、對大賦的創作以及對屈騷的評價等方面存有差異,各人的賦論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一、儒道結合的司馬遷賦論

漢人論賦,較早可追溯至司馬遷。司馬遷自幼接受儒學的熏陶,先后從孔安國習古文,從董仲舒學《公羊》。但司馬遷并非一個純儒者,道家思想對他影響也根深蒂固。正因為此,司馬遷遭到了班固的貶斥,說他“是非頗謬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1]2737-2738。司馬遷這種儒道交融的思想,使他的賦論既受到經學的影響,也受到道家的影響。他給司馬相如作傳時,認為相如賦“雖多虛辭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4]3073。司馬遷對作賦過分地進行鋪陳是反感的,并譏之為“虛辭濫說”,但他卻肯定了相如賦的“諷諫”功能。

文學史上的“諷諫”傳統源自《詩經》?!对娊洝钒罅康脑?、刺詩,即諷諫詩。儒家根據這些詩歌的諷諫特點,確立了詩教傳統。后來《毛詩序》在六義的解說中又提出了美刺的概念,如其釋風為:“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鄭玄箋此云:“風化、風刺,皆謂譬喻,不斥言也。主文,主與樂之宮商相應也。譎諫,詠歌依違,不直諫?!盵5]不難看出,儒家的諷諫是委婉的,而不是直諫,注重諷諫與教化并存。而司馬遷心目中的“風諫”常常是直諫,其《屈原賈生列傳》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4]2491他認為屈原敢于直諫,而宋玉、唐勒、景差之徒卻失之。正由于屈原敢于直諫,所以屈原的辭賦“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盵4]2482屈原高尚的品格贏得了司馬遷的激賞。而他引用劉安《離騷傳》中“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之語來評價屈原,顯然是受道家思想影響的結果。

司馬遷肯定相如賦的“諷諫”功能,實是將詩賦并提,反映了他論賦的經學化傾向。但從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司馬遷又主張直諫,這與儒家諷諫與教化并存的主張卻又相去較遠,但卻符合道家對黑暗社會現實極其憤激的立場。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子虛》之事,《大人》賦說,靡麗多夸,然其指風諫,歸于無為?!盵4]3317在《司馬相如列傳》中又說:“無是公言天子上林廣大,山谷水泉萬物,及子虛言楚云夢所有甚眾,侈靡過其實,且非義理所尚,故刪取其要,歸正道而論之。”[4]3043司馬遷認為靡麗多夸的虛辭濫說,“非義理所尚”,所以他認為應“刪取其要,歸正道而論之”。司馬遷的“取其要”,即留取賦的諷諫部分;“歸正道”,即“歸于無為”。不難看出,司馬遷論賦受儒道兩種思想浸染較深。

二、以頌為諷主導下的揚雄賦論

“經學自漢元、成至后漢,為極盛時代?!院蠊渲唬从胁粡慕浶g進者。青紫拾芥之語,車服稽古之榮。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以累世之通顯,動一時之羨慕?!盵6]揚雄生活在經學極盛時期,他的賦論受經學思想影響較深。揚雄繼承了儒家諷諫的傳統,積極弘揚儒家所提倡的諷諫精神。揚雄在賦的創作特別是大賦的創作實踐中,堅持以頌為諷的創作模式,希望通過賦作實現諷諫而非頌揚之目的。正是受“以頌為諷”創作模式的影響,揚雄形成了“以頌為諷”為主導的賦學批評理論。

揚雄少時好學,偏喜儒家經典,《漢書》本傳載:“(雄)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盵1]3514揚雄喜讀儒家經典,逐漸形成了儒家的思想觀念與理論體系,并以繼承儒家思想為己任,曾仿《周易》作《太玄》,仿《論語》作《法言》。揚雄在文學觀上積極鼓吹原道、征圣、宗經的文學主張,其《法言·吾子》云:“舍舟航而濟乎瀆者,末矣;舍《五經》而濟乎道者,末矣?!盵2]67又云:“或曰:‘人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將誰使正之?’曰:‘萬物紛錯則懸諸天,眾言淆亂則折諸圣?!蛟唬骸異憾檬ザ壑T?’曰:‘在則人,亡則書,其統一也?!盵2]82揚雄文學觀念中的圣、經都是隸屬于道的,此道即為儒家道統。

揚雄博覽多識,酷好辭賦。早年極崇拜司馬相如,認為“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其神化所至邪?”[7]所以“每作賦,常擬之以為式”[1]3515,曾模仿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作《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等。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揚雄所模仿的賦作非“諷”即“勸”,有較強的教化功用。他認為賦一定要有諷諫之功能,《漢書》本傳云:“雄以為賦者,將以風也,必推類而言,極麗靡之辭,閎侈鉅衍,競于使人不能加也,既乃歸之于正,然覽者已過矣。”[1]3575揚雄將賦的諷諫之功能視為賦之正道,當他看到孝成皇帝擴建宮室,便上《甘泉賦》加以諷諫,可事實并非如人所愿,結果“皇帝不覺,為之不止”[8]。賦之諷諫,目的使他人“歸之于正”,但結果卻是欲諷反勸。大賦給人的這種感覺,與揚雄以頌為諷的大賦創作是矛盾的。揚雄借獻賦以達諷諫之目的難以實現,在結合自身及當初司馬相如的遭遇后,揚雄認為“賦勸而不止,明矣”[1]3575。后來他在回答“賦可以諷乎”這一問題時認為:“諷乎,諷則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勸也。”[2]45于是干脆“輟不復為”[1]3575。

晚年的揚雄不僅不作大賦,反而對賦有所貶斥,其云:“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矶唬骸畨逊虿粸橐??!蛟唬骸F縠之組麗?!唬骸ぶ家??!盵2]45揚雄視賦為“霧縠之組麗”、“女工之蠹矣”,并認為賦乃“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這一方面是由于大賦的欲諷反勸而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賦語辭之麗淫而生發的。揚雄并不完全反對大賦之麗辭,但受儒家經典的影響,他認為賦之用辭要遵循一定的規范,在回答“君子尚辭乎”時說:“君子事之為尚。事勝辭則伉,辭勝事則賦,事、辭稱則經。”[2]60事勝于辭,會顯得抗直;辭勝于事,則會顯得鋪陳;辭事統一,才符合儒家經典的規范。依據這一標準,他將賦分為“詩人之賦”和“辭人之賦”,其云:“或問:‘景差、唐勒、宋玉、枚乗之賦也,益乎?’曰:‘必也,淫?!?,則奈何?’曰:‘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如孔氏之門用賦也,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2]49-50詩人之賦,即依傍圣人之義來作賦,如賈誼、司馬相如等,賦雖華麗卻遵循儒家經典的規范,有諷諫之義;辭人之賦,如景差、唐勒、宋玉、枚乗等人之賦,賦既華麗而又失諷諫。揚雄主張“麗以則”的“詩人之賦”,反對“麗以淫”的“辭人之賦”,就是從賦能否起到諷喻的作用而言的?!霸娙酥x”是事辭相稱,符合儒家的道德規范,是“麗以則”的。《文心雕龍·辨騷篇》云:“揚雄諷味,亦言體同詩雅。”[9]這一說法,深切揚雄賦論與賦作之旨的。而揚雄創作以頌為諷的大賦,與其心目中的詩人之賦是一致的。

揚雄從儒家明哲保身的立場出發,認為屈原投江自盡不值得稱許,他說:“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1]3515但揚雄對屈原的辭賦非常推崇,不僅仿作屈原作品,還將屈原辭賦與司馬相如的作品進行比較,贊賞屈原的文章,其《法言》云:“或問:‘屈原、相如之賦孰愈?’曰:‘原也過以浮,如也過以虛。過浮者蹈云天,過虛者華無根。然原上援稽古,下引鳥獸,其著意,子云、長卿亮不可及。’”(《文選》卷五十《宋書謝靈運傳論》李善注引《法言》逸文)[2]606揚雄一方面認為屈原辭賦語言華麗,在表現手法方面“過以浮”,不比儒家之質樸;另一方面他又意識到這與司馬相如“過以虛”的夸張不同,屈原“上援稽古,下引鳥獸”所創作出來的作品,是司馬相如望塵莫及的。

三、受正統思想支配的、以頌為主的班固賦論

如果說揚雄論賦遵循著儒學權威,受經學影響較深的話,那么東漢班固在維護儒學權威方面走得更遠??梢哉f,班固是深受正統思想支配的一位文人。

班固是繼司馬遷之后的另一位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出生于世家大族,“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10]。由于生長在經學極盛時期,班固逐漸成了正統思想的附庸,“是深受東漢時代儒學名教影響的文人,但思想比董仲舒等西漢文人更為保守一些”。[11]班固有著強烈的立身、立言、立功、修德的人生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班固不惜頌揚漢德,宣講正道,強調教化,為大漢王朝的政治服務。班固的正統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俯拾即是,他的賦論也深受此影響,認為賦的創作應以頌為主,目的在于替大一統的漢王朝歌功頌德。

班固的賦論主要見于《兩都賦序》,其云:

或曰:“賦者,古詩之流也?!蔽舫煽禌]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大漢初定,日不暇給。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禮官,考文章,……以興廢繼絕,潤色鴻業……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虞丘壽王、東方朔、枚皋、王褒、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寬、太??钻?、大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劉德、太子太傅蕭望之等,時時間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雍容揄揚,著于后嗣,抑亦雅頌之亞也。故孝成之世,論而錄之。蓋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漢之文章,炳焉與三代同風。[12]235

班固論賦完全是站在儒家正統地位,從儒學獨尊的角度出發,將賦與《詩經》并提,說賦是《詩經》的余緒。他還依照詩學標準,不僅肯定了賦的諷諫功能,而且宣揚了賦的教化作用,還指出大賦具有潤色鴻業的功能。

正因為班固受正統思想影響極深,因此他常以儒學為尊的觀念來發表他對辭賦的看法,這就造成了他的賦論失之偏頗。他將那些一味地歌功頌德之類的賦作,說成是“炳焉與三代同風”,不難看出其保守思想。從維護正統出發,班固憑著“是否有諷諫之義”這一標準對賦作進行評價,凡具備諷諫之義的即加以肯定、褒揚。當年司馬遷既看到了司馬相如賦的諷諫功能,也指出相如賦“虛辭濫說”的弊??;但班固卻認為相如賦“文艷用寡,子虛烏有,寓言淫麗,托風終始,多識博物,有可觀采,蔚為辭宗,賦頌之首。”[1]4255班固看到了相如賦“托風終始”,即給予“蔚為辭宗,賦頌之首”的褒揚。當初揚雄已看出大賦欲諷反勸的弊病,而班固卻曲意回護,對揚雄賦論進行否定,他說:“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風一,猶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戲乎!”[1]2609

班固對《離騷》的評價也失之公允。他在《離騷序》中說:“昔在孝武,博覽古文,淮南王安敘《離騷傳》,以‘《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蟬蛻濁穢之中,浮游塵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與日月爭光可也’。斯論似過其真?!盵12]250班固認為劉安評價《離騷》太過,他還認為屈原辭賦“多稱昆侖、冥婚、宓妃虛無之語,皆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謂之兼《詩》風雅,而與日月爭光,過矣!”[12]250班固的評價,完全出于儒家正統思想的考慮,他以《詩經》為標尺,恪守僵死呆板的經學教條,指責屈原辭賦“皆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顯示了他重《詩經》而輕《離騷》的取向。不僅如此,班固不直面現實,還對屈原的立身行事妄加指責:“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然責數懷王,怨惡椒蘭,愁神苦思,強非其人,忿懟不容,沉江而死,亦貶絜狂狷景行之士?!盵12]250認為屈原“露才揚己”,不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屈原“責數懷王”,不符合儒家的待君之道;屈原投江而死,不符合《詩經·大雅》的“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之道。班固對屈原人格與作品的評價是不公正的,顯示了其思想的局限性。

對于屈原的辭賦,班固僅從語言形式的角度給予一定的肯定,《離騷序》說:“然其文弘博麗雅,為辭賦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其從容。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漢興,枚乘、司馬相如、劉向、揚雄,騁極文辭,好而悲之,自謂不能及也。雖非明智之器,可謂妙才者也?!盵12]250指出屈原辭賦“弘博麗雅”,為辭賦之宗,看到了屈原賦作對后世辭賦創作產生的深遠影響。但由于受正統思想的支配,他還是認為屈原“非明智之器,可謂妙才者也”。用“妙才”來評價屈原,是對屈原愛國的歪曲與褻瀆。

四、依經立義的王逸賦論

王逸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據《后漢書·文苑傳》記載,王逸曾作賦、誄、書、論、雜文以及詩歌等,但多數已亡佚,只有《楚辭章句》完整地保留了下來。王逸的賦論主要保存在《楚辭章句》中。在這部書中,王逸尊《離騷》為《離騷經》,并針對班固《離騷序》對屈原的不公正評價一一反駁。而王逸的反駁主要是采用“依經立義”的方式。首先,王逸認為屈原辭賦具有諷諫精神。其《楚辭章句敘》云:“屈原履忠被讒,憂悲愁思,獨依詩人之義而作《離騷》,上以諷諫,下以自慰。”[12]584指明了《離騷》接續《詩經》的諷諫傳統,而并非如班固所言“皆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實際上是破了班固《詩經》與《楚辭》對立的觀點。同時,王逸說屈原“獨依詩人之義而作《離騷》,上以諷諫,下以自慰”,與儒家提倡的“主文而譎諫”的精神也是一致的。

其次,王逸將《楚辭》中的語句與經義一一比附,態度堅決地反駁了班固“皆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之觀點。王逸主要引用儒家經典語句來注釋《離騷》之文,他說:“夫《離騷》之文,依托五經以立義焉。‘帝高陽之苗裔’,則‘厥初生民,時惟姜嫄’也?!x秋蘭以為佩’,則‘將翱將翔,佩玉瓊琚’也?!魯堉拗廾А瑒t《易》‘潛龍勿用’也?!営耱岸塌s’,則‘時乘六龍以御天’也?!椭厝A而陳詞’,則《尚書》咎繇之謀謨也。‘登昆侖而涉流沙’,則《禹貢》之敷土也。故智彌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識遠。屈原之詞,誠博遠矣?!盵12]584(《楚辭章句敘》)王逸的反駁,實是證明《離騷》之文與五經淵源有自。

第三,王逸還以說《詩》的思維來解讀《離騷》,認為“《離騷》之文,依《詩》取興”。他從《詩經》中善用的比、興手法出發,認為《離騷》“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讬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盵12]585(《離騷經敘》)王逸以經學的眼光來解讀《離騷》,實是為了糾正班固依經貶騷的謬誤。

王逸采用“依托五經以立義”的批駁方式,試圖將《離騷》的文句與儒家經典對應起來,主要目的是為了證明《離騷》的經典來源,以抬高《離騷》的地位。王逸的初衷是好的,但他的出發點發生了偏離,由于他一味地從五經的角度來維護《離騷》的地位,也導致了他的賦論有著極端的經學化傾向。

五、結論

受經學昌明與極盛的影響,漢代賦論不免沾染上經學色彩,在賦學批評方面呈現出了不同的特色;而漢人對《離騷》的辯論,主要圍繞其思想性與藝術性兩方面展開,也呈現出各自不同的觀點。司馬遷同時受儒、道思想的影響,不獨受儒家思想的禁錮,其論賦突出諷諫而不突出教化,強調刺譏而不強調頌美,因此他對屈原辭賦的評價較高,甚至將其凌駕于風雅之上。他能從情性自然的角度及文學自身的規律來評價屈原狂狷的行為,說“屈平之作《離騷》,蓋怨自生也”[4]2482,顯然沖破了儒家“溫柔敦厚”詩教觀的局限。揚雄早年承認賦乃“美麗之文”,曾羨慕司馬相如“弘麗溫雅”的賦作,認為賦應該講究文采,注重辭藻華麗??上砟昃窒抻谌寮医泴W思想,作賦以頌為諷,一意主諷,用儒家教條規定賦的創作,完全忽視文學本身的規律。他藐視大賦的語言藝術形式,斥司馬相如的賦為“雕蟲篆刻”,以至于最后“輟不復為”。但揚雄對屈原辭賦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在他的心目中,屈原辭賦算得上“詩人之賦”。班固受儒家正統思想影響至深,作賦以諷為主,一味強調歌功頌德之類的賦作,對潤色鴻業的散體大賦格外看重。但與揚雄不一致的地方是,班固并不反對辭賦“弘博麗雅”的語言形式,他說相如賦乃“蔚為辭宗,賦頌之首”,屈原辭賦“其文弘博麗雅,為辭賦宗”,都是從藝術形式方面予以肯定的。王逸“依經立義”,在批駁班固對待屈原的觀點時,一一從儒家經典中尋找批駁依據,將賦視為經學的附庸,實是忽視了賦作為文學的藝術表現形式,一定程度上抹殺了《離騷》的浪漫情懷與文學想象。

漢賦在走向成熟的同時,漢人就開始論賦了。由于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經學思潮的影響,在以學術為主導的社會環境中,兩漢賦作不可能完全擺脫經學的浸染,兩漢賦論也就或多或少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而部分賦論家論賦關注到賦作的語言藝術,并給予肯定,也說明具有了早期朦朧的文體自覺意識。

[1] 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 汪榮寶.法言義疏[M].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

[3] 許總.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71.

[4]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5] 李學勤.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99:13.

[6] 皮錫瑞.經學歷史[M].周予同,注釋.北京:中華書局,1959:101.

[7] 葛洪.西京雜記全譯[M].成林,程章燦.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113.

[8] 黃暉.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0:642.

[9] 劉勰.文心雕龍 [M].范文瀾,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46.

[10] 范曄.后漢書[M].李賢,等,注.北京:中華書局,1965:1330.

[11] 袁濟喜.新編中國文學批評發展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63.

[12] 嚴可均.全后漢文[M].許振生,審訂.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責任編輯 虞曉駿

The Theory of Fu in Han Dynasty Influenced by the Classics

CHENGong-wen/ShangqiuNormalUniversity

With the Han Dynasty classics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of social ideology, Confucian classics have become the standard of all speeches. Under its influence and norms, the theory of Han Fu also has a distinctive color of classic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acceptance of the Confucian scholars, the creation of the great Fu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Qu Sao, each of the Fu theorists presen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ut some Fu theorists have noticed and appreciated its linguistic art, which shows the early self-consciousness of style.

the Classics;Han Dynasty;the theory of Fu

I207.224

A

2095-6576(2015)03-0065-05

2015-03-26

陳功文,商丘師范學院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文學與學術研究。(15195559272@163.com)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漢魏六朝賦論研究”(2015-GH-549)

猜你喜歡
儒家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儒家“禮樂教化”與新時代設計人才培養
齊魯藝苑(2022年1期)2022-04-19 13:56:50
儒家仁愛思想與中華民族之摶成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4:56
臣道與人道:先秦儒家師道觀的二重性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江淮論壇(2017年2期)2017-03-30 10:15:31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論儒家治理思想的理論基礎
儒家之“仁”對道德健康內涵的影響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與現代秩序的追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久久综合色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人人干|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浓毛av|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在线|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欧美69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网址|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人妖无码第一页|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一区|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婷婷六月综合|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男人天堂| 国产三区二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毛片|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视频99| 国产AV毛片|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亚洲第一成年网|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亚洲欧美成人网| 久久婷婷六月| 亚洲精品你懂的|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午夜激情婷婷|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