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金昌
近年來,我區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實施職業教育攻堅,深化國家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快發展民族地區現代職業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近6年來,我區各級各類職業院校共為社會培養輸送畢業生180萬人,其中,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年均保持在96%以上,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年均保持在90%以上。區內的汽車、食品、鋼鐵等傳統行業,以及高鐵、物流、信息服務等新興行業中,60%以上新增從業人員均來自職業院校。職業院校畢業生已成為我區發展實體經濟的中堅力量,且其薪資水平絲毫不遜于所謂的“白領階層”,可見就讀職業院校前途光明。
但耐人尋味的是,如此高的就業率和薪資待遇,仍未能轉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誤解”,一些普通家庭寧愿花上萬元送孩子讀“三本”,也不愿讓孩子讀便宜得多的高職院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傳統觀念作祟,認為高職高專不如普通本科“正規”,職業教育學歷不如綜合教育學歷吃香,上職校的學生通常是“差生”,做的是“藍領”的工作,不夠體面,等等。社會上還存在一個認識誤區,即把學術教育看成“精英教育”,而把職業教育培養的所謂“藍領”排除在“精英”之外。以上認知誤區,會嚴重阻礙職業教育的發展。
其實,西方發達國家一向重視職業教育,長期尊重并依賴技能型人才。德國有將近80%的年輕人選擇接受職業教育,并以掌握一項職業技能為榮,從而撐起了德國發達的原創產業。而早在五年前,“中國工人”也曾作為一個優秀群體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入選理由是千千萬萬個勤勞堅韌的中國“藍領”,不僅為中國經濟,也為世界經濟的復蘇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發達國家尚且如此尊重我們的“藍領”,我們還有什么理由輕視、歧視自己的“藍領”?
今年以來,我國把發展職業教育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出臺發展職業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隨后,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分別就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向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總書記首次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可以說,職業教育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要把發展機遇轉變為現實成就,就必須破除陳舊觀念的束縛。自治區主席陳武在關于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批示中明確指出:“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要轉變觀念,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這就需要區內各級政府、企業(用人單位)和各職業院校一道,共同努力辦好我們的職業教育,盡全力扭轉社會各界對職業教育的偏見。政府部門要加強規劃引導,出臺扶持職業教育發展的各項方針政策,積極倡導正確的學習觀、教育觀和用人觀,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企業(用人單位)要打破學歷、院校等方面的歧視,取消畢業生身份、性別、戶籍等各類限制,摒棄“重學歷,輕技能”的落后觀念,尊重技能型人才的勞動付出,提高技能型人才的薪資待遇,保障技能型人才各方面的權益,不斷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職業院校要牢固樹立“市場意識”,不斷加大與企業對接的力度,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和技術的發展變化,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安排,多向度推進職教轉型升級,為企業與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社會用人,各盡其才。我們要尊重技能型人才對社會經濟發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破除陳腐觀念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束縛,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時代理念,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讓每一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