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浙江農林大學計劃財務處 鄭開玲
中小企業管理層權力與在職消費研究
——以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為例
●浙江農林大學計劃財務處 鄭開玲
企業高管在職消費過度膨脹問題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以2010—2012年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了中小企業管理層權力對高管在職消費的影響。結果發現,上市公司管理層權力與在職消費顯著正相關,表明當公司管理層掌控著較大的權力時,在職消費成為其謀求更多隱性收益的尋租方式。
管理層權力 在職消費中小板
2011年,中石化的天價酒單和天價吊燈事件被相繼曝光,高管的在職消費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從目前國內研究來看,學者們關注較多的是貨幣薪酬與在職消費之間是否存在替代關系,而較少對在職消費影響因素的深刻探討,即管理層權力是否以及如何影響在職消費。同時,主板上市公司中國有企業管理層職務消費問題的研究相對較多,而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在職消費的文獻較為少見。中小板上市企業以民營控股為主,其中相當一部分存在家族制,大股東與董事長甚至是高級管理人員的身份常常重疊,再加上政府對中小企業監管不力,管理層可能會濫用控制權來獲取私有收益。浙江省有著家族制民營企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為樣本檢驗管理層權力與在職消費之間的關系。
管理層權力與薪酬的一個理論基點是 Bebchuk和Fried(2002)提出的管理層權力理論。該理論將管理層權力定義為管理層對公司治理體系的影響能力,并認為這種權力會決定管理層的薪酬契約,使其偏離最優狀態,管理層能夠運用權力來尋租。Faulkender和Yang(2010)通過對薪酬同儕團體的調查,發現在管理薄弱的企業,任期較長的CEO們可能有更多的權力主宰自己的薪酬。盧銳(2008)發現管理層可能利用其權力影響甚至自定薪酬,最終降低了薪酬的激勵效果。權小鋒等(2010)認為管理層權力是制度轉型的產物,其權力在企業弱化的公司治理機制下又進一步膨脹,這種權力膨脹的直接指向就是自定薪酬。張麗平和楊興全(2013)認為外部薪酬差距因引導管理層行為而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管理層權力又是影響薪酬激勵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職消費”的定義最早由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他們將其定義為經理對過度豪華的辦公室和私人飛機等非貨幣性福利的消費,他們只需要承擔該成本中的一小部分,通過增加其非貨幣福利來實現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且其消費中自身負擔的部分越少,就越會傾向于享受更多的非貨幣福利。Yermack(2006)認為應將公司是否向高管提供專機服務作為在職消費的度量,他發現高管的在職消費與他們的薪酬或持股比例并無顯著關聯,但與高管的某些個人特征有關。陳冬華等(2005)實證檢驗表明由于薪酬管制的存在,在職消費成為中國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的替代性選擇。陳冬華和梁上坤(2010)發現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深入,在激勵契約中,貨幣薪酬契約對在職消費契約呈邊際替代的趨勢。李寶寶和黃壽昌(2012)的研究顯示,在職消費現象在國有企業普遍存在,公司治理機制基本上未能有效地約束國有企業管理層的在職消費。
盧銳(2008)指出只要存在權力,在職消費就會如影隨形,與其他企業相比,權力型企業管理層的在職消費更大,在職消費作為隱性收益對擁有控制權的高管進行自我激勵行為的效用巨大。再加上在職消費的披露沒有統一的標準,在職消費水平又具有明顯的活動空間,高管為謀求在職消費所承擔的經營風險較低,加大了高管運用職權獲得“租金”的可能性。近年來,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迅速增加。相比于國有企業,民營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具有明顯的侵占效應,因此有可能存在更高的在職消費。身兼最大股份持有人的高級管理人員具有極大獲取在職消費的動機,其所在公司的在職消費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另外,民營上市公司控制權特征造成公司治理中的權利配置失衡,擁有控制權的實際控制人往往連任董事長或兼任總經理,在公司中掌控著高度集中的權力。余澳和黃雯(2011)認為公司剩余控制權即對契約中沒有約定的決策權完全歸屬于擁有實際控制權的管理層。管理層有極大的可能性會搶占先機充分利用剩余控制權,來掌管控制權收益。
基于上述分析,無論是在國有控股還是非國有控股的中小板上市公司,都存在管理層權力影響在職消費的較大彈性空間。為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設:中小板上市公司管理層權力與在職消費水平正相關。
(一)樣本與數據。本文以深圳證券交易所2010—2012年中小板浙江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對初始樣本作了如下處理: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剔除前三名高管員工薪酬差距小于1的異常樣本;剔除ST企業;剔除年報中公司治理數據沒有披露的樣本。經上述步驟,最終共得到301個觀測值。研究中的數據部分取自CSMAR和WIND數據庫,部分取自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上公布的公司年報。管理層權力相關數據全部手工收集于上市公司的年報,并進行了相應的校對整理。研究中使用EXCEL和SPSS統計軟件,樣本的年度及行業分布狀況如表1所示。可見,中小板浙江上市公司中,制造業占了近九成。

表1 樣本分年度、行業分布
1.主要變量說明
(1)在職消費。在職消費的計量是個難題,目前學者們大致有兩種做法。一是采用絕對數替代值測度法。陳冬華和陳信元等(2005)將年報附注中可能與企業高管人員在職消費有關的費用項目分為辦公費等八類,各明細項目加總得到公司高管的在職消費數據。羅勁博(2013)等直接以現金流量表中“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作為其代理變量。二是采用相對數替代值測度法。羅宏和黃萬華(2008)采用由上述八項費用指標之和與本年收入之比來度量。盧銳等(2008)認為企業管理層的在職消費大多計入管理費用,因此剔除管理費用中當年計提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以及當年無形資產攤銷,并經主營業務收入調整來衡量在職消費。樹友林(2011)則是采用銷售管理費用率這個相對數指標作為高管在職消費的替代變量。
由于絕對數測度法沒有考慮企業規模的因素,規模不同的上市公司在職消費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本文采用相對數測度法,以現金流量表中“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與主營收入之比來度量在職消費。
(2)管理層權力。管理層權力泛指高管人員對公司治理機構的影響能力。對于管理層權力的計量,會計實證研究領域也尚未達成一致的意見,但一般采用多個單一變量來計量。盧銳(2008)借鑒Hu和Kumar(2004)的方法,以董事長是否兼任總經理、股權分散、高管長期在位三個單一維度變量分別定義管理層權力,并將這三個虛擬變量進行合成,構造一個綜合維度定義下的管理層權力的虛擬變量和積分變量。權小鋒和吳世農(2010)將CEO兼職董事、CEO任期、董事會規模、董事會中內部董事比例、國企金字塔控制鏈條的深度這五方面指標進行主成分合成管理層權力綜合指標。張麗平和楊興全(2013)用主成分分析法通過結構權力、專家權力、聲望權力和所有制權力構造管理者權力綜合得分。結合我國年報披露的實際情況,本文以董事長總經理兩職兼任的公司、股權分散的公司和高管長期在位的公司為單維度變量,從不同側面反映企業的管理層權力程度。另外,引入綜合維度定義,以減少多重共線性對回歸結果的影響。
2.模型構建。以盧銳(2008)的在職消費模型為基礎,本文加入與在職消費相關的變量作為控制變量,構建如下模型檢驗管理層權力與在職消費之間的關系:

模型中被解釋變量PERK是指高管在職消費水平。POWERi是解釋變量,分別用POWER1、POWER2、POWER3、POWER4表示,α1預期符號顯著為正??刂谱兞堪ㄤN售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財務杠桿、高管薪酬、高管員工薪酬差距、企業規模、國有控股。其中,員工平均薪酬為現金流量表中“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與當年員工總人數的比值。模型中各變量的定義具體說明見表2。
(一)描述統計分析。表3為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在職消費的均值為0.096,中位數為0.076,樣本有明顯的右偏,最小值0.006與最大值0.445相差較大,說明中小板浙江上市公司的在職消費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單維度變量POWER1、POWER2和POWER3值分別為0.389、0.385和0.927,POWER1和POWER2的均值小于0.5,POWER3的均值大于0.5,表明樣本企業董事長不兼任總經理的情況更多,股權較為集中,且董事長或總經理長期在位的情況非常多見。事實上,大部分中小板浙江上市公司的高管是在IPO之前就任的,他們多數是以公司創始者的身份掌控著公司。變量POWER4的均值為0.598,大于0.5,說明較多樣本企業存在管理層權力較大的情況。高管員工薪酬差距的標準差為5.626,財務杠桿的均值和中位數均小于50%,見表3。

表3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二)回歸分析。表4是回歸檢驗結果。總經理兼任董事長的企業以及股權分散的企業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在5%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這說明中小企業中管理層權力越大,高管在職消費水平也越高,假設得到支持。然而,在高管長期在位的情況下,管理層權力對在職消費的影響卻是顯著為負,可能的原因是,長期在位的高管較多數是以董事長為主,他們持有公司較大比例的股份,而且往往也是以公司創始者的身份掌控著公司的權力,這種雙重身份使他們會通盤考慮公司當前及長遠的利益考慮,因此會嚴格控制在職消費水平。變量POWER4的回歸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為正,說明管理層權力越大,在職消費程度更加嚴重,再次驗證了假設。因此,無論是在單維度變量下的管理層權力,還是在綜合維度變量下的管理層權力,假設得到支持,見表4。
控制變量方面,前三名高管人員的平均工資系數顯著為負,說明貨幣報酬越低,高管人員以在職消費替代貨幣報酬的傾向性則顯著越強。在職消費與高管員工薪酬差距顯著正相關,是因為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其規模比主板上市的企業要小,公司內部權力并未得到有效的制衡,第一持股比例的大股東身份又經常與總經理或董事長的身份重合,代理問題更多的是表現為大股東侵占中小股東的利益。因此,中小企業的管理層不僅有權力來拉大與員工的薪酬差距,同時也可以通過管理者的身份來進行更大的利益侵占。其他變量系數均符合常理,如企業的自由現金流伴隨著財務杠桿的提高而上升,導致高管能支配的現金流增加,進一步加大了管理層追求在職消費的可能性。
(三)穩健性檢驗。為驗證上述結果的可靠性,本文引入綜合維度定義的積分變量POWER5來反映管理層權力的具體情況,并進行回歸檢驗。POWER5=POWER1+POWER2+ POWER3,該變量分別取值0、1、2、3,數值越大代表管理層權力越大。將得到的數據再代入模型進行檢驗,管理層權力POWER5的回歸系數為正且在5%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當管理層滿足兩職兼任或股權分散或高管長期在位的條件時,權力越大的高管,可以占有更多的在職消費,再次驗證了管理層權力與在職消費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具體結果見表5。
管理層權力導致的過度在職消費,不僅褻瀆了管理層的受托責任,同時也造成了對公司資源的極大浪費。本文采用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檢驗中小企業管理層權力與在職消費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上市公司管理層權力與高管在職消費水平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除高管長期在位的上市公司外,總經理兼任董事長的公司、股權集中度有限的公司以及綜合維度下管理層權力型上市公司的在職消費要顯著更多些??偨浝砑嫒味麻L,不僅集中掌控著公司的權力,同時會充分利用權力實施機會主義行為,謀求個人高額的在職消費。股權分散的情況下,大股東處于相對控股的地位,高管會衡量個人收益與企業盈利之間的關系,因此會從事對個人有利而侵占公司財產的行為。而長期在位的高管由于考慮到自身創始者的身份,會兼顧企業的利益,因此在職消費水平不高。本文的實證結果意味著對中小板上市公司管理層在職消費行為實施監督和有效控制的緊迫性,必須要重視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權力治理,使得管理層權力能夠得到相應監督和制衡,進而嚴格控制過度在職消費。

表2 變量定義

表4 回歸結果

表5 POWER5的回歸結果
本文的局限性是關于在職消費的計量問題,盡管同時用幾種不同的方法試圖盡量客觀地度量在職消費的水平,但仍有可能包含著較大的噪音,從而導致結果的偏差。未來可以進一步考慮的研究方向有:(1)管理層權力滋生的過度在職消費是否影響企業績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績效?(2)管理層權力型企業的過度在職消費是否更有可能導致盈余管理?■
1.Bebchuk,L.A.,Fried,J.M..2002.Managerial Power and Rent Extraction in the Design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69.
2.Jensen,M.C.,Meckling,W.H..1976.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4.
3.Yermack,D..2006.Flights of Fancy:Corporate Jets,CEO Perquisites,and Inferior Shareholder Return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80:211-242.
4.陳冬華、陳信元、萬華林.2005.國有企業中的薪酬管制與在職消費[J].經濟研究,2。
5.陳冬華、梁上坤、蔣德權.2010.不同市場化進程下高管激勵契約的成本與選擇:貨幣薪酬與在職消費[J].會計研究,11。
6.權小鋒、吳世農、文芳.2010.管理層權力、私有收益與薪酬操縱[J].經濟研究,11。
7.盧銳.2008.管理層權力、在職消費與產權效率——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5。
8.羅宏、黃文華.2008.國企分紅、在職消費與公司業績[J].管理世界,9。
9.余澳、黃雯.2011.基于控制權特征的民營上市公司治理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4。
10.張麗平、楊興全.2013.管理者權力、外部薪酬差距與公司業績[J].財經科學,4。
11.張維迎.1998.控制權損失的不可補償性與國有企業兼并中的產權障礙[J].經濟研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