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沈 烈 郭心璐
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與公司績效的相關性研究
——基于生命周期理論及滬深兩市相關數據的分析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沈 烈 郭心璐
本文以2011年至2013年滬深兩市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為樣本,從企業發展的動態角度研究了處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對公司績效的影響。研究表明,處于成長期的公司,擁有會計知識的獨立董事有助于公司績效的提升;處于成熟期的公司,有會計背景的獨立董事對公司績效有正相關影響,但并不顯著。這一結論對政府部門改進相關政策規劃,對上市公司進一步優化其治理結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會計背景 獨立董事 生命周期 公司績效
2001年證監會發布 《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標志著在我國正式引入了獨立董事制度。根據其規定,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中應當至少包括1/3的獨立董事。獨立董事中至少包括一名會計專業人士(會計專業人士是指具有會計高級職稱或注冊會計師資格的人士)。作為具有特殊要求的會計專業獨立董事,除了履行獨立董事的一般職責外,還肩負著董事會涉及的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及內部控制方面的特殊使命。由此可見,具有會計專業背景的獨立董事在公司董事會中相較于其他獨立董事更具重要性。根據生命周期理論,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特征,其面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本文從企業生命周期角度出發,試圖站在企業發展的動態層面分析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對公司績效的影響程度,以期為政府有關政策制定、公司治理改善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一)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與公司績效。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認為獨立董事制度是一種行之有效并被廣泛采用的制度。從代理成本理論角度來講,制定獨立董事制度可以改變管理層決策權力的結構,監督、牽制經營者的經營行為,從而保證企業的運營不會背離所有者的目標,減少代理成本;從董事會職能分化理論角度來講,設立獨立董事這一職位可以促進管理層的安全有效運作,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經營效益。作為公司良好運營的保障機制,從實證角度研究分析獨立董事制度的運行效果確實有必要。國內外學者就獨立董事制度對公司績效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沒有形成統一的研究結論。Rosenstein和Wyatt(1997)的研究結果表明外部董事比例與公司的市場價值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這些董事的存在可以有效地保護股東財富。高雷、何少華(2006)以2003年全部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發現獨立董事制度能夠提高公司績效,降低代理成本。王躍堂、趙子夜和魏曉雁(2006)對2002年到2004年之間設立獨立董事的A股上市公司進行研究,發現董事會的獨立性對公司績效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獨立董事比例和公司績效在單一方程和聯立方程中都顯著的正相關。然而David(1996)發現,公司的市場價值隨董事會規模的提高而下降。李常青、賴建清(2004)以我國396家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為樣本,采用1999年至2002年間的Panel數據,發現獨立董事比例與公司業績負相關。還有一部分學者的研究得出了獨立董事與公司績效之間的相關關系并不顯著的結論。
已有的文獻并沒有專門針對獨立董事成員中有會計知識背景的獨立董事進行研究。我們從大量的獨董調查問卷中發現,在企業獨立董事成員中責任與效用更大的是那些具有會計知識背景的獨立董事。我們認為:這顯然與上市公司經營管理關注的焦點,以及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較為嚴格的財務及其信息監管的制度安排不無關系。他們除了履行獨立董事一般職責外,還應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獨立地收集、分析公司的財務信息,極大程度上識別公司管理層財務造假行為,有效保障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發現公司經營過程中存在的財務問題,降低經營風險,為公司治理提供合理的建議。相比較其他獨立董事,他們能更好地發揮監督職能,扮演著更為至關重要的角色。會計專業人士的專業素養及工作表現,無疑會直接影響到獨立董事群體的履責情況,進而影響整個董事會,乃至公司治理層所能發揮的作用,最終必將對公司績效產生影響。
(二)企業生命周期與公司績效。企業生命周期是指企業誕生、成長、壯大、衰退甚至死亡的過程。企業處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其面臨的內部、外部環境不同,使得其目標、戰略、組織安排、人才需求等都存在差別,其經營行為、投資行為、融資行為、盈利能力及其他財務指標都呈現系統性變化,但處于同一生命周期階段的不同企業,其特征卻具有某些共性。因此,劃分生命周期來研究影響企業績效的因素是有意義的。在以往的文獻中,學者主要研究的是企業的組織結構、戰略管理等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問題,很少涉及不同企業生命周期階段公司績效的影響因素的共性與差異性問題。因此,劉焱、姚樹中(2014)的研究得出的“處于成熟期的企業內部控制質量最高,而衰退期的企業內部控制質量最低,在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內部控制質量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存在差異”的結論就顯得特別彌足珍貴。就我們所知,目前國內外還沒有文獻將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引入研究獨立董事與公司績效的相關性問題中。
綜上所述,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履行的有效性,無論是理論分析還是實證研究,所得出的結論都不夠明朗,本文擬通過引入生命周期理論,對我國上市公司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對公司績效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有利于進一步探索獨立董事機制的有效性與規律性。
(一)研究假設。劃分生命周期對理解企業不同時期的經營行為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于企業生命周期的劃分運用Gort和Klepper(1982)提出的生命周期的五個階段,即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和淘汰期。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滬深兩市的已上市公司,所以導入期的研究已無意義。同時,由于衰退期和淘汰期的公司經營狀況不穩定,數據上可能會存在異常,故本文在篩選樣本時,也未考慮處于衰退期和淘汰期的上市公司。因此,本文重點考察的是處于成長期和成熟期的公司中,有會計知識背景的獨立董事的設置是否存在差異,以及成長期和成熟期公司中具有會計知識背景的獨立董事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
在成長期,公司規模相對較小,由于其產品剛被市場接受,企業間競爭不斷加劇,需要把握各種投資機會,致力于提升市場占有率,因此擴張與成長速度較快與人財物管理相對滯后、風險加大但缺乏管控經驗的矛盾日漸突出。這些特點使得該階段企業更倚重自身現有的資源做出合理的決策,因而作為企業治理層的重要資源的會計專業知識的獨立董事的作用就自然凸顯,其專業性意見會被更加廣泛聽取與采納,進而對公司風險控制及績效提升產生正面影響。由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1:處于成長期的企業,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有助于公司績效的提升
在成熟期,公司創業期和成長期的高風險因素已經消失,銷售額和市場份額、盈利水平都比較穩定。企業的發展速度會相對放緩,企業進入穩定的經營環境。此時企業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形成了完善的規章制度,且已具備較充足的各類人力資源來應對經營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因而對具有會計專業知識的獨立董事的依賴程度明顯降低。有的企業甚至為了延長成熟期的時間,會著手考慮如何采取戰略調整或轉型的問題,因此自然會將其注意力更集中于對在市場與戰略上有特殊技能或社會背景的人才的專業意見的研究之上。由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2:處于成熟期的企業,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對公司績效的提升作用不顯著
(二)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選擇2011年到2013年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為初始樣本,選擇衡量每單位資產創造多少凈利潤的指標ROA作為反映公司績效的指標,以具有會計專業背景的獨立董事占全部獨立董事的比例作為解釋變量,研究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樣本剔除金融行業上市公司,ST、*ST、PT上市公司,以及數據缺失、數據異常的上市公司。除了獨立董事的會計知識背景數據是手工收集,剩下所有數據均來自CSMAR數據庫。
(三)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反映公司績效的指標很多,比如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托賓Q等,考慮到中國上市公司的特性以及數據的準確性,本文最終選取ROA這個盈利能力指標作為被解釋變量反映公司績效。ROA是企業的凈利潤與總資產總額之比。它的反映的是企業運用其全部資金獲取利潤的能力。

表1 變量定義
2.解釋變量。影響公司績效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研究有會計專業知識的獨立董事是否會對公司績效產生影響,因此以有會計背景的獨立董事人數占全部獨立董事人數的比例Accindep作為解釋變量。這里的會計背景是指在其學習、工作經歷中長期接觸與會計相關的專業知識,且積累了一定的會計工作經驗,而不單單是指具有會計高級職稱或注冊會計師資格,因此,不同的上市公司的會計背景的獨立董事人數占全部獨立董事人數的比例 “Accindep”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3.控制變量。為了控制研究變量對研究結果的影響,本文選擇如下的控制變量:①獨立董事比例ROID,雖然不同學者對獨立董事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持不一致觀點,為了謹慎起見,我們將獨立董事比例加以考慮。②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Shri(i=5),該指標反映了公司的股權結構。③公司規模Size,企業的規模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內部層級和信息不對稱程度。④資產負債率DA,資產負債率是一項重要的財務指標,能反映一個公司運行情況的良好與否。⑤dummy變量,是否存在大股東控股、是否存在“兩職合一”(即總經理與董事長由一個人兼任)。當公司存在大股東的時候,公司董事會的構成很可能會受到大股東的控制,從而使得獨立董事制度流于形式。本文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30%的公司視為存在大股東控制的公司。而“兩職合一”也有可能影響獨立董事履責情況。
4.固定效應。我們固定了行業變化和時間變化的影響。各變量的具體定義如表1所示。
(四)企業生命周期劃分。企業生命周期劃分與企業的價值來源相關,企業價值來自于企業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與融資活動,其也直接與企業的盈余產生過程相關,因此在對企業生命周期的研究中,已有文獻較為認同采用與企業價值創造相關的三種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即經營現金流、投資現金流、籌資現金流的組合符號來度量企業生命周期。本文采用Dickinson(2007)提出的基于現金流分類方法,同時為了保證數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把連續三年經營現金流為正、投資現金流為負、籌資現金流為正的企業歸為成長期企業;把連續三年經營現金流為正、投資現金流為負、籌資現金流為負的企業歸為成熟期企業。這是因為,成長期的標志是產品銷量節節攀升,企業利潤率高,此時經營現金流入會大于流出。企業會試圖增加機器設備等有形資產的投資來擴大他們的邊際利潤,導致投資現金流為負。另外,企業仍然需要借入大量資金,籌資現金流量為正。而處于成熟期的企業仍然能夠從經營活動中獲取正的現金流,但企業產品趨于標準化,競爭者之間出現挑釁性的價格競爭,企業的獲利能力有所下降。企業此時的經營重點是提高產品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鞏固市場份額。因此,企業的投資行為也只是為了維持現有資本效率而不是為了增長,投資現金流仍為負。成熟期的企業可以用企業剩余的資金來償還債務,籌資活動取得的現金流量一般為負。如表2所示。

表2 成長期、成熟期企業現金流組合
(五)模型構建。根據上述的研究假設,本文建立如下的回歸模型:

(一)描述性統計。將企業分成成長期和成熟期,具體情況如表3。在成長期,企業產品剛被市場認可,企業發展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且企業規模相對較小;處于成熟期的企業,其技術水平已經成熟,企業進入了穩定的經驗環境,且企業規模較大,此時需要面臨的風險已經很小。從表3中可以得到,成長期企業的ROA值的平均值小于成熟期企業的ROA值的平均值,這說明成熟期企業相比較成長期企業可以更好地創造價值。成熟期的ROA值的標準差大于成長期的值。這說明隨著企業的發展,不同企業公司績效的差異變大。處于成長期的企業中,有會計知識的獨立董事占全部獨立董事的比例的平均值小于處于成熟期的企業,這可能是由于企業進入成熟期后,規模擴大,實力增強,獨董規模縮小。但處于成長期的企業這一比例的標準差小于成熟期的,說明在企業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各個企業對有會計專業知識的獨立董事對企業價值持不同的態度,因而董事會設置的結構存在差異。

表3 變量描述性統計
另外,我們發現,無論是處于成長期還是成熟期的企業,都存在Accindep這一指標為零,即獨立董事中沒有會計專業人士的情況。這表明,我國的獨立董事制度并沒有完全的執行,有關部門仍需要加強監督。
(二)回歸分析。運用上述模型,先對整體進行回歸,得出表4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對所有企業的公司績效是有正向促進作用的,而獨立董事占比、資產負債率、兩職合一等指標與公司績效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

表4 總體回歸結果
再對成長期、成熟期的公司分別進行實證分析,得到如表5的結果。發現處于成長期的企業中,有會計背景的獨立董事占獨立董事總數的比例Accindep的系數為0.0356,且通過了95%的置信區間下的顯著性檢驗,可以說明有會計背景的獨立董事對公司績效ROA有正的影響。證實了假設1的成立。

表5 成長期、成熟期公司實證分析結果
對于處于成熟期的企業,模型中會計背景的獨立董事人數占全部獨立董事人數的比例 Accindep的系數為正,但是t值顯示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對公司績效不存在統計顯著性,說明對于成熟期的公司來說多引入有會計知識背景的獨立董事也能提升公司績效,但并不顯著。這也就間接證明了假設2的成立。
從其他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中發現,處于成長期的公司獨立董事比例ROID系數為正值,而成熟期為負,這說明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獨立董事職能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不管是處于成長期的公司還是成熟期的公司,資產負債率DA的系數都為負值,且在1%顯著水平下顯著,這表示資產負債率越低,對應的公司績效就越好。這也說明了財務狀況良好的公司往往具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公司規模Size無論對于成長期還是成熟期的公司績效,均有正向影響,但對處于成長期的企業作用更顯著,可能的解釋是,對于成長期企業而言,較大的規模有助于其降低生產成本,更有利于產品向市場推廣。公司從成長期進入成熟期,伴隨著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進一步分離、公司規模的擴大,公司的股權也會從集中趨向于分散。從回歸結果看,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對公司績效有顯著促進作用,兩職合一對公司績效有負的影響,但都不顯著。
(三)穩健性檢驗。我們用每股收益EPS指標來代替ROA,衡量公司績效,仍帶入原模型中,得到回歸結果如表6。

表6 成長期、成熟期公司實證分析穩健性檢驗結果
我們可以看出,回歸結果與表4大致相同。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對公司績效有正向影響,且在成長期更顯著。
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是否會影響公司績效的研究,對企業優化其組織結構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2011年至2013年滬深兩市非金融類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采用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動態思想,挑選出處于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企業,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檢驗了處于不同的企業生命周期下,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對于公司績效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無論處于成長期還是成熟期,獨立董事的會計背景有助于公司績效的提升,且這一指標在企業處于成長期時效果更加顯著。同時,本文還得出以下結論:隨著公司從成長期走向成熟期,獨立董事對公司績效先是有正的影響,后來轉為負向影響。這表明獨立董事職能缺失現象越來越嚴重。無論對于成長期還是成熟期的企業,公司規模對公司績效都有正向影響,兩職合一對處于成熟期的企業的績效有負的影響,而第一大股東對公司績效有正的影響。依據本文的實證結論,我們認為:在公司的發展初期,適當增加有會計專業知識的獨立董事的比例無疑對企業的成長壯大有益。公司進入發展的中后期,這一比例對公司績效的正向影響雖然不顯著,但并不意味它不重要,更不可以蓄意降低。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仍有少數企業存在獨立董事中沒有會計專業背景的現象,這警示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督,確保獨立董事制度的全面落實。本文的缺陷是迫于時間的限制,沒能獲得2014年完整的數據,這是本文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1.Byrd JW,Hickman K A.1992.Do Outside DirectorsM onitor M anagers[J].Journalof Financial Economics,32(2).
2.Daily C M,Dalton D R.1993.Board of Directors Leadership and Structure:Control 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7.
3.Gort M,Klepper S.1982.Time Paths in the Diffusion of Product Innovations[J].The Econom ic Journal,92(367).
4.Klein A.1998.Firm Performance and Board Comm ittee Structure[J].The Journalof Law and Econom ics,41(1).
5.Rosenstein S,W yatt JG.1997.Inside Directors,Board Effectiveness,and Shareholder W ealth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44(2).
6.Yermack D.1996.Higher Valuation of Companies w ith a Small Board of Director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 ics,40 (2).
7.陳偉民.2009.獨立董事職業背景與公司業績[J].管理世界,3。
8.高雷、何少華.2006.中國股票市場及上市公司治理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
9.高明華、馬守莉.2002.獨立董事制度與公司績效關系的實證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
10.胡勤勤、沈藝峰.2002.獨立外部董事能否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J].世界經濟,7。
11.李常青、賴建清.2004.董事會特征影響公司績效嗎?[J].金融研究,5。
12.劉焱、姚樹中.2014.企業生命周期視角下的內部控制與公司績效[J].系統工程,11。
13.王躍堂、趙子夜、魏曉雁.2006.董事會的獨立性是否影響公司績效?[J].經濟研究,5。
14.吳潔、藍發欽.2008.獨立董事制度與公司績效[J].經濟論壇,14。
15.尹閃.2009.企業生命周期的實證度量——基于現金流組合視角的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4。
(本欄目責任編輯:鄭潔)
沈烈(1961-),男,湖北英山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內部控制、現金流管理、企業盈余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