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針 唐豐潔 饒先發 張磊 謝凌峰
摘 要:9月伊始,全國各大、中專院校招聘會陸續開展,這90后大學生們又都又怎樣的表現呢?心理上又有什么變化呢?本文是根據筆者多年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心理指導的經驗,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關鍵詞:就業;心理;90后大學生;就業對策
1.前言
2003年是高校自1999年第一批擴招生畢業的年份,全國高校畢業生212萬,到2014年,這一數字是727萬。每年的畢業生人數不見減少,反而增多,這使得本來就嚴峻的就業形勢更加雪上加霜。根據最新的大學生雜志社、中國大學生網圍繞涉及大學生心理困擾產生的原因、現狀及對策等10個方面的問題,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網絡調查。調查顯示,九成多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在嚴峻的就業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就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這有利于學校和老師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有利于大學生們正確客觀認識自己。
2.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常見心理問題
2.1隨大流心理
這種心理問題表現在常常將別人的觀點和選擇當成指導自己的依據。隨大流的人往往自己缺乏主見,依賴別人,不能獨立思考問題。殊不知,人與人之間存在著能力,愛好,性格等等方面的差距,適合別人的往往不適合你。現在的大學生絕大部分從小的生活條件都不錯,他們偏向于找一份穩定、社會地位相對較高的工作。在這種觀念的作用下,傳統就業“鐵飯碗”思想又開始復燃,有些大學生還沒有弄清自己的能力、專業和目標便盲目選擇去國有企事業單位等應聘,導致這些單位競爭激烈,而一些民營企業則無人問津。
2.2自卑心理
我們國家每年培養數百萬各種人才,在就業市場上,不乏海外留學生,名校驕子,很多學生因為自己不是名校生或者自己所學專業較冷門,再加上對自己能力素質,專業水平缺乏充分認識,自我評價偏低,認為自己什么都比不上他人,面對機會卻會躊躇不前,言行舉止過于拘謹小心。即使有了面試機會,也由于這種自卑心理,從而給面試官不好的印象。
2.3迷茫心理
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是相當發達,各個領域行業分工明確,每個人都有充分選擇的機會。然而很多大學生沒有在大學期間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再加上在學校這樣一個象牙塔里很少走出校門,了解社會,因而無法在市場上給自己一個準確職業定位,似乎什么都能做,但又都做不了。上學時,缺乏危機意識,對將來要面對的競爭渾然不覺,等到畢業要找工作時,才深刻體會到競爭的激烈。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工作,從而產生迷茫困惑心理。
2.4攀高怕苦心理
據權威調查,現在的大學生就業時最愿意從事的是銀行職員,國家公務員,教師,最不愿意的是農民和工人。最愿意去的地方是北上廣等發達城市,最不愿意去西部,邊遠地區。這就反應了學生們的攀高怕苦心理。主要原因是大學生們缺乏吃苦耐勞的意識,從小生活條件優越,他們都期望工作環境好,工資水平高,上升發展有潛力的工作,而往往正是這種不正常的心態,導致許多適合自己特產的工作被拋之腦后,置之不理,這樣就使他們能選擇的工作更加狹窄。
3.產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原因
3.1社會原因
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已經和世界經濟深層次的融入,但是絕大部分的家長們還是傾向于自己的孩子能進國家企事業單位,不僅穩定,福利好,面子上也有光。然而這些崗位確實競爭最為激烈的。我國也不斷提倡產業升級,要有制造經濟轉變為知識經濟,雇傭人員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對學生的學歷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此外,就業制度改革尚不深入,一些用人單位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別歧視和選人用人不正之風現象,都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心態的失衡現象。
3.2高校因素
持續十多年的高校擴招,讓大學生人滿為患,大多數學校還處在重知識,輕技能的培養階段,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很多新專業設置上由于缺乏足夠清晰的認識,導致培養方案制定的不夠有針對性,使得學生們定位不明朗。大多數學習對于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還處在較低層次,缺乏專門的負責人去指導。從事心理輔導的人員專業水平不夠高,機制不夠健全,指導效果不理想,針對性不強。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無法自己調節適應。
3.3學生自身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句話同樣可以用在求職的學生上。大學四年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各方面能力也沒有得到充分提升和進步。在面的強大競爭對手時,又怎能不怯步。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是很多學生大學期間都只是在宿舍玩游戲,談戀愛,花前月下。
4.調適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對策
4.1學生層面應自我調適與全面發展
大學生們要珍惜大學期間寶貴的學習時間,不僅要扎實掌握好專業知識,還要十分注重個人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求職不僅僅是對專業知識的考察,更是對綜合素質的全面衡量。組織能力,社交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等等都是需要我們去鍛煉的。優秀的綜合素質是打開就業大門的一把鑰匙。學生必須從大一就開始有意識的培養。此外,要注重培養自己樂觀積極的心態,培養自己健康的人格品質,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意識。
4.2學校層面著力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學校應該針對性的調整培養方案,著重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給予學生充分的就餓呀指導。根據教育部發布的就業排行榜來看,最難就業的是理論性很強的文科專業,此外很多地方性院校,辦學特色不夠明顯的專業也較難就業,為此應該調整學生的培養方向,停辦和社會需求嚴重脫節的專業,著力培養應用型人才,不斷嘗試校企合作辦學,為學生多提供生產實習平臺。
4.3重視對學生就業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
絕大部分高校都設有心理輔導辦公室,但是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一方面學校不夠重視這一塊,另一方面就是輔導進行的不夠及時和專業。大學生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一個群體,被社會和家庭寄予厚望,在就業形勢面前承受這巨大的壓力,學校應該建立健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機制,對于出現就業心理的學生,應該早發現,早指引,早疏通,同時要重點關注特殊群體的就業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貫穿著整個大學期間。
5.結束語
就業問題是每一位學生走出校門面臨的首要問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個人價值的實現,關系到人生事業的發展,關系到社會的安定。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就業心理和就業心態也在不斷發生改變,應清醒分析和正確對待當前就業形勢和社會現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好職業定位,提前準備調整學習與工作的角色換位,不斷強化、完善自身的職業素養,保持健康積極的就業心理和心態,具備一定的就業能力,才能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在正確的崗位上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作者單位:江西理工大學冶金與化學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