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雅婷
摘 要:十八大的成功召開標志著以利率市場化為核心內容的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在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利率市場化是把雙刃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如何應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消極影響,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實現改革發展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現階段最主要的問題。
本文通過介紹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積極、消極影響,對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對我國金融機構改革有所幫助。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改革發展對策
一、利率市場化及其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指貨幣管理當局完全或部分放棄對利率的直接管制,由市場主體自主的決定利率水平,使利率在市場資金供求關系作用下按照價值規律自發進行調節。其對我國商業銀行是一把雙刃劍。
1.有利影響:(1)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上擁有一定的自主定價權,增強了商業銀行的競爭力。(2)規范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為商業銀行創造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隨著利率市場化程度的增強,金融市場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在完善的金融市場中,我國城市商業銀行能夠獲得各種先進的工具和制度,這主要包括:齊全的融資工具;完善、科學的市場信息披露制度;健全的法律和經濟手段監管體制等,為我國商業銀行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3)完善商業銀行管理機制,促進商業銀行業務的拓展,提高經營能力。(4)商業銀行金融創新能力增強。
2.不利影響:(1)商業銀行利差收入減少,競爭壓力加大,傳統業務體系受到較大沖擊。(2)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大大增加。利率市場化之后,我國城市商業銀行雖然獲得了利率定價的自主權,但是必然也使利率預期具有更大的波動性,使得利率風險成為我國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面臨的最大風險。(3)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大大增加。我國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的建設仍然比較落后,在金融業,集中表現在商業銀行的潛在信用風險較大。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利率的頻繁的變動也無形之中加大了我國商業銀行領域的信用風險。
二、面對利率市場化不利影響我國商業銀行的對策
(一)建立科學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
利率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面臨的最大風險。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完善,我們可以運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利率風險管理。主要包括:(1)利用利率互換管理利率風險。商業銀行通過利率互換不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減小利率風險。(2)利用利率期貨管理利率風險。作為一種衍生金融工具,商業銀行可以用利率期貨來對沖利率風險,從而減小利率風險對其的沖擊。用利率期貨來減少利率風險的方法主要是套期保值。(3)利用遠期利率協議管理利率風險。遠期利率協議是一份非標準化合約,交易雙方根據自身情況確定一個協定利率,并約定在一定期限后履約。城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遠期利率協議來減少利率風險。
(二)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加強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重整
金融機構要逐步改善利潤來源主要依靠存貸款凈利差收入的局面,不斷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大力開拓中間業務市場,不斷豐富中間業務品種,做大做強中間業務,不斷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在利潤中的占比,以防止利率市場化風險給金融機構利潤收入造成的重大影響,實現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重整。
(三)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法規,為商業銀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1.加強金融機構的監管,加大我國金融市場的構建和規范工作力度。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金融監管機構對其利率風險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內容,主要包括:
(1)在監管內容上,應對城市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內部控制制度、利率風險管理條例的合理性、近期財務報告和內部管理計劃進行檢查。
(2)在監管方式上,應將現場檢查同非現場檢查二者相結合。
(3)在監管過程中,應建立監管報告體系及信息披露制度。
2.進一步優化金融監管,實行差異化監管,差異化發展
對大型銀行,應以防范系統性風險為目標,保持監管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降低大型銀行轉型期的監管壓力,引導其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對中型銀行,應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對精細化、專業化、特色化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存貸比、不良貸款率、存款準備金和業務資格及市場準入等方面給予一定優惠,鼓勵中型銀行選擇合理的市場定位。對小型銀行,同樣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其服務科技型小企業、農村金融、社區銀行等在資本充足率、存款準備金率、市場準入等方面予以特殊照顧,加快社區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建設,促進地方中小商業銀行更加專注于本地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3.進一步健全、完善商業銀行監管法律
(1)完善存款保險法律制度
在商業銀行的競爭中,有必要按照市場機制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改善存款保險法律制度,首先,建立存款保險機構。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是離不開存款保險機構的。該機構是一種公益性質的政策機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主要用于賠付以及征收存款保險基金,參與清算金融機構的工作等等,可以對存款人損失進行賠付,起到維護社會信用的目的。存款保險機構的運作、設立以及職能發揮都要在國家法律的限制以及保護下進行。就我國當前的形勢看,我國的存款保險機構應當由政府組建,這對國家宏觀調控的進行非常有利,而且存款保險制度也會有強有力的后備力量,深受人們的信賴。
其次,對各類商業銀行公平的給予幫助,確保銀行之間的競爭公平。在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時,我國發生存款業務的商業銀行都要以投保人的身份進行存款保險,這不但可以使得監管標準完善、統一,提供給存款人全方面的利益保護,也使得存款人可以自主選擇服務效率高的優質銀行,打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2)完善商業銀行市場退出監管法律
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會將競爭因素引入銀行業市場,其結果必定是競爭加劇,不好的銀行將被淘汰掉。如果沒有退出機制,利率市場化就不可能完成。應以商業銀行的市場退出機制來疏導銀行業中不適宜繼續向前發展的冗余機構,實現銀行業市場內部機構資源的有效整合。
完善商業銀行市場退出監管法律,首先,應對相關的程序以及標準進行細致化的劃分。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市場退出時,一般會使用撤銷以及接管這兩種法律制度。在改善接管措施時,應考慮以下方面:嚴格的考察接管人員的從業資格;在限定時間內給出寫有接管意義的書面文件等。在改善行政撤銷措施時,應考慮以下方面:商業銀行存在違法行為并沒有在限定期限內改正,這是唯一的撤銷該銀行的前提;行政清算程序的法律效果等同于破產清算。
其次,降低政府干預程度,使用市場化退出方式。如果問題商業銀行選擇使用市場化的并購退出方式,市場的具體運作為:提出問題銀行在并購后各方面未來的發展方向,考慮其影響我國銀行業的程度,而且在并購的整個過程中各方面的花銷都要比并購后所得到的社會以及經濟效益小,并且保證其他的銀行不會受到連累;在并購問題銀行之前,應當對其進行詳細評估,并要求并購雙方將銀行的產權用正式的書面形式條條列清;考慮使用私人救助機制。
(3)建立完善的利率政策法規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利率不再受中國人民銀行等政府機構的限制,但是,這樣一來,利率的完全放開也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很大的沖擊,進而影響市場主體的正常運轉。因此,人行在取消直接管制的同時,要對利率進行間接控制,主要表現在建立完善的利率政策法規,用法律的形式來控制,從而使其能夠正常的運轉。(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史秀宏.利率市場化視角下金融機構改革發展研究[J].經濟師,2013(9).
[2] 賈海燕.淺析我國現行金融機構體系的現狀及改革[J].財政金融,2013(7).
[3] 宋小強.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2013.
[4] 王運召.我國商業銀行監管法律問題的研究[J].新經濟,2013(9).
[5] 許展寧.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對策研究[D].2013.
[6] 趙敢.中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研究[D].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