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
摘 要:教師是培養學生成才為己任。作為一名教師,如何承擔起這份重任,將孩子塑造成器,服務教育事業?我認為,在教育孩子,成就事業的過程中,教師不可或缺“愛心”。
關鍵詞:教師;用“愛心”去做
人們都說,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培養學生成才為己任。作為一名教師,如何承擔起這份重任,將孩子塑造成器,服務教育事業?很長時間,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認為,在教育孩子,成就事業的過程中,教師不可或缺“愛心”。
一、用師長心關心學生學習
我們學校的部分學生是文化基礎比較薄弱的“皮孩子”,因為社會的不重視,他們多少有點自卑導致的厭學情緒。作為教師,要具備極強的責任心,對每位學生尤其是這些“頑皮生”納入重點關注對象,鼓勵和督促他們抓好專業課學習,學好文化課。
這些“頑皮生”文化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教師就要要求他們列出學習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功課補習。在每次考試之前,我都做充分的思想動員,為每一個學生確定奮斗目標,考試后及時總結,分析得失,并為下次考試提出努力目標。這樣幾輪下來,學生的自信心就逐漸增強了。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也是特別重要,但重專業輕文化的現象普遍存在。考前復習的時候,我都會和學生一起復習背題目。對各種習題做到心中有數,輔導學生時也能“有的放矢”。
隨著單親家庭越來越多,或父母關系緊張、冷漠,都給學生帶來了強大的心理壓力,法國教育家盧俊曾說“只要父母間沒有親熱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會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道德就勢必來填補這些空缺了”。還有些父母忙于掙錢,把孩子交給祖輩看管,這些孩子與父母交流少,祖輩對孩子的教育要么溺愛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個學生,第一學期多門功課掛“紅燈”。父母氣得直罵她,可我沒有責備她,而是找她談心。我告訴她:“你很聰明,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會成功!只要你肯下功夫,你一定能考出好成績!”同時耐心地告訴她,我們的學校是一個包容的、充滿希望的團隊,老師與同學都會積極的拉你前進。在我的關心和幫助下,不僅專業課上有了明顯的進步,各科也相繼取得好的成績。第二學期各科明顯進步,第三學期消滅了不及格,第四學期取得三等獎學金。她感激地說:“老師是您的關愛,讓我重新找回了自我!”
二、用父母心關心學生生活
現在獨生子女多,家庭教育觀念偏頗。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性格,許多父母重視孩子知識的學習而輕視能力的培養,不能引導他們正確交往。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怎樣獲得老師喜歡,怎么樣使自己不吃虧,與人相處時功利心太強、私心太重,缺乏合作意識;有的父母一味向孩子灌輸“世道險惡”、“防人之心”,使孩子對周圍的人、事產生太多懷疑,形成人際敏感等。
有的家庭教養方式失當。對子女要么專制管制,要么放任自流。專制管制的家長教育方式粗暴簡單,動輒拳腳相加,不尊重子女個人隱私從而刺激和強化了孩子與家長的對立情緒。這使得一些孩子轉而到社會或網絡上尋找所謂溫暖,偷偷結交不良青年,甚至離家出走與網友約會;放任自流的家長認為孩子上了職業學校沒多大出息了,沒必要再在他們身上花費時間、精力,對孩子的言行舉止不聞不問。這使他們自己在家庭中不重要而失去歸屬感,缺乏責任意識。我們的學生幾乎是住校生,離開父母、離開熟悉的環境,免不了想念家鄉;有的學生則因沒了家長的管束,貪玩懶惰。對此,教師需要有持久的耐心,關心學生的飲食起居,關心他們除學習之外的生活,基本掌握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規律,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作為教師,每個學生都是自己的孩子,特別要關心住校生的日常生活,他們遠離父母,有的學生自理能力又差,更需要老師的幫助。每當學生生病和遇到困難時,我總會擔當起父母責任,幫助學生戰勝病魔,戰勝困難。有個同學生活自理能力差,衛生習慣不好,使其他學生不愿意靠近她,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很惡劣。于是,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手把手教她怎么墊被子,怎樣整理宿舍等獨立生活的常識,還教導她學會怎樣與他人和睦相處,學會團結協作,學會必要的生活技能,并養成良好衛生等生活習慣。一段時間后,她便能獨立生活,很好地與同學們融洽相處。
由于學校活動多,跳舞蹈的學生很辛苦,特別是在練習壓腿等基礎課時,很多學生都因為受不了辛苦,產生放棄的念頭。這時,我都會在旁邊為她們端茶水、遞毛巾和她們交流。當她們練得走不動路時,我會攙扶著她們回到寢室。她們會大聲的說“謝謝您老師,您有一棵善良的父母心”。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看到學生舞動她們輕盈的腳步,圓她們的舞蹈夢想。
三、用朋友心關心學生身心
離開了家,離開了親人,多數學生開始住校求學,周圍是陌生又新鮮的人際環境,他們渴望與人交往,渴望更多的人理解自己、關心自己,成為自己的知心朋友。但是,由于大部分學生以前不住校,缺少集體生活的經驗,缺少與人交往的良好品德,于是出現了以下人際交往上的不適應:一是不能很好的處理自己與同學(特別是同宿舍同學)的關系,過不慣集體生活。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性格特征等存在著不同,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學生的身心是否健康關乎著他們人生道路行進的發展方向,所以教師不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必須要有一顆細致入微的心靈,捕捉孩子們學習和生活的點滴。
不少職校生時時、處處、事事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很少關心他人和集體,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卻很少考慮尊重他人。不少學生明確表示“很愿意使自己在朋友中有突出地位,別人都聽命于自己”,過分強調自我,總希望別人聽從自己。他們大多處于嚴重的叛逆期,個性張揚,教師的教育須如涓涓細流,慢慢地進行疏導和灌輸。有的同學不僅成績不錯,能力也很強,卻過于要強,甚至到了斤斤計較的地步。如一位同學談到自己競爭班長落選后,心中有些看法。當時讓他當勞動委員,他不愿意,表示非班長不當。我慢慢地疏導他:“一個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職位的高低,具有輸得起的人才可能贏得真正的人生,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與年齡不相稱的衡量得失實在是最大的悲哀。”經過多次細心觀察,及時糾正他的好強爭勝心理,慢慢地,他愛計較、叛逆的心理有了較大的改觀。
很多學生進入職校后,覺得自卑,不夠優秀,不再與就讀普高的同學來往,認為與他們有差距。另外,還有些職校生認為自己外形不佳,或家庭經濟條件差等,不愿參加活動,不敢與人交流,把自我封閉起來。如有的同學,在臨近畢業時,忽然說自己不想參加學校的畢業匯報,不愿意拿畢業證書了。剛開始的接觸中,她的態度十分暴躁,十分倔強。經過好幾次的勸導,才發現是她有著很強烈的自卑心理,覺得自己沒有其他同學好,不會找到好工作。找到“病根”,方可“下藥”。我就以朋友的身份不斷鼓勵她,讓她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觸發她抓緊在校最后的學習時間,不斷提高專業技能。果然,在畢業時,好幾家單位都向她伸出了橄欖枝。
四、用上進心爭做合格老師
教育學生是一項艱苦的工程,需要每一位老師孜孜不倦地去奉獻。作為教師,要以終身學習的心態去適應不斷的進修、培訓、自我“充電”的要求,應該在努力學習業務、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學習如何育人,教人,在送走一批批合格的學生后,自己也得到逐步提高。
在工作之余,也要注重自身發展進步,學習《德育報》、《教師報》、《中國素質教育研究》等雜志及參加班各級培訓。作為一名老師,平時在教學過程中,聆聽學生的心聲中,多請學生提意見,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今后,我將以“愛心”為工作的出發點,努力探求教育學生的新思路、新方法,與學生們共同成長。(作者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