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廣西桂平市人民醫院,廣西貴港537200)
探討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院前急救護理的效果
李春燕 (廣西桂平市人民醫院,廣西貴港537200)
【摘 要】目的:分析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接受院前急救護理的具體操作及其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2-02/2015-01我院收治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院前急救護理,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歸納此類患者院前急救護理干預措施及其臨床推廣價值.結果:患者院前急救平均反應時間為(19.6±5.8)min;現場急救后返院平均時間為(15.1±4.3)min;經急救護理后患者預后情況良好12例,中殘17例,重殘9例,死亡2例.結論: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采取及時合理的院前急救方式,是保障患者臨床預后的重要基礎,對降低患者死亡事件發生概率有直接影響,值得臨床重視與推廣.
【關鍵詞】重型顱腦外傷;院前急救;護理
隨著當前工業建設與交通工具的逐漸普及,人們發生意外損傷的概率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顱腦外傷在臨床較為常見,此類患者一般病情嚴重且伴隨有嚴重的意識、呼吸障礙,生命受到嚴重威脅.有研究[1]提示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提供及時全面的院前急救護理,有利于保障患者生命以及臨床預后,為深入了解分析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接受院前急救護理的具體操作及其臨床價值,對2012-02/2015-01本院收治此類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02/2015-01我院收治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院前急救護理,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12~70(平均47.1± 4.5)歲;閉合性損傷類型患者29例,開放性損傷類型患者11例;7例患者為單純硬膜外血腫,13例患者為腦挫裂傷合并血腫,20例患者為廣泛性挫裂傷.
1.2 護理方法[2]
1.2.1 一般急救護理 對患者急救護理內容如下:①對開放性損傷患者進行傷口與出血護理急救.對血管破裂患者進行大塊敷料加壓包扎,如有必要可在現場進行血管結扎處理,患者較大血管出血也應該立即進行包扎止血,在轉運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敷料浸漬程度,一旦發現持續出血應立即報告醫生并進行處理;②對部分患者進行插胃管負壓引流,不但能夠引流胃內容物且對出血情況進行監測,另一方面還能夠降低由于口腔反流引發的窒息情況.早期插胃管,能夠降低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發生應激性潰瘍情況;③一般情況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陷入昏迷狀態,而在此狀態下會出現排尿障礙,因此對患者進行插尿管具有重要臨床價值;④生命體征監測.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需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有效的監測,保證患者生命體征保持穩定,這直接影響到患者搶救是否成功,而生命體征的動態發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受損情況與病情發展;⑤患者在轉運過程中如果病情已經進入了相對平穩的階段,要根據患者病情狀況進行頭部備皮措施,做好相關準備,能夠縮短病房后續相關處理所需要時間,而患者盡管不對手術有所適應,對其進行頭部備皮依然有積極的應用價值;⑥重型開放性顱腦外傷患者一般均存在呼吸狀況不佳的情況,對其應用呼吸機,調整為容量控制性模式,在上機后密切觀察患者血氧飽和度.
1.2.2 心肺復蘇、呼吸支持 在到達現場后立即對患者進行簡單有效的評估工作,如存在呼吸驟停或者心臟驟停患者應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蘇處理,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應用氣管插管做機械性通氣處理并在最短時間內建立靜脈通道.使用阿托品、呼吸興奮劑等相關藥物協助患者恢復自主呼吸,一旦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則需要保持呼吸道通暢,以免發生舌后墜或者誤吸嘔吐物情況.
1.2.3 降低顱內壓 顱內壓患者需要得到及時處理,否則會引發腦疝,對患者應用劑量250 mL 20%甘露醇,給予方式為靜脈推注,同時通過靜脈推注方式給予10 mg地塞米松注射液、40 mg呋塞米注射液.維持休克患者血壓穩定,交替使用補液與脫水降壓藥物.
患者院前急救反應時間7~45(平均19.6±5.8)min;現場急救后返院時間為10~40(平均15.1±4.3)min;經急救護理后患者預后情況良好12例,中殘17例,重殘9例,死亡2例.死亡患者均是在接診過程中發生腦疝或者腦干受壓等不可逆情況.
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進行院前急救護理屬于非常復雜的操作,對患者需要進行多種不同護理干預,另一方面也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整護理內容.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進行院前急救護理能夠爭取足夠的時間,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在急救護理過程中要嚴格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理念,對于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需要有所準備,接到出診指令之后團隊能在極短時間內做出反應.
提高患者搶救率需要護理團隊進行科學及時的處置,在對損傷進行處理過程中不隨意將傷口內存在的異物和凝血塊取出[3],不隨意回納外露腦組織,這不但能夠防止出現大出血事件,且避免細菌因此進入傷口深部.轉送過程中以各種方式強化觀察意識障礙程度,有助于提升患者臨床預后[4].
本研究中,患者搶救成功率達到95.0%,預后情況良好患者達到25%,表明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采取及時合理的院前急救方式,是保障患者臨床預后的重要基礎,對降低患者死亡事件發生概率有直接影響,值得臨床重視與推廣.
【參考文獻】
[1]呂 洋,劉 亮.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院前急救護理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5):417-419.
[2]覃秀旺.重型顱腦外傷院前急救護理體會[J].蛇志,2014, 26(1):122-124.
[3]Goldstein SL.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mechanism of clearance,fluid removal,indications and outcomes[J].Curr Opin Pediatr,2011,23(2):181-185.
[4]張 陽,劉明曦,趙 燁,等.院前急救護理對急性顱腦損傷的療效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6):853-854.
【中圖分類號】R473.6;R6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94(2015)07-128-02
收稿日期:2015-05-24;接受日期:2015-06-08
作者簡介:李春燕.大專,主管護師.Tel:0775-3382072 E-mail:lichunyan56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