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照凱,張 弛
(河北省泊頭市醫院外一科,河北泊頭062150)
經腹腔鏡膽囊切除治療復雜的膽囊結石168例臨床觀察
金照凱,張 弛
(河北省泊頭市醫院外一科,河北泊頭062150)
目的:探究復雜膽囊結石患者應用經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隨機抽取本院近年來收治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復雜膽囊結石患者168例,設為觀察組,另隨機選取本院同期收治接受開腹手術治療的復雜膽囊結石患者50例,設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結果:觀察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諸如切口大小、術后下地活動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等相對于對照組患者有顯著優越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相對于對照組有優越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復雜膽囊結石患者應用經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相對于傳統開腹手術,對患者造成損傷程度更輕,縮短患者術后康復所需時間,緩解其心理、生理和經濟等方面壓力,對保障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普及推廣.
腹腔鏡手術;復雜膽囊結石;臨床觀察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及不良飲食習慣影響,近年來膽囊結石發病概率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復雜膽囊結石是指膽囊結石患者合并以下疾病:膽囊三角粘連、水腫或萎縮、膽囊動脈、膽囊管變異等情況,此類患者不但病情嚴重且治療難度偏高,以往對其治療方案為開腹手術治療,患者有較高概率出現術中大量出血、術后并發癥等情況,且手術會嚴重損傷患者身體機能[1].本院近年來對復雜膽囊結石患者應用經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方案治療,效果令人滿意且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2011-01/2014-01收治的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復雜膽囊結石患者168例,設為觀察組,另隨機選取本院同期收治接受開腹手術治療的復雜膽囊結石患者50例,設為對照組.男性患者124例,女性患者94例;年齡34~68(平均54.6)歲.患者發病距離到醫院就診時間均不超過3 d,患者手術前均需應用超聲檢查,檢查結果提示患者膽囊壁在不同程度出現增厚粗糙情況,膽囊體積明顯增大且存在絮狀物漂浮.本研究納入對象排除嚴重粘連水腫、化膿壞疽性膽囊炎及中轉開腹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諸如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接受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患者保持仰臥姿勢,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在右肋緣下切口8~15 cm,探查了解膽囊和膽管情況,后分離膽囊三角、膽囊動脈和膽管,如顯露困難,逆行切除膽囊.
1.2.2 觀察組 患者保持頭高腳低向左傾斜15°~20°高的姿勢,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全麻.四孔法后將十二指腸、大網膜和膽囊等表面粘連分離,將膽囊顯露后穿刺置入腹腔鏡,電鉤和抓鉗等器械分別放置于劍突下、右側腋前線、右鎖骨中線肋緣下,解剖膽囊、膽管交界處等鈍性分離,如不宜使用抓鉗可使用電鉤在膽囊底部剖開減壓,將膽汁吸盡以避免腹腔受到污染,解剖Calot三角.如果無法分離粘連或者膽囊頸部嵌頓結石的患者則進行取石處理后再切除膽囊.手術過程避免肝床出血,分離膽囊和膽囊床較為困難時可殘留部分膽囊壁在肝床后予以電灼.對膽管嵌頓結石的患者先牽拉膽囊壺腹后輕擠膽囊,使其遠離膽總管,再夾閉膽囊管.手術野使用生理鹽水沖洗,止血并將標本袋取出,放置腹腔引流.在手術操作時應該注意膽囊在鉤取分離時動作要輕柔,因為膽囊床上有可能存在較粗的血管,不要對膽囊造成破壞.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諸如切口大小、術后下地活動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等相對于對照組患者有顯著優越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術后并發癥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相對于對照組有優越性,觀察組有2例患者術后出現膽漏,發生率為1.2%,對照組患者2例術后出血,2例膽漏,并發癥發生率為8.0%.對癥治療后均痊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R657.4
A
2095-6894(2015)05-130-02
2015-03-16;接受日期:2015-04-02
金照凱.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胸外和普外.Tel:0317-8178934 E-mail:jzk5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