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霞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人民醫院,內蒙古赤峰024500)
淺議舒適護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張淑霞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人民醫院,內蒙古赤峰024500)
目的:針對舒適護理模式在我院內科病房護理應用中的效果進行研究性分析.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內科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干預,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措施.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焦慮程度顯著比對照組要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把舒適護理運用在內科護理工作中,完全改變了傳統醫學模式的影響力,更高層面的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提升了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舒適度,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有效地降低了并發癥的病發率,加快患者早日康復.
內科患者;生理舒適護理;心理舒適護理;環境舒適護理
內科疾病非常復雜,具有病情難治、病程長、治療效果不凸顯等特點,需要針對患者進行專業護理,并且實施臨床評估[1].本研究對2014-05/2015-04我院內科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05/2015-04我院內科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女22例,男58例,年齡57~83(平均62.8±6.5)歲,住院時間10~14(平均12.4± 3.5)d.糖尿病8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22例,腦血管疾病24例,高血壓26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把80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具體處理如下.
1.2.1 生理舒適護理 ①體位與身體的舒適:針對臥床患者需評估患者臥位是否在放松狀態.針對重癥長期臥床的患者,需要每2 h進行翻身1次,將患肢抬起,輕柔按摩肢體支點周圍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可放置橡皮圈墊在臀下,以免生成褥瘡;并發下肢水腫的患者,如腎功能衰竭、肝硬化,將下肢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疾病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如心臟衰竭、肺心病及胸腔積液,時常夜間突發呼吸困難或端坐呼吸,需給患者使用特制的靠墊,讓患者背部、頭、雙下肢有支撐點,置于舒適的狀態.②疼痛舒適護理:改善護理技術,應動作輕柔.有原因不明的劇痛和禁用止疼藥或患者煩躁不安時,要加床檔確保安全.對慢性疼痛患者進行言語安慰、給予止痛藥物,以及慢節律呼吸松弛鍛煉,對降低焦慮感、協助減輕疼痛有良好的療效.劇烈疼痛是導致血管危象的誘因,可加快血管演變成血栓.③飲食護理:引導患者降低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的攝入,多吃膳食纖維,依照患者疾病狀況,進行飲食限制.如腎功能衰竭患者需提供低鈉、低蛋白、高熱量飲食,適當飲水;消化道潰瘍患者禁止食難消化與酸性食物;糖尿病患者給予糖尿病飲食表.④排便護理:提倡患者多吃水果與蔬菜,多飲水和高纖維食物,可以下床活動患者鼓勵下床活動,避免尿潴留與便秘.
1.2.2 心理舒適護理 良好的心理活動能加強激活人體的內在康復能力,提高免疫力[2].護士的言語技巧能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引導患者正確解決疾病所帶來的生活壓力,進行心理疏導與安慰,消除患者覺得自己拖累家人甚至是社會的思想,引導患者家屬勸導、鼓勵患者,讓患者有個好心態去戰勝疾病.
1.2.3 環境舒適護理 ①建立舒適、美觀、整潔的環境,輕重患者之間設隔間,甚至男女分開.家屬探視次數可減少,禁止在病房大聲喧嘩嬉戲.病房按時通風排氣,調節室內空調,讓病房溫濕度適宜.②做好護患關系,護士真切平等地對待患者,和每一個患者加強溝通,理解患者;引導同病房患者互幫互助和關心,建立融洽的群體關系,有利于疾病痊愈.加強家庭的支持,使患者加強治療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選擇抑郁自評量表(SDS)與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心理狀況實施評估,分數越高,表明抑郁或焦慮程度越重.選擇我院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結果用±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焦慮程度顯著比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n=40,±s)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n=40,±s)
aP<0.05 vs對照組.
組別 SAS SDS 患者滿意度觀察組 50.4±3.0a 44.3±3.2a 96.5±4.3a對照組 54.8±3.8 48.4±3.7 91.0±4.1
在社會不斷前進的道路上,純粹的輸液、打針等基本的護理方式已不能代表護理工作的全部內容,現代護理工作的關鍵是在確保護理質量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3].為了提高護理質量給予患者全面服務,將舒適護理應用于內科病房的護理中,使患者個體身心處在滿意、輕松自在、無痛、無焦慮、健康、安寧、舒適狀態.舒適護理是一種個性化、創造性、整體性、高效的護理措施,使患者生活于相對自然的環境里,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利于身體康復,預防疾病的發生[4].本研究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的觀察組護理療效跟單進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進行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內科病房經過舒適護理后患者的心理和身體的痛苦顯著降低,護理舒適度和滿意度有顯著改善,減輕了患者抑郁、焦慮程度,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
[1]王平彩,劉圭炎.護理干預在內科老年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5):79-80.
[2]寧玉英.護患溝通在臨床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7):515-516.
[3]萬麗芳.人文關懷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20:55,57.
[4]蔡琳.舒適護理在內科老年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效果研究[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12,18(1):33-34.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n=45,n(%)]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6.67%(39/45),組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中常見病和多發病,在發病后,患者需要實施急診治療.但是在治療前和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對治療存在心理問題,在治療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因此,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療的同時,也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在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了急診護理,取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其再通率達到了80.00%,并且在死亡率、合并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上,均優于對照組的護理指標.
綜上所述,對于心肌梗死介入治療發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加強其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手術的成功率,促進患者恢復健康,確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參考文獻】
[1]李潔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的臨床急診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1):115-116.
[2]胡 悅.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急診護理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1):137,139.
[3]張曉靜.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急診護理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25:102,104.
[4]王 媛,黃 英,徐麗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2):781-782.
[5]潘小華,高江峰,白英華,等.前壁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再灌注心律失常對近期預后的影響[J].中國綜合臨床,2007,23(11):997-998.
R473.5
A
2095-6894(2015)05-158-02
2015-04-25;接受日期:2015-05-10
張淑霞.大專,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護理管理.Tel:0476-6340065 E-mail:zhangshuxia897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