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春
摘 ?要:近年來,霧霾天氣頻發與我國傳統粗放型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霧霾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污染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也給城市的旅游形象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作者通過查閱資料對吉林市霧霾產生原因、對旅游形象的影響進行分析,從旅游角度和宏觀角度分別提出可行性建議,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關鍵詞:霧霾;旅游形象;影響
2012年冬,中國17個省市有10-20天不同程度霧霾天氣。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2014年1月4日,國家減災辦、民政部首次將危害健康的霧霾天氣納入自然災情進行通報。10月14日到31日期間,吉林省148站次出現霧霾,較常年同期多56站次。上面數據顯示,霧霾已經來到我們身邊,給我們的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導致部分人群身體不適甚至生病。北二外旅游管理學院唐承財博士說:“長期嚴重的霧霾天氣給旅游業帶來的將是一種災難,而這種災難并不像火山爆發或洪水泛濫一樣直接,它會透過整個旅游行業的產業鏈帶來深刻影響?!膘F霾給吉林帶來的污染也嚴重影響吉林市的旅游形象。那么如何預防“十面霾伏”,并在“霾伏”中保護環境,維護吉林市的旅游形象就是這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一、霧霾的基本理論
霧霾,是指霧和霾。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多出現于秋冬季節,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霾(mái),也稱灰霾(煙霧),是空氣中水汽含量較少,相對濕度較小時,由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組成的氣溶膠系統,能造成人的視覺障礙。
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量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
二、吉林市霧霾天氣產生的原因分析
隨著冬季的來臨,空氣污染的不斷加重,作為并未處于中國主要霧霾帶上的吉林省,10月以來卻屢中“霾伏”。吉林省氣象臺臺長楊雪艷介紹,相較往年同期,今年10月中下旬吉林省出現霧霾天氣的天數明顯增多。10月14日到31日期間,吉林省氣象臺發布大霧預警3次,霾預警13次,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警4次,省環保局和省氣象局聯合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2次。在這個過程中,吉林市無一逃脫。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重度污染天氣出現時,近地層存在著較強的靜穩氣象條件,風速小、大氣層穩定等不利于污染物稀釋、擴散和清除;冬季由于集中供暖,造成大量的鍋爐污染物的排放,導致空氣污染的加重;秋冬季節,吉林市區及附近農田里大量集中焚燒秸稈直接影響了PM2.5的濃度;近年來,吉林市私家車數量大大增加,使用汽油的小型車雖排放的是氮氧化物等氣態污染物,但碰上霧天也很容易轉化為顆粒污染物,加重霧霾并進一步催化霧霾天氣的形成和發展,使用柴油的大型車是排放PM2.5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單位的班車,以及大型運輸卡車等。
三、霧霾天氣對吉林市旅游形象的不利影響
在調查“霧霾天氣是否會影響你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時,選擇“影響很大”的占61%,選擇“影響一般”的占38%,選擇“沒有影響”的僅有1%。可見霧霾正在影響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心中的形象,霧霾也使得吉林市的旅游形象受到不良影響。這些不利影響主要包括:
(1)存在霧霾天氣的城市,會威脅旅游者身體健康。霧霾的構成顆粒,能直接進入并粘附在人體上下呼吸道和肺葉中,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癥,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這一現象直接導致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負面印象。(2)旅游交通方面。由于霧霾天氣影響,能見度下降,迫使高速公路關閉,這就使本來就沒有機場的吉林市的旅游交通更加不便,同時給自駕游出行的游客帶來較高的安全隱患。(3)霧霾天氣里,由于空氣渾濁,陰云密布,使得旅游者從視覺、到嗅覺、再到內心都受到影響,在低沉壓抑的天氣里旅游者的游覽大減。尤其是對于吉林這種主推生態旅游的城市,旅游業發展主要依托的是霧凇、山、水等生態旅游資源,一旦出現霧霾天氣,所有景觀都成了灰色一片或者“視而不見”,促使其旅游形象直接受到嚴重影響。
四、防霧霾、保環境,維護吉林市旅游形象的建議
作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的吉林市,旅游業發展依靠的是以“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著稱的天然美景,其富饒的旅游資源是我國少有的山水環城的自然景象,堪稱“東北的香格里拉”。然而霧霾的到來直接掩埋了發展旅游的一切資源,導致旅游者至而不游或游而不見,甚至拒絕再來。因此,要想保證吉林市生態旅游的平穩發展,就要維護好其良好的旅游形象,保護好生態旅游資源和環境,更要從預防霧霾開始做起。
從旅游角度來講,具體建議如下:(1)減少旅游機動車數量以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雖然預防霧霾是整個社會乃至全國的大事,但是我們也要強調從自身做起,從各行各業做起。因此,建議吉林市區內大力提倡“自駕游”,這里的“自駕”并不是指駕駛機動車出游,而是建議吉林市區內開展自行車騎行自助游,這樣可以極大的減少旅游車帶來的尾氣排放,又為廣大的青年旅游者(無機動車一族)出行提供方便和可能,最為重要的是,可以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吉林市的生態、環保旅游。(2)增加環保體驗型旅游產品的開發。旅游主管部門應多強調并提醒旅游企業要注重生態旅游產品的開發,注重開發偏向自然體驗、有益于提升吉林形象的環保體驗型旅游產品,在創新上深入互動,以提升游客的環保意識,并最終實現環保、防霾效果。(3)提高生態旅游意識,提倡旅游者從自身做起。在這里,向廣大旅游者發出倡議,應養成文明出游、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習慣,減少一次性消耗,如牙簽、筷子等的使用,自覺做到不亂扔垃圾,多做有利于自然環境的事情,如減少私家車出行、多做公交車等低碳行為。
從宏觀角度來看,預防霧霾、保護環境,維護吉林市旅游形象的建議如下:(1)制度上應進一步完善并進行長效管理。地方政府應盡快建立符合本地區的防治顆粒型污染通則和落實細則,督促城市管理部門和建設部門按標準落實,嚴格執行制度并獎懲分明。(2)執行上做到根治污染排放,減少污染排放源和大氣污染物,堅持以防范顆粒性揚塵污染為環境保護第一要義,最大限度降低市區汽車車輪和路面塵埃的接觸頻率和面積,隔絕城外車輛和施工車輛帶來揚塵,控制機制由對排放源的應急控制轉變為以常態長效措施為主。(3)思想上充分認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霧霾污染治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決不能一蹴而就。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樹立信心、明確目標,多部門精誠合作、公眾廣泛參與、全社會共同進行長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吉林市要實現生態旅游的大力發展其前提就是保證生態旅游資源的長期存在,這就需要良好的氣候和空氣質量。同時,吉林市的旅游形象也是以空氣質量和生態旅游資源為基礎來樹立的。因此,我們要努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來保證吉林市旅游業的平穩迅猛發展。
參考文獻:
[1] 左登基,霧霾天影響旅游目的地選擇,中國旅游報,2013(10)
[2] 楊曉芳,霧霾天氣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應對措施,論文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