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忻然 孫遇春
摘 ?要:紹興傳統紡織行業作為全球價值鏈的傳統產業集群的代表,基于產業集群在全球價值鏈的升級理論,提出四種產業集群的升級路徑--工藝流程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以及鏈條升級,分析優化可行性路徑,從而尋求傳統紡織產業優化升級的切入點。
關鍵詞:全球價值鏈;產業集群;升級;優化路徑
國際化趨勢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了產業集群,成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但是,另一方面,我國的產業集群大多是以低成本的勞動力優勢為主的傳統產業,主要負責處于“微笑曲線”中間環節,進行附加值較低的簡單制造工作。
以紹興紡織產業集群為例,它就正處在這樣的一個過渡階段,現在紹興的紡織行業無梭化程度高、印染整設備好、市場發育成熟,形成外部規模化經濟。但是,整個產業仍處于粗放型的初級階段,存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品牌形象欠缺以及國際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傳統紡織產業是紹興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紹興紡織產業集群面對國際化大市場,各方面問題凸顯,轉型升級是其產業集群再有一方立足之地的唯一出路。
一、紹興紡織業產業集群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紹興紡織產業產品同構率高、中低檔為主打市場的現象一直無法得到妥善解決。目前,約95%的低檔紡織品市場競爭激烈, 利潤空間壓縮至最小, 而高附加值的產品卻出現市場供應不足甚至空缺現象, 一些高檔面料、終端產品等需要從外地進口,而技術含量一般、生產量大、價格便宜的產品又受到周邊地區的威脅。其中主要包括產品結構不合理、產業鏈不完善、增長方式粗放三大問題。
(二)自主創新欠缺。我國產業集群中的大多數中小企業仍然以模仿創新作為企業的基本生存戰略。紹興紡織產業集群也是如此,技術創新能力弱和附加值較低,在纖維、紗線、織造、染整和設計等技術環節都存在明顯問題,主要表現在面料開發、設計基本上以模仿為主,服裝的品牌建設未有建樹,紡織機械缺乏自主知識權。主要包括研發投入不足、高端人才缺乏這兩大方面的問題。
(三)國際化水平不高。紹興柯橋輕紡城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輕紡專業市場,但是其紡織企業嵌入國際市場的程度和層次均較低,往往通過中間商(外貿公司)實現出口。與發達國家相比,紹興的紡織出口產品基本處在國際分工和價值鏈的低端,在科技和資本投入要求高的各領域差距很大。
二、紹興傳統紡織行業升級的優化路徑選擇
(一)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對于紹興傳統紡織產業集群內的企業來說,選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優化路徑,即目標層(A層);選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優化路徑主要從優化產業結構、加強自主創新、提高國際化水平這3個因素進行考量,故把它們作為層次結構模型的第二層,即是準則層(B層);優化產業結構主要需要調整產品結構、整合產業鏈、改變增長方式,故從這個三個方面加以分析;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從加大研發投入、引進高端人才和整合創新資源三個方面來實現,故選取這三個指標對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進行評價;提高國際化水平從提高國際分工地位和獲得品牌優勢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即為指標層(C層)。方案層(P層)為工藝流程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和價值鏈升級。從而形成了完整的層次結構模型。
(二)構造判斷矩陣。用行和歸一求出B層關于A 層的權重為W= (0.40548,2.154435,1.144714) T,得出最大特征值λmax=3.0037,一致性指標CI=0.04995,查表得隨機一致性指標RI=0.58,從而計算一致性比率CR=0.017<0.10,因此判定B層關于A層的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是可接受的。
進一步計算得到方案層P關于指標層C的權重計算結果及一致性檢驗結果顯示,方案層的各隨機一致性比率均小于
0.10,可以判定 P 層關于 C層的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經過計算,得到 P 層四個方案的排序權重向量,功能升級
P3為0.491在優化路徑選擇問題中占得比例最大,其次是產品升級P2為0.270,再次是工藝流程升級P1和價值鏈升級P4。因此,紹興傳統紡織產業集群優化升級應該著重功能升級,其次也兼顧產品升級,這是紹興傳統紡織產業集群要發展的方向。
紹興紡織應該以功能升級作為主要的升級路徑,走高附加值的特色化道路,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快發展具有高質量、高端品牌、高附加值的產業特色紡織品;同時不忽視產品升級,破解紡織產業發展瓶頸,加快紹興傳統紡織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推進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 彭迪云,劉彩梅.基于產業集群與全球價值鏈耦合視角的集群企業升級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
[2] 孫云耀.對紹興紡織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調查和思考.浙江在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