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金流是現代企業判斷自身是否出現財務危機的重要分析因素之一。國外企業的現金流指標已經為其財務危機提供了良好的預警效果。然而,我國企業由于所處的體制和機制等多方面背景的不同,現金流指標在我國企業的財務危機預警中并沒有發揮出實用性作用。因此,我國企業必須盡快借鑒國外先進的成功經驗,并有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努力構建一個科學、合理且可行的基于現金流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
關鍵詞:現金流;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
引言:筆者在重慶豬八戒網絡有限公司擔任中級會計師。通過日常的工作,筆者發現,作為一個現代型網絡公司,其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生存與發展,就應該做好自己的財務危機預警工作,確保自身的財務狀況運轉正常。那么,現金流是現代企業財務危機的一個重要預警指標,它可以更為真實的反映出企業的收益質量與償債能力,不容易被人為操控。因此,筆者認為,現代企業應該盡快構建一個基于現金流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從而能夠讓自己從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更為及時準確的判斷出潛藏的財務危機,并及時給出應對措施,有利于更好的保障企業獲得良好的財務運行環境。
一、國內外現金流指標研究現狀
現金流指標在企業的財務分析評價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但是,我國卻大大忽略了其在財務危機預警中的指標性作用。我國很多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中采取的仍然是傳統的權責發生制下的一些指標,其很容易導致誤判。而國外則已經從現金流角度建立了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它們的現金流指標為企業的財務危機預測提供了較為精準的預測模型,具有良好的預警效果。然而,我國的企業卻由于所處的背景、機制不同,一方面并沒有充分重視起現金流的指標性作用,另一方面,國外的成功經驗也對我國企業不具備良好的適用性。因此,我國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現金流指標,建立一個基于現金流的預測率高且準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
二、現金流在財務危機預警中的優勢分析
現金流則是一個較為重要的指標,它是財務危機預警的對象與內容,有著自身的優勢:(1)它可以更好的反映出企業的真實收益狀況。這是因為企業的收益狀況在傳統的會計權責發生制下,很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致使企業利潤指標含金量有著較大的差異性。然而,現金流指標卻很難被人為粉飾,它有利于擠掉利潤指標中的水分,讓企業投資者與債權人可以更為全面且充分的認識企業的財務狀況,合理確定企業真實的盈利能力;(2)它可以準確反映出企業真實的償債能力。我國企業傳統的資產負債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的流動性狀況,但是,它也有著無法回避的局限性。然而,現金流指標則可以向企業的投資者與債權人提供更為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并判斷出企業真實的償債能力;(3)它有利于我們更好的評價企業的財務彈性。現金流指標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企業財務彈性的預測指標。當企業的現金流超過支付現金需要的時候,企業就具備較強的適應性。因此,我們常常使用現金流與支付需要之間的對比情況來衡量企業的財務彈性,并基于此判斷企業真實的環境適應能力,這是傳統的權責發生制下的指標無法獲得的信息;(4)它可以為企業投資者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傳統的利潤指標無法為企業提供一致的會計信息。而現金流指標則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它排除了不同會計處理方法之間的差異性,讓企業的會計信息更具可比性。
三、基于現金流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
我國現有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忽略了企業獲現能力指標和財務彈性指標。鑒于此,我們必須盡快從現金流角度來構建一個科學、合理且可行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即從企業的償債能力、財務彈性、獲現能力、現金流量結構和企業規模等幾個方面來構建一些關鍵性的現金流指標。
(1)償債能力指標。現代企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負債經營,但是,它應該保持合理的負債額度與期限,否則,將導致企業面臨巨大的財務危機。因此,企業投資者與債權人非常關心企業的償債能力。應該來說,我們從現金流指標來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是較為客觀與真實的。就目前來看,企業的償債能力指標有這樣幾個。第一個就是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流動負債之間的比率。該比率越大,說明企業短期內的償債能力越強。第二個就是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負債總額之間的比率,它反映的是企業長期的償債能力。該比率越大,則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就越強。根據國外經驗,該比率值維持在0. 20以上的話,則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較好。此外,這里的現金流量主要取決于企業正常經營活動所得的現金流量,而非向外籌措到的現金流量;(2)財務彈性指標。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適應能力。因此,我們就可以使用財務彈性指標。它是指企業適應經濟環境變化和利用投資機會的能力。它主要來源于企業經營現金流量和支付要求之間的比較。當企業有剩余的現金時,則說明其財務彈性較大。一般來說,企業的財務彈性有這么幾個指標。第一個就是現金股利保障倍數:每股營業現金凈流入與每股現金股利之間的比率。該比率越大,就說明企業支付現金股利的能力越強。第二個就是資本購置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資本支出之間的比率。該比率越大,則企業的資金自給率越高。第三個就是全部現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籌資現金流出+投資現金流出總和之間的比率。它可以衡量出企業現金流滿足企業投資與籌資的現金需求程度。第四個則是再投資現金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固定資產
+長期證券投資+其他資產+營運資金之間的比率。根據國外學者的建議,這個比率維持在7% ~11%即為理想水平;(3)獲現能力指標。企業要想獲得發展,就需要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量,因為現金流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扮演著無與倫比的重要角色,它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企業只有獲得了充足的現金,才可以提高償債能力。那么,我們一般使用經營現金凈流入與投資資源的比值來衡量企業的獲現能力,它具有較為顯著的客觀性特征,主要有這么幾個指標。第一個指標是銷售現金比率,它越大,則說明企業的獲現能力越強。第二個則是每股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它反映了企業最大分派現金股利的能力。第三個是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它也是越大越好。第四個就是股東權益獲現率,它反映了企業凈資產產生現金的能力;(4)現金流量結構指標。這個指標是一個反映企業財務狀況是否正常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包含了現金流入、現金流出及其內部結構三個部分。其中,經營活動流入量與經營活動流出量之間的比率最為重要與關鍵。它反映了企業靠自身經營活動所獲現金滿足其正常經營活動所需現金的程度,是企業盈利能力高低的集中反映。當該比值大于1的時候,說明企業基本上可以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反之,企業則面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甚至有可能面臨破產或倒閉的危機;(5)企業規模指標。盡管從嚴格角度來分析,企業規模指標并不屬于現金流指標,但是,它也是預測企業會否陷入到財務危機中去的一個重要衡量因素。因此,我們在構建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的時候,也應該從企業規模指標出發,采取總資產的對數作為指標變量,組建一個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有利于企業做出更為科學準確的財務危機預測。
參考文獻:
[1] 梁飛媛.基于現金流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初探[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5(4):44-47
[2] 聶麗潔,趙艷芳,高一帆.基于現金流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經濟問題,2011(3):108-112
作者簡介:上霞(1973-),女,籍貫:重慶,現有職稱:中級,單位:重慶豬八戒網絡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