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耕瑞
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護理
張耕瑞
探討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護理要點, 總結護理經驗, 以提高動靜脈內瘺的護理質量。對127例行血液透析的動靜脈內瘺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經過精心護理后,127例患者動靜脈內瘺血管充盈良好, 搏動有力, 穿刺成功率98%, 均達到滿意透析效果??茖W、有效的護理, 可促進內瘺的成熟, 減少或者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確保透析的充分性, 延長患者生命。
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 臨床護理
健康通暢的血管通道是確保血液透析順利進行的首要條件, 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颊咦陨韯屿o脈內瘺具有維持通暢時間長、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出血的并發癥少等優點, 在臨床上普遍應用。一個理想的內瘺既能避免血管直穿給血液透析患者帶來的痛苦和危害, 又能保證充足的血流量, 達到理想的透析效果, 有效延長患者治療時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如果使用得當護理方法, 內瘺的使用壽命可延續十幾年[1-3]。因此內瘺的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科通過對127例行血液透析的動靜脈內瘺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護理, 延長了內瘺的使用壽命, 達到了理想的透析效果?,F將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本文選取127例動靜脈內瘺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 其中男71例, 女56例, 年齡18~76歲。每周行血液透析2~3 次,4 h/次, 穿刺成功率100%, 血流量可達到200~300 ml/min, 患者均為前臂橈動脈-頭靜脈吻合內瘺, 透析結束后均規范壓迫止血。經精心護理,127例動靜脈內瘺血管充盈良好, 搏動有力, 穿刺成功率98%, 均達到滿意透析效果。
2.1 術前心理護理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造瘺的目的及必要性以及預后情況, 簡單介紹手術的方法, 以及手術過程中常見問題和處理方法, 術中患者注意事項等, 使患者對手術過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以解除患者思想顧慮, 消除其緊張焦慮的心理, 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
2.2 術前血管保護 造瘺前要有預見性的保護好造瘺側上肢血管, 避免在造瘺側手臂反復輸液、靜脈采血;選擇直徑較粗, 分支較少, 通暢的血管做內瘺的靜脈, 以保證吻合后有足夠的動脈血液分流, 同時應注意血管是否存在硬化或栓塞等情況, 保持造瘺側手臂皮膚的清潔, 勿損傷皮膚以防術后感染。對于血管條件較差, 血管較細、彈性差等, 應提前給予功能鍛煉或藥物應用, 以促進血管條件的好轉, 達到手術要求。
3.1 肢體活動 術后抬高術側肢體, 以利于靜脈回流, 減輕肢體的腫脹, 保持肢體清潔干燥, 同時應用抗生素3~5 d以防感染。24 h后開始活動手術肢體的手指, 適當握拳及腕關節活動, 以促進血液循環, 防止血栓形成, 另外還要密切觀察內瘺有無震顫、波動, 聽診有無血管雜音, 傷口敷料有無滲血, 如觸摸不到或用聽診器聽不到血管雜音或滲血不止,應立即通知醫生以便早期發現血栓形成, 及時進行相應處理。
3.2 肢體保護 手術傷口每2天換藥1次,7~15 d拆線, 換藥時應注意敷料包扎的松緊適中, 避免術側肢體被壓、負重、輸液、輸血、抽血、測血壓, 盡量穿袖口寬松的內衣, 不可戴手表、首飾, 睡覺時避免枕壓手術肢體, 以防內瘺形成血栓,使內瘺閉塞。
3.3 促進內瘺成熟 術后1周且傷口無感染、無滲血、愈合良好或拆線后, 應告知患者肢體運動的重要性??勺尰颊咦鑫杖\動或手握橡皮球,3次/d,10~15 min/次, 橡皮球每次一定要捏扁并維持0.5~1.0 min再松開。時刻檢查內瘺振顫和血管雜音, 特別是在發生低血壓時, 更要增加觸摸的次數;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內瘺側肢體的干凈, 傷口癢時切忌用指甲抓、撓, 以免造成內瘺感染。
3.4 內瘺成熟的鑒別 內瘺成熟一般需4~6 周, 內瘺成熟是指內瘺血管壁增厚、管腔壓增大、血流充盈、震顫和波動明顯、有力等。不可過早的使用內瘺, 以免導致內瘺血管纖維化、管腔狹窄、皮下出血, 形成硬結或瘢痕, 阻塞內瘺,縮短使用壽命。
4.1 做好首次使用的心理護理 首次使用動靜脈內瘺的患者心理上容易緊張, 害怕穿刺會帶來一些不適合, 害怕疼痛,擔心內瘺能否正常使用等, 護士應耐心和患者溝通, 告知患者使用動靜脈內瘺的注意事項, 爭取患者的積極配合, 囑其在治療之前清洗動靜脈內瘺的肢體,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穿刺之前以舒適的體位躺好, 避免治療中頻繁變換體位, 導致穿刺針刺破血管引起皮下出血等不良事件。
4.2 內瘺穿刺 穿刺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 預防內瘺感染。選擇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護士進行穿刺, 爭取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避免因反復穿刺損傷血管壁, 出現皮下血腫。穿刺前應觀察內瘺有無震顫、紅腫、感染, 觸摸所穿刺血管壁的彈性、厚薄、深淺、有無硬結, 內瘺血管的走向等,內瘺的使用要有計劃, 切忌定點穿刺。動脈穿刺點距吻合口至少2 cm以上, 靜脈穿刺點距動脈穿刺點至少8 cm以上,穿刺部位要輪流交替進行, 每個穿刺點相距應>2 cm。因新瘺管壁薄而脆, 若動脈穿刺點距吻合口太近, 會因血流沖擊力太大, 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腫。
4.3 拔針護理 透析結束后用無菌紗球壓迫穿刺點上方,針頭縱軸與血管縱軸平行, 慢慢向外拔針, 當針頭即將拔出體外時, 左手用力壓住穿刺點, 右手快速拔針, 可明顯減輕針刃對血管造成切割損傷。壓力的大小以避免出血且內瘺穿刺點兩側均能觸之震顫為宜, 壓力過輕易導致出血, 壓力過重又會導致血管栓塞甚至閉塞, 壓迫20~30 min后穿刺點無出血, 可除去壓迫紗球;凝血機制差、肝素代謝時間長的患者可適當延長壓迫時間, 壓迫過緊或時間過長均有將內瘺壓閉、堵塞的危險[4,5]。對于首次使用內瘺患者, 回血下機后應囑咐患者不要著急離開, 待拔針20~30 min后, 由有經驗的護士給予放松壓迫, 并觀察針眼止血情況, 確定已止血且無出血和腫脹后方可離開透析室。
[1]鄧庭超.內瘺患者血液透析的護理體會.實用醫技雜志,2005,12(3):623-624.
[2]徐潔.維持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瘺的護理.現代護理,2006,12(11):1017-1018.
[3]張海云.連續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保護的意義.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4(1):42-43.
[4]蔣愛芳, 蔣鳳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護理.中國實用醫藥,2013,8(29):213-214.
[5]張遜景.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線的護理體會.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9(5):132-1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33
2015-01-22]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