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業品牌化實踐中,有三種類型的品牌,即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三類品牌的表現形式不同,定位職能不同,在農業品牌化中的地位也不盡相同。實踐證明,建設區域公用品牌,以區域公用品牌為背書,培育企業產品品牌,助推企業品牌創建,是我國農業品牌化的核心戰略與重要選擇。
區域公用品牌具有廣泛的知名度和認知度,是大多數農產品消費的認知基礎和消費選擇的“一級菜單”。以果品類農產品為例,產品消費時,鮮有消費者直接指名購買某個企業的果品,卻往往指名選擇某個區域公用品牌的果品。究其原因,是因為區域公用品牌往往以地方特產的形式存在了幾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有極其廣泛的認知基礎。如“黃巖蜜橘”從唐代起就在浙江黃巖地區種植,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煙臺蘋果”從1871 年起落戶煙臺,也是響當當的百年品牌。區域公用品牌往往以地域名加產品名的形式出現,隨著所在區域的對外交流和城市宣傳,以地方特產的形式走進千家萬戶,為老百姓所熟知。因此,絕大部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所在區域內的知名品牌,如平谷大桃在北京地區人人皆知。也有部分已經跨越地域,成為國人皆知的大品牌,如安溪鐵觀音。區域公用品牌廣泛的知名度和產品認知基礎,是區域公用品牌最為重要的品牌資產,也是所在區域農產品市場推介與銷售的法寶利器。
與此同時,我國大多數農業企業規模小,實力弱,難以承受品牌創建所需的巨額投入。以區域公用品牌為背書,依托區域公用品牌較高的知名度和廣泛的市場認知,有效解決企業產品入市時的產品認知難題,有利于企業產品品牌的創建。因此,依靠區域公用品牌創建企業產品品牌,對企業而言既是戰略選擇,也是現實選擇。
區域公用品牌不僅提升了區域農產品的知名度,也提升了區域農產品的市場價值。如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果品區域公用品牌——洛川蘋果,隨著品牌在行業內和市場上的叫響,洛川縣的蘋果不僅容易賣,也賣出了高價。洛川蘋果區域公用品牌對提高當地果農蘋果種植收入,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戰略,不僅包括以提升產品價值和品牌形象為核心的產品戰略,也包括以夯實產業基石、理順產業利益鏈和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等為核心的產業戰略。在此基礎上,以主導產業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產業融合,實現產業鏈各環節參與者的共同富裕,實現產業經濟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以白水蘋果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為例:2012 年,聘請影視明星許晴為白水蘋果品牌代言,開明星代言果品公用品牌之先河,“白水蘋果,億萬人民的口福”的品牌宣傳口號不脛而走。白水蘋果因許晴的代言變得與眾不同,提高了白水蘋果品牌的知名度和白水蘋果產品的價值感。與此同時,白水縣大力扶持培育果品流通企業的成長,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如鼓勵果品流通企業建設現代化果品儲藏冷庫,為企業建庫爭取相關政策與支持。截止2014 年12 月底,白水全縣共有涉果龍頭企業96 個,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 個,省級龍頭企業13 個,市級龍頭企業10 個。白水果品流通企業的壯大,不僅帶動了白水蘋果在全國范圍的流通,形成了白水果企“輻射全省,帶動西北”的果品流通業態,為白水蘋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石。目前,白水縣以蘋果產業為核心,形成了集蘋果栽培、蘋果科研、蘋果加工、蘋果儲藏和蘋果銷售為一體的白水蘋果產業經濟,2015 年全縣蘋果產業總產值達到了60 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蘋果產業經濟縣。
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離不開政府的推動。構建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機制與平臺,調動區域內相關資源,營造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氛圍,是政府部門在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中的主要職責與角色定位。
協會作為區域公用品牌的管理部門,在相關職能部門的配合支持下,行使區域公用品牌管理職責,規范公用品牌成員單位的行為標準,依照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路徑,促進區域公用品牌健康發展。
龍頭企業是區域公用品牌的主要受益者,也是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主力軍。調動企業參與創建公用品牌的積極性,發揮企業在市場對接、渠道建設和品牌推廣中的優勢,使區域公用品牌有強有力的市場實施主體。
建設區域公用品牌,其目的不是讓某個組織或某個人受益,而是實現所有產業從業者的發展,即提升產業競爭力,提升產業效益,實現全體從業者的共同富裕。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廣大農業主導發展的地區而言,區域公用品牌對推動區域農業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認識新時期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重要性,理解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在我國農業品牌化進程中的戰略地位與價值,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