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量,李欣逸,艾莉
膽南星由制天南星的細粉與牛、羊或豬膽汁經加工而成,或為生天南星細粉與牛、羊或豬膽汁經發酵加工而成[1]。作為天南星的常用炮制品之一,其應用廣泛,歷史悠久;經過長年的使用和研究,膽南星的炮制工藝、質量標準研究等方面已有很大的發展,但還存在較多的不完善之處。
膽汁制南星始見于宋代《小兒藥證直訣》“臘月釀牛膽中陰干百日”[2],隨著各代醫家在試制試用中的不斷改進,至今發展為發酵制和混合制兩大類炮制方法;現代許多學者對具體炮制工藝進一步革新,不斷提高其炮制效率。曲虹[3]提出的定溫干燥法,提高了原來的發酵溫度,僅用36~45天即可完成膽南星的制備。江林[4]采用先將鮮牛膽汁濃縮再與制南星粉混合的方法,將耗時1~ 9年的膽南星加工工藝舊法革新為耗時僅6天的新法。高萬山[5]對膽南星的混合制備工藝進行了改進,使其工藝炮制時間較傳統發酵工藝縮短了23~45倍,平均膽酸含量增加了3倍;馬鳳友[6]對膽南星的混合制法和歷時3年的發酵制法進行了比較,認為發酵法的藥效更為顯著并可使膽南星色漸轉黑,膽味漸消。唐思園[7]從發酵溫度、濕度、原料、發酵菌種方面對膽南星的發酵制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在37°C干燥條件下,對以牛膽粉為原料的膽南星進行發酵,可以得到含有較高含量膽酸類物質的膽南星發酵產物。
膽南星可由兩種炮制方法加工而成,發酵法較混合法耗時更長;兩法物質基礎略有不同且涉及具體的工藝參數,多作單獨研究。但目前,大多研究集中在九十年代,技術手段有限,相關研究多未對優化工藝所得膽南星進行進一步的考察評價,難以保證炮制品質量。
天南星生品有毒,但以膽汁為輔料炮制后所得膽南星毒性降低;且藥性“由溫轉涼”,味由辛轉苦,藥效發生明顯改變。楊偉鵬[8]考察了以豬膽汁和牛膽汁為輔料炮制后的膽南星與天南星相比,是否有減毒增(存)效的作用,結果顯示,小鼠急性毒性試驗中,以豬膽汁、牛膽汁加工的膽南星無明顯毒性;天南星以及豬、牛膽汁炮制的膽星均具有減少小鼠自主活動次數、延長小鼠睡眠時間、減少戊四氮引起的小鼠驚厥百分率的作用,與天南星相比上述作用無顯著性差異。赫炎[9]對膽南星不同炮制品(發酵及混合蒸制法)的藥效和毒性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兩種較有代表性的傳統膽南星炮制工藝均可達到減低天南星之毒副作用;兩種制品的水浸液腹腔給藥均可增強戊巴比妥鈉催眠作用;混合蒸制法醇提物腹腔給藥較發酵法醇提物有明顯的增強作用。
在膽南星炮制過程中,兩種炮制方法均以膽汁為炮制輔料,不同膽汁種類、不同炮制方法對所得膽南星的毒性及藥理藥效是否存在差異,相關研究還略顯不足;膽汁中的各種成分起到了何種作用,其毒性降低、藥性藥效改變的物質基礎及炮制機理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
目前,膽南星的藥用物質基礎研究很少,與傳統理論相對應的有效成分尚不明確。從化學成分的角度對膽南星給予加工過程質量控制仍然是一項艱巨工作[10]。現行版《中國藥典》收載膽南星的質量標準只有性狀檢查、纖維和理化鑒別[1],難以全面控制膽南星的質量,許多學者為完善膽南星質量評價標準做了大量研究。
張厚寶[11]對江蘇省部分市縣的膽南星質量進行考查,以總膽酸、膽紅素的含量為其檢測指標,用重量法測定膽南星中總膽酸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膽紅素的含量,并通過薄層鑒別對膽汁類型進行了鑒別比較。高向軍[12]以膽酸為指標,采用薄層掃描法對膽南星及其制劑進行了檢查;提出以膽酸的限量檢查作為膽南星加工炮制的一項質量控制指標。賁永光等[13]建立了以豬膽汁制的膽南星的薄層色譜鑒別方法,為快速鑒別膽南星的化學成分和質量控制提供依據。劉燦坤[14]提出了無需對照品的膽南星理化鑒別新方法,氧仿-冰醋酸法,并對五個地區使用的膽南星進行了鑒別。張紹軒等[15]以鵝去氧膽酸為對照,建立了膽南星的薄層色譜鑒別方法,對長春市售的9批膽南星進行了薄層鑒別。何倩京[16]對膽南星的真偽鑒別進行研究,從外形、顏色、質地、氣味對藥材的性狀進行分析,并以膽酸、豬去氧膽酸、去氧膽酸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鑒別。李慶斌[17]通過建立膽南星中膽酸的薄層色譜鑒別方法,可區別市售膽南星是否由膽汁加工而成。
姚志昂等[18]對抽樣于藥材市場、醫院、零售藥店等單位的31批膽南星樣品的質量進行了對比研究,并增加了膽汁薄層色譜鑒別方法及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測定方法。萬軍等[19]以鵝去氧膽酸為對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建立了膽南星中總膽酸含量測定的方法。赫炎等[20]采用HPLC-ELSD測定膽南星的豬去氧膽酸含量,建立膽南星中豬去氧膽酸含量測定方法。朱燕飛等[10]將混合炮制工藝實驗研制飲片、TLC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方差分析的方法用于分析膽南星加工過程中的工藝參數和飲片TLC圖譜分布,發現豬膽汁來源對TLC圖譜中各個峰高值的聯合分布有非常顯著影響。
由于天南星的毒性成分及藥效成分尚不明確,膽南星的質量標準研究主要集中在膽汁類成分的鑒定和含量測定上。但總膽酸含量和膽南星的藥效有相關性并無系統研究,且僅以膽汁類成分作為指標成分而忽略膽南星中植物類成分的含量是否能夠全面控制膽南星的質量值得思考。
中藥炮制是影響中藥材質量的重要方面,膽南星由兩種炮制方法得來,一者為制南星與膽汁混合而來、一者為天南星與膽汁發酵而來。制南星在炮制過程中加入了生姜和白礬,與天南星的物質基礎有所不同;而混合法與發酵法也有很大的區別,混合法操作簡單用時較短,發酵法耗時較長,有微生物和酶的參與,發酵后可使藥材產生特殊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變化;除此之外,兩種炮制方法的過程中還涉及到具體的炮制工藝參數的不同。如此差異巨大的兩種炮制方法所得膽南星被現行藥典收載為同一品種,其科學依據是否充分;筆者認為兩種不同炮制方法能否等同使用并得到相同質量的炮制品,還應根據相關藥理藥效實驗結果來進一步確定。目前,現行藥典沒有對膽南星的炮制工藝參數做統一的要求,各省市炮制規范所規定的炮制時間、膽汁種類及膽汁用量等也各有不同;且不同類型膽汁中成分含量也有所差異,這導致市場上膽南星加工的不規范,難以保證臨床應用的有效性、安全性。
天南星和制天南星均為有毒,而膽南星無毒,同時膽南星的藥性、藥效相較于天南星和制天南星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藥品化義》中講到:“膽星,意不重南星而重膽汁,借星以收取汁用,非如他藥監制也,故九制則純。”《本草》言“其功如牛黃者,即膽汁之精華耳。”可見膽南星的炮制與膽汁密切相關。筆者認為膽汁作為輔料在這一炮制過程中不僅起到輔助作用,而可能起到改變天南星理化性質的主要作用,而具體為膽汁內何種成分、如何作用、不同膽汁類型有無影響,其炮制機理值得深入研究。
傳統炮制認為,膽汁比例越高、加工時間越長,炮制品質量越好;目前,也多提出以總膽酸、膽紅素等膽汁類成分來控制膽南星質量,確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需考慮不同膽汁類型及其化學成分含量差異的影響。同時,膽南星由天南星或制天南星炮制所得,上述二者均以總黃酮含量為質控指標,對于膽南星質量控制能否借鑒,加入植物類成分指標以完善其質量控制標準。膽南星具體質控指標的選擇及限度確定還應以相關藥理藥效實驗為指導作進一步探討。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 [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0: 245.
[2] 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影印本,卷二)[M].1964:24.
[3] 曲虹.膽南星的制法探討[J] .中藥通報, 1958, 4(10): 348.
[4] 江林.膽南星生產工藝改革初探[J].中成藥研究,1981, (10):21.
[5] 高萬山.膽南星的制備方法改進[J].中藥通報, 1986,11( 8):24.
[6] 馬鳳友.膽南星的如法炮制[J].天津中醫藥, 1992,(2): 3.
[7] 唐思園.膽南星發酵炮制工藝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2.
[8] 楊偉鵬,王怡薇,王彥禮,等.不同膽汁炮制方法對天南星解毒存效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9,15(12):33.
[9] 赫炎,吳連英,王孝濤.膽南星不同炮制品的藥效和毒性實驗研究[J].中藥材,1997,20(9):459.
[10] 朱燕飛,赫炎.主成分分析在膽南星質量控制研究的應用[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4):1089.
[11] 張厚寶,康純.膽南星中膽汁成分的檢測[J].中藥材,1991,14(3):37.
[12] 高向軍,劉涵芳,張伯崇.膽南星及其復方制劑中膽酸的檢查[J].中藥通報,1987,12(6):31.
[13] 賁永光,李康,李坤平,等.膽南星的薄層色譜鑒別[J].廣東藥學院報,2009,25(2):160.
[14] 劉燦坤,蔣紀洋.膽南星理化鑒別方法研究[J].時珍國藥研究,1996, 7(2): 96.
[15] 張紹軒,黃青,王學農,等.膽南星的薄層色譜鑒別[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8, 24(2): 147.
[16] 何倩京.膽南星及其偽品的鑒別[J].廣東藥學,1998,8(4): 24.
[17] 李慶斌,江蘭英.膽南星中膽酸的薄層鑒別[J].廣東藥學,1996,2:23.
[18] 姚志昂,郭力,周娟.三十一批膽南星的對比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4(3):57.
[19] 萬軍,翟羽佳,閆翠起,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膽南星中總膽酸的含量[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14):71.
[20] 赫炎,張永欣,趙惠東,等.HPLC測定膽南星中豬去氧膽酸的含量[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16):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