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利平 周 蕓長治醫學院,山西長治 046000
敘事教育在培養護理本科生人文關懷品質中的應用
賀利平 周 蕓
長治醫學院,山西長治 046000
目的 探討在基礎護理學理論教學中融入敘事教育教學法對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的影響。 方法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長治醫學院2013級護理本科生15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在教學中按常規教學,實驗組采用關懷敘事教學模式,為期1年。教學干預結束后根據護士人文關懷品質調查問卷表和護生平均理論成績評價兩組教學效果。結果教學干預后實驗組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總分及4個維度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生平均理論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護理教師在護理專業課程理論教學中使用敘事教育教學法,有利于培養護生的人文關懷品質。
護理教育;護理本科生;人文關懷品質;敘事教育;教學方法
護理的核心是關心、尊重和幫助,護理教育應該充分體現出護理的人文關懷精神[1]。國家原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提出:突出護理專業特點,在課程設置中加大心理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比重,增強人文關懷意識[2]。因此,護理專業必須倡導人文關懷,提升護生職業認同度和獲益感[3]。然而,雖然目前很多護理院校在人文關懷教育方面進行相應探索,但是多采用“填鴨式”常規教學模式,導致護生缺乏學習興趣,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人文關懷品質的內涵。因此,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的培養不能僅依賴護理人文課程的教學,更需要將人文關懷品質教育與護理專業課程緊密結合[4]。敘事教育作為一種護理教學方法,是指通過描述、解釋、分析和重構護理教師、護生和臨床護士的故事、經歷,理解現象背后深層次的意義[5],達到重視人的情感和體驗的目的。有研究認為,敘事教育有助于內化人文關懷品質的內涵[6]。鑒于此,為明確敘事教育對培養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研究在長治醫學院護理專業基礎課基礎護理學理論教學中開展了為期1年的敘事教育,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3年3~7月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長治醫學院護理學院2013級護理本科生150名,隨機將護生分為實驗組(75名,男女比例為4∶71)和對照組(75名,男女比例為5∶70)。兩組護生在年齡、性別、課程設置、先修課成績、教師配備、教材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等一般情況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教學模式,即教師按照理論課程要求制訂具體的教學計劃,之后根據教學目標對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
1.2.2 實驗組 實施關懷敘事教學模式[7]:選取敘事材料-呈現敘事材料-展開討論-記錄關懷日記-敘述實踐反思。①選取敘事材料:課前,教師圍繞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與護生共同收集與基礎護理學相關的具有良好價值示范作用的人文關懷敘事材料。例如,在疼痛患者的護理教學過程中,選擇綜藝節目中國夢想秀“小丑醫生:快樂是最能撫慰人心的地方”作為材料開展敘事教學;在患者安全與護士職業防護這一章,選擇日記《一名護士艾滋病職業暴露后的9天》,詳細描述了護士在職業暴露后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②呈現敘事材料:教師或護生將敘事材料以視頻、詩歌、情景劇、圖片等豐富形式在恰當的時機展示出來。例如,臨終護理這章,課前護生以“一位癌癥醫生的親身經歷:沒想到做病人那么沒有尊嚴”為藍本編寫情景劇,課堂中演示,使護生真實體會到臨終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變化。③展開討論:教師提出問題,引導護生積極反思,各抒己見,充分挖掘敘事材料中人物的態度、情感、觀念和感受,深入理解人物的價值觀和文化取向[8],學會移情,激發護生的人文關懷品質。④記錄關懷日記:護生記錄學習基礎護理學的感受、對人際間關懷情感以及關懷行為的感悟和體驗;通過記錄使護生感知人文關懷,提升關懷品質。⑤敘述實踐反思:利用QQ、微信建立班級群組織,將護生關懷實踐的反思記錄發到班級群里,進行在線交流與研討,通過分享獨特的關懷經驗,護生之間相互感染、相互學習,有助于習得人文關懷品質[6]。
1.3 觀察質保
1.3.1 護士人文關懷品質調查問卷 采用郭瑜潔[9]研制的護士人文關懷品質調查問卷表,包括4個維度,即人文關懷理念、人文關懷知識、人文關懷能力和人文關懷感知,共44個條目,量表采用Liken 5級計分法。問卷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數為0.914,重測系數為0.928。教學干預前后向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生分別發放調查問卷評價教學效果,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100%。
1.3.2 成績考核 主要考核基礎護理學相關理論知識。具體要求:同一試卷(人文關懷相知識占20%),同一時間對兩組護生進行考核,滿分100分;由同一組教師進行評價,比較兩組護生平均理論成績。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教學干預前后兩組護生人文關懷品質得分比較
教學干預前兩組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總分及其4個維度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學干預后兩組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總分及其4個維度得分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得分優于對照組。見表1。
2.2 兩組護生理論成績比較
對照組理論平均成績為(72.46±5.04)分,實驗組理論平均成績為(80.65±4.86)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 敘事教育有助于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的形成
研究表明,護生的關懷行為和關懷能力需要教育的引導和實踐的累積,而護理教師有責任對其進行引導和培養[10-11]。敘事教育正是通過對有意義的護理教學事件、護理教師生活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發掘或揭示隱含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為背后的意義、思想或理念[12-13]。因此,將敘事教育引入護理專業課程,有助于護生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對人文關懷品質的認識和評價,同時獲得關懷患者的使命感和患者獲益的成就感,促使其在護理活動中自覺地踐行人文關懷。本研究問卷調查顯示:實驗組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總分以及人文關懷知識、人文關懷感知、人文關懷理念、人文關懷能力4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護生人文關懷品質得到進一步增強。
3.2 敘事教育有助于護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人文關懷品質的內涵
楊曉霖[14]指出:將文學作品中疾病故事與醫學疾病敘事閱讀納入醫學課程設計中,集中討論與疾病、疼痛、衰老、心理健康、死亡等相關的作品,可以培養醫學生的醫學敘事能力。敘事能力可以使護生更容易理解患者的需求[15],進行有效深入的溝通,不斷自我反思,樹立“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
3.3 敘事教育可以激發護生學習的積極性
常規教學模式是護理教師將理論知識有效地傳遞給護生,忽略了護生創造性思維和評判性思維的開發,不利于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的培養[16-17]。敘事教學模式是護理教師通過創設各種護理情景,激發護生的人文關懷情感,引導其自我反思,感悟人文關懷的內涵,從而激發了護生的學習興趣。本研究顯示:實驗組理論平均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護生通過深刻領悟敘事者的經驗體會,產生同理心,將抽象的人文關懷理念形成專業價值觀,并落實到具體的護理環節中。
3.4 研究局限
敘事教育要求護理教育者更關注教學過程[18],同時謹慎使用教育者的影響力。而在本研究中,教師思維觀念尚未轉變,在與護生分享關懷體驗時,扮演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角色,這些值得護理教師反思。
3.5 小結
綜上所述,敘事教育運用在專業基礎課基礎護理學理論教學中,有利于培養護生的人文關懷品質。在以后的教學中,研究者將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網絡工具(微信、QQ)動員全院師生參與敘事題材的收集制作整理和應用,同時將敘事教育在老年護理、社區護理、護理教育等專業課程中進行推廣和應用。
[1]沈寧.護理教育:有質量才有前途[J].中華護理教育,2006,3(4):185-18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93/201201/53897.htm,2012-1-6/2013-1-2.
[3]Nagamatsu Y,Natori Y,Yanai H,et al.Impact of a nursing education program about caring for patients in Japan with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on nurses knowledge difficulties and attitude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J]. Nurse Educ Today,2014,34(7):1087-1093.
[4]賈娟娟.護理專業課教學中融入人文關懷教育的效果評價[J].長江大學學報,2012,9(10):63-66.
[5]郭瑜潔,姜安麗.敘事教育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25-26.
[6]高晨晨,姜安麗.敘事教育在護理人文關懷教育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1):31-33.
[7]郭瑜潔,沈王琴,宋艷,等.“關懷敘事”教學模式應用于護理本科生《護理學基礎》教學的行動研究[J].護理學報,2014,21(4):5-6.
[8]肖礫,田向陽.敘事醫學理論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中的應用[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2,12(16):1134-1135.
[9]郭瑜潔.護理人文關懷教學模式的理論構建與實驗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1.
[10]高學琴,何燕,趙振娟.教育環境對護理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0,25(14):14-16.
[11]孫仲,陳紅.護理關懷能力培養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1):79-81.
[12]馬改紅,陳燕.敘事教育在護理人際溝通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華護理教育,2014,6(11):423-425.
[13]程方生.質的研究方法與教師的敘事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8):22.
[14]楊曉霖.美國敘事醫學課程對我國醫學人文精神回歸的啟示[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2):219-221,226.
[15]于海容,姜安麗.國外敘事醫學教育發展及其對護理學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84-85.
[16]林陶玉,程青虹.敘事研究在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全科護理,2012,10(5):1327-1328.
[17]李薇,王靜,張金華.反思性教學法在培養護理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9(27):2932-2933.
[18]鄧婷婷.敘事教育在《護理學導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藥,2014,12(5):94-95.
Application of narrative pedagogy in developing humanistic caring char‐acter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HE Liping ZHOU Yun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Shanxi Province,Changzhi 046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narrative pedagogy in the theory teaching of the fundamental of nursing on developing humanistic caring character.Methods A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select 150 nursing students from grade 2013 of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Over one year,the control group students were taught by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students were taught by caring narrative model.The teaching effects would be evaluated through the humanistic caring character scale and the theoretical performance after the teaching experiment.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the humanistic caring character and each dimension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scores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cores of the theoretical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It is conducive in developing humanistic caring character that nursing teachers adopt narrative pedagogy on the theory teaching of nursing specialty courses.
Nursing education;Nursing students;Humanistic caring character;Narrative pedagogy;Teaching methods
G424.4
A
1673-7210(2015)03(c)-0157-03
2014-12-20本文編輯:程 銘)
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12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