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穎 (遼寧省北票畜牧技術推廣站 122100)
仔豬保育期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呂文穎 (遼寧省北票畜牧技術推廣站 122100)
在保育期仔豬對環境和飼養管理技術是比較嚴格的,加強仔豬保育期各個階段主要環節的管理,確保仔豬成活率,增加養豬經濟效益。
仔豬;保育;管理要點
建立仔豬保育全進全出的管理制度,在仔豬斷奶前,嚴格消毒,清理好保育豬舍,安裝好飲水器及料槽等,維修好門窗、豬欄、地面、疏通污水溝等,環境徹底清掃干凈,用高壓水槍沖洗幾次,然后再用菌毒敵或過氧乙酸等消毒劑進行反復消毒3次,每天1次,空舍3天后進豬。
仔豬進入保育舍時,按性別、大小、強弱分群,日齡不要相差太大,控制在5d以內。能按原窩轉群更好,有利于穩定仔豬的情緒,可降低應激反應,避免恃強凌弱,避免造成傷害。飼養密度要適應,以圈欄20~25頭,在夏天數量要少,寒冷冬季數量適當增加些,以便仔豬相互取暖,要保證每頭仔豬有0.6~0.8m2的活動空間,對仔豬的調教主要是訓練定點排便,采食和睡臥的 “三點定位”管理。有利于保持圈內干燥衛生。要嚴格觀察仔豬生活狀況,避免仔豬咬尾和咬耳等惡癖的發生。
要及時供給仔豬斷奶料,并在斷奶飼料中添加酸化劑,益生素和低聚木糖以促進胃腸功能消化,防止仔豬拉稀。在飼料更換要有10d左右的適應期,每天按10%的比率減少乳豬料,增加斷奶料。
仔豬保育前期,可采用多餐少食的方法,每天飼喂5~6次,每次以七八成飽為宜,經15~21d后逐漸減少次數,逐步過渡到自由采食,由仔豬對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仔豬缺少容易飲尿液或污水,易引起消化道感染,因此,一定要注意保育期仔豬供應充足清潔的飲水。
在保育期仔豬免疫力低下,保育期應激反應因素較多,因此,仔豬對應激的反應比較強烈。為了加強控制應激情況,要盡量保持原有仔豬群體不變,便于仔豬產生依賴感。必須混群時,要拆多不拆少。拆強不拆弱,穩定仔豬防止應激情緒。保育舍周圍要保持環境安靜,避免突然出現響聲。調教仔豬的生活習慣性,要耐心逐步實施進行,不要抽打及驚嚇仔豬,遇到天氣突變時,應及時做好防范措施。
在保育期仔豬生長發育迅速,而且食欲旺盛,內臟器官負擔過重,主動免疫系統難以無法同步發展,因此,斷奶后母源抗體急劇下降,機體抵抗力相對較差,容易發生仔豬期多種疾病。控制疾病的主要措施是加強飼養技術管理,同時還要根據當地的疫情特點,及時接種疫苗,需要重點預防的傳染病,主要有 (豬瘟、藍耳病、偽狂犬病、喘氣病、仔豬副傷寒、鏈球菌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