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升
經皮冠脈介入治療的并發癥及防治
張旭升
目的分析經皮冠脈介入(PCI)治療的并發癥, 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顧性分析經皮冠脈介入治療的4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并針對其術后并發癥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結果420例行PCI患者手術成功,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1%, 其中包括7例血管迷走神經反射,12例穿刺部位出血、血腫形成,9例尿潴留,1例急性或亞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1例急性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結論PCI治療患者術后存在較多并發癥, 尤其是血管性并發癥, 影響患者手術效果, 甚至是手術失敗。因此必須要加強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措施, 術后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 以此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保障患者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
經皮冠脈介入;并發癥;防治措施
經皮冠脈介入(PCI)治療是目前診治冠心病的金標準[1],在冠心病臨床治療中采用PCI, 能使患者心肌缺血部位血流供應改善并恢復?,F今導管材料的不斷改進, 使PCI技術不斷提升, 發展日益加快, 成為冠心病治療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PCI依然屬于有創傷性的治療措施[2], 在冠狀動脈血管腔內操作, 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并發癥, 對患者手術效果、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F作者以420例行PCI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其并發癥發生情況, 為防治措施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20例行PCI治療患者在2011年4月~2014年8月到本院就診, 男296例, 女124例;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58.3±5.2)歲;不穩定型心絞痛258例, 急性心肌梗死89例, 陳舊性心肌梗死73例;無合并肝腎功能異?;颊?;參與研究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420例患者均行PCI治療, 患者行局部麻醉, 于股(橈)動脈進行穿刺, 做冠脈造影, 明確患者病變位置, 評估患者疾病實際情況, 針對性實施冠脈靶血管支架植入術?;颊呤中g過程中肝素化, 術后抗凝, 并轉入到心臟重癥監護病房予以密切監測, 注意其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情況, 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有效處理。
420例行PCI患者手術成功, 平均手術時間(85.4±24.6)min。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1%(30/420), 即血管迷走神經反射7例,穿刺部位出血、血腫形成12例, 尿潴留9例, 急性或亞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1例, 急性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1例。
本組研究中,420例行PCI患者手術成功,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1%, 其中包括7例血管迷走神經反射,12例穿刺部位出血、血腫形成,9例尿潴留,1例急性或亞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1例急性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
3.1 血管迷走神經反射 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發生與患者情緒密切相關, 患者圍術期情緒緊張、焦慮, 耐受性低, 治療拔管時會對患者血管、穿刺部位造成刺激, 出現疼痛, 再加上情緒緊張等造成迷走神經反射, 患者心率減慢、血管擴張等,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相關人員術前需向患者講解PCI術后常見并發癥及防治措施, 加強心理疏導, 緩解患者負面情緒。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 監測血壓、心率、呼吸等, 同時操作者應動作嫻熟、輕柔、安撫患者情緒,急救物品準備充足, 若發生頭暈、胸悶、出汗、惡心、嘔吐、面色蒼白等癥狀, 應立即吸氧、補液, 增加心率, 并維持血壓穩定[3]。
3.2 穿刺部位出血、血腫 手術期間使用過大劑量肝素,或患者凝血功能障礙, 術中不正確的穿刺部位及方法等均會造成穿刺部位出血、血腫形成。因此患者手術結束后, 護士應注意患者手部血液循環情況、皮膚顏色, 監測溫度變化,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血腫等情況, 若局部皮膚青紫, 手指發麻, 可能是彈力繃帶固定過緊, 可適當放松彈力繃帶;若穿刺部位局部出血、滲血等, 應立即重新加壓包扎, 必要時制動, 以免發生低血壓和休克。
3.3 尿潴留 患者術后需要絕對臥床24 h, 術側肢體制動,需在床上大小便, 而患者未掌握正確的床上大小便, 或既往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另外患者情緒緊張、焦慮等, 均會造成尿道括約肌痙攣, 排尿困難。因此術前必須要加強患者鍛煉指導, 指導患者正確床上排尿, 消除患者緊張、恐懼情緒。術后多與患者溝通交流, 加強健康宣教, 詳細講述盡早排尿的重要性以及憋尿的危害性, 以免患者憋尿。若患者術后排尿困難, 以熱毛巾熱敷腹部, 輕柔按摩;或指導患者勤聽流水聲, 誘導患者排尿。若患者依然無法排尿, 可嚴格按照醫囑采取導尿術, 同時要嚴格按照手術操作無菌原則, 以免感染。
3.4 急性或亞急性支架內血栓 患者術后冠狀動脈痙攣,會促進支架內血小板大量聚集, 增加血液粘滯度, 堵塞血管,形成血栓。因此患者術后必須要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 注意心電圖變化, 觀察并詳細記錄ST-T變化數據, 加強患者病房巡視, 積極詢問患者是否存在心悸、胸悶、胸憋等情況, 一旦發生異常應立即使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同時術后常規使用抗凝劑, 預防血栓形成。若患者發生心絞痛等癥狀, 應考慮是否為支架內血栓, 并及時溶栓治療, 必要時行再次介入治療。
3.5 急性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 PCI術后通暢血管狹窄程度加重, 則使急性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 是PCI術后常見的嚴重并發癥。多數患者發生急性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是在術中或離開導管室前, 或發生在術后24 h?;颊弑憩F為胸痛、ST段抬高、室性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4], 甚至是血壓降低, 若未得到及時治療, 則會發生心血管崩潰而死亡。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和臨床癥狀, 若發生異常問題必須要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冠狀動脈血流, 必要時采取緊急冠脈搭橋術, 以此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總之, PCI治療患者術后存在較多并發癥, 尤其是血管性并發癥, 影響患者手術效果, 甚至是手術失敗。因此必須要加強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措施, 術后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 以此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保障患者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情緒變化, 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及健康宣教, 積極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 向患者講述治療期間需注意事項及并發癥的預防措施, 同時要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和臨床癥狀變化, 一旦發生異常, 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處理。
[1]孫巧玲, 王得霞, 任宏生.介入性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焦慮情緒及綜合干預效果研究.精神醫學雜志,2011,24(4):267.
[2]楊柳, 趙水平, 賀達仁.冠脈介入術支架內血栓的危險因素和預防策略.醫學與哲學,2010,31(3):23-24.
[3]邢正江, 肖踐明 .經皮冠脈介入治療的并發癥及其防治研究進展. 醫學綜述,2010,16(4):574.
[4]孟紅燕.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常見護理問題及對策.現代護理,2005,11(7):5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26
2014-12-09]
451200 河南省鞏義市人民醫院介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