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紅
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及防治體會
陳秀紅
目的探討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體會。方法304例孕產婦,4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產婦為剖宮產組, 同期24例自然分娩產后出血產婦為自然分娩組, 對兩組產后出血量和出血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與自然分娩組相比, 剖宮產組產后出血量以及出血率明顯較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剖宮產手術、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切開裂開及宮縮乏力等。結論剖宮產產后出血影響著產婦生命健康及產后恢復, 選擇合適的術式和時機, 提高醫生臨床操作水平是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和提高產婦生命質量的有效方法, 臨床要給予重視。
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防治
近年來, 我國剖宮產率不斷攀升, 是剖宮產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逐漸升高。剖宮產產后出血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其嚴重影響著產婦產后恢復, 嚴重地甚至導致產婦死亡。為了明確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 積極防治剖宮產產后出血發生, 臨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本文回顧性分析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4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產婦臨床資料, 將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及防治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304例孕產婦中4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產婦(剖宮產組)及同期24例自然分娩產后出血的產婦(自然分娩組)為研究對象。胎兒分娩以后,24 h內產婦失血量>500 ml即確診為產后出血。剖宮產組年齡26~40歲, 平均年齡34.5歲;孕次1~3次, 平均孕次2.1次;首次剖宮產30例, 多次剖宮產12例;初產婦28例, 經產婦14例;自然分娩組年齡22~39歲, 平均年齡32.4歲;孕次1~3次, 平均孕次2.4次;初產婦15例, 經產婦9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次及其他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產婦產后出血可給予常規、抗休克治療以及特殊療法等。具體方法包括:①常規治療:行剖宮產術的產婦發生產后出血要立即給予促子宮收縮藥物治療, 并徹底清除宮腔殘留物, 并給予適宜的子宮按摩, 縫扎出血部位;②抗休克療法:產后出血量較多的產婦,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可開通靜脈通路, 給予抗休克治療;③特殊療法[1]:在常規治療及抗休克療法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 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壓迫止血或B-Lynch縫合術等特殊療法治療。壓迫止血可采取宮腔填塞紗布的做法, 對子宮底部固定, 紗布由左向右折回子宮腔底部, 填塞至宮腔上半部分, 之后, 將紗布尾部放入產婦陰道中;B-Lynch縫合術則是由子宮內側3 cm左右或左右子宮切口進針, 由宮腔子宮內側4 cm處出針, 在子宮切口上下縫合, 打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娩方式和產后出血情況比較304例孕產婦中,4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 出血率為13.8%(42/304),24例自然分娩產后出血, 出血率為7.9%(24/304), 剖宮產組產后出血量、出血率明顯高于自然分娩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分娩方式和產后出血情況比較(n, %)
2.2 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 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剖宮產手術、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切口裂開以及宮縮乏力等因素。本組4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 其中,12例胎盤因素,7例凝血功能障礙,10例切口裂開,13例宮縮乏力。
3.1 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 產后出血是剖宮產術后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 也是臨床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妊娠和難產孕婦臨床一般采用剖宮產術式分娩, 與自然分娩相比, 該類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相對較高。這說明, 剖宮產術式本身就是導致產后出血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 產程延長、流產、胎盤因素、分娩史、子宮收縮乏力、多胞胎、胎兒宮內窘迫以及巨大胎兒等都是容易導致產后出血的主要因素[2]。其中, 胎盤因素和宮縮乏力是導致剖宮產產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本組4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 其中,12例胎盤因素,13例宮縮乏力。另外, 手術操作不當也是引起產后出血的一方面因素, 比如切口撕傷、未及時縫合切口等。
3.2 防治措施 據數據統計, 我國大城市剖宮產率達80%左右, 較高的剖宮產率是剖宮產產后出血的一個因素, 所以說, 有效降低剖宮產率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剖宮產產后出血發生率。目前, 本院剖宮產率達55%左右, 盡管本院在剖宮產手術指征方面控制嚴格, 但孕婦恐懼疼痛、關注胎兒安全以及產后性生活等多方面因素, 導致剖宮產率今年呈現上升趨勢[3]。針對這個問題, 應做好孕期保健和宣教工作, 叮囑孕婦定期產檢, 幫助排遣孕婦緊張心理, 一旦發現異?,F象,要立即和醫生溝通, 從而有效降低產前高危因素, 預防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
一旦臨床發生剖宮產產后出血, 要立即建立靜脈通道,糾正水電解質, 補充血容量, 使用宮縮藥物止血、對血竇開放或宮縮乏力的患者, 給予催產素或含服米索前列腺醇片促進宮縮, 剖宮產術后則使用沙袋或腹帶包扎腹部, 促進宮縮。胎兒娩出后, 要立即檢查胎盤是否完整, 切忌強行剝離胎盤,并清理宮腔殘留胎盤, 仔細檢查胎盤剝離面有無出血, 一旦出血, 要及時縫合止血。
綜上所述, 剖宮產產后出血影響著產婦生命健康及產后恢復, 選擇合適的術式和時機, 提高醫生臨床操作水平等,是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和提高產婦生命質量的有效方法, 意義重大, 因此, 臨床要給予重視。
[1]李超平.剖宮產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體會.中國實用醫藥,2012,7(4):120.
[2]朱大萍.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體會.中國實用醫藥,2012,7(27):136.
[3]劉付春.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產后出血處理指南”解讀(一).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25(2):8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93
2015-01-04]
462500 河南省舞鋼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