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杰
蘭索拉唑聯合竹葉石膏湯加減治療反流性食管炎60例療效分析
黃淑杰
目的觀察蘭索拉唑聯合竹葉石膏湯加減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效果。方法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采用蘭索拉唑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竹葉石膏湯加減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及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 高于對照組7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治療后食管括約肌壓力、總反流時間百分比、立位反流時間百分比、臥位反流時間百分比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蘭索拉唑聯合竹葉石膏湯加減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效果顯著, 不良反應少,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蘭索拉唑;竹葉石膏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內容物反流引起的食管炎癥性疾病,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 質子泵抑制劑、促胃腸動力藥物為常用藥物, 但長期臨床應用中發現存在療效不甚理想, 藥物用量較大, 不良反應較重等弊端。本研究為探討反流性食管炎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 選本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為研究對象, 采用蘭索拉唑聯合竹葉石膏湯治療,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60例反流性食管炎均符合《內科學》中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標準[1]。排除合并進行性吞咽困難、發熱、便血、嘔吐患者, 排除既往有腹部手術史患者, 排除胃鏡檢查有胃、十二指腸活動性潰瘍及胃癌等器質性病變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觀察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齡20~65歲, 平均年齡(45.3±7.3)歲;對照組中男19例, 女11例;年齡22~65歲, 平均年齡 (45.5±7.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表現60例患者有程度不同的胸骨后灼痛、反酸、燒心等癥狀, 部分患者無任何反流癥狀, 僅有上腹頭痛等消化不良癥狀。查體可見食管有點狀或條狀發紅, 實驗室輔助檢查上消化道鋇餐X線檢查可見胃-食管反流。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蘭索拉唑治療, 給予蘭索拉唑15 mg/次,2次/d, 于早晚飯前30 min口服。連續治療4周為1個療程, 治療1個療程后復查胃鏡觀察食管病變恢復情況。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竹葉石膏湯治療, 方由:吳茱萸1 g, 半夏15 g, 甘草6 g, 葛根15 g, 生石膏30 g, 太子參20 g, 淡竹葉15 g, 黃連6 g, 麥冬12 g組成。
1.4 療效評定標準[2]采用胃鏡檢查判定治療效果, 反流性食管炎胃鏡下分為三級:Ⅰ級為點狀或條狀發紅、糜爛,未見融合現象;Ⅱ級為條狀發紅、糜爛, 可見融合現象, 但非全周性融合;Ⅲ級為病變廣泛, 有發紅、糜爛, 可見融合現象, 呈全周性, 或可見潰瘍。治療后, 胃鏡檢查提示食管黏膜炎癥消失為顯效;治療后, 胃鏡下食管炎改善≥1個等級為有效;治療后, 胃鏡下未見改善甚至惡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α=0.05,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 顯效22例(73.3%),有效6例(20.0%), 無效2例(6.7%), 總有效率93.3%。對照組顯效10例(33.3%), 有效11例(36.7%), 無效9例(30.0%), 總有效率70.0%。觀察組總有效率(93.3%)高于對照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后食管動力學狀態比較 對照組治療后食管括約肌壓力(1.80±0.43)kPa, 總反流時間百分比(7.96±0.81)%,立位反流時間百分比(6.88±0.72)%, 臥位反流時間百分比(8.35±0.89)%。觀察組治療后食管括約肌壓力(3.22±0.64) kPa, 總反流時間百分比(1.77±0.35)%, 立位反流時間百分比(1.91±0.41)%, 臥位反流時間百分比(1.62±0.35)%。觀察組治療后治療后食管括約肌壓力、總反流時間百分比、立位反流時間百分比、臥位反流時間百分比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過程中出現腹痛1例, 腹瀉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6.7%。對照組治療過程中出現頭痛1例, 腹瀉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6.7%。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經統計學分析,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反流性食管炎為食管胃連接處抗反流屏障破壞, 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礙, 食管黏膜抗屏障功能損害等多種因素導致的胃內胃酸及其他有害物質反流于食管, 導致的食管黏膜損傷。患者主要有燒心、反酸、胸痛等表現, 不適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研究顯示, 本病發病機制為食管動力學異常, 表現在食管括約肌運動功能異常, 包括食管括約肌壓力,總反流時間百分比、立位反流時間百分比、臥位反流時間百分比等方面。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 反流性食管炎為燒心、吐酸范疇,胃中有熱、脾胃氣機失調, 胃失和降, 胃氣上逆為本病病機。竹葉石膏湯方中生石膏清熱瀉火, 主頁清熱除煩, 與石膏共清胃火為君藥。半夏、葛根降胃中逆氣, 調理脾胃氣機為臣藥。麥冬、太子參養陰生津、補氣生津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益氣養陰、燥濕和胃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3], 以上諸藥具有中和胃酸、抑制胃酸分泌、消炎、增加胃腸蠕動、調節胃腸功能、保護消化道黏膜等作用。
本組研究中在使用常規質子泵抑制劑蘭索拉唑的同時,給予竹葉石膏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單用蘭索拉唑治療, 治療后食管動力學功能恢復良好, 不良反應少,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鄭日男.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蘭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癥狀緩解的比較研究.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9,18(7):642-644.
[2]路軍章, 趙紅, 劉毅, 等.加味竹葉石膏湯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臨床研究.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1):59-61.
[3]陳春華. 蘭索拉唑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蛋白酶原、食管動力學及白介素水平影響觀察.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8):1093 -109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79
2015-01-04]
154300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