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霞
26例疲勞骨折患者的護理
劉桂霞
目的總結對疲勞骨折患者的護理經驗, 為護理人員提供借鑒。方法對26例疲勞骨折患者采取相應護理措施, 觀察結果。結果26例患者經采取適宜治療護理措施后, 恢復情況良好。結論疲勞骨折患者經采取正確治療、護理措施, 療效較好;積極宣傳預防方法, 能有效減少疲勞骨折的發生、發展。
疲勞骨折;護理;預防
疲勞骨折也稱為壓力性骨折, 指骨骼在長期、反復壓力下導致的骨骼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的一種骨科疾病。由于骨骼承受不了長期壓力, 加上缺乏適度休息, 因此造成結構性小裂痕, 從而只要運動稍微激烈些, 便會產生劇痛[1]。疲勞骨折好發于第2跖骨干、肋骨、第3、4跖骨, 腓骨遠側、脛骨近側和股骨遠側, 臨床表現為損傷部位出現逐漸加重的疼痛, 尤以訓練中或訓練結束時明顯。現報告如下。
本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共收治疲勞骨折病患者26例, 其中足部20例, 股骨、脛骨4例, 肋骨2例;男21例,女4例;年齡16~65歲;既往有長期鍛煉史、運動或咳嗽、咯痰、氣喘史。治療上5例因骨折端移位明顯采取手術切開內復位,21例患者骨折沒移位或輕度移位, 而采用手法復位、固定、制動等方法治療, 輔以康復功能鍛煉。
2.1 飲食護理 骨折愈合與營養狀態關系較密切, 要根據患者身高、體重及骨折情況提供營養量:計算其每日所需熱卡, 一般情況下可給予30~35 kcal, 以滿足患者身體所需并利于骨折愈合;蛋白質不足可影響毛細血管生成、成纖維細胞增殖、蛋白多糖與膠原合成, 作者在充足熱卡基礎上提供機體每日每公斤體重1.2~1.5 g蛋白質, 動植物蛋白各占1/2, 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如雞、魚、肉、蛋及豆制品等食物, 以減輕患者肌肉的消耗, 促進骨的再生;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都是機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 需要量雖少,但卻是骨骼恢復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但由于患者臥床, 難以進食正常量食物, 因此也可給予合成藥物服用, 保證機體微量元素、維生素攝入量, 促進骨再生;不飲用含咖啡因液體,如咖啡、茶水、可樂等, 以減少骨骼中鈣的流失;并盡量減少吸煙, 避免影響骨折的愈合, 拖長療程, 增加痛苦。
2.2 圍手術期護理 對行骨折手術內固定患者, 除常規化驗檢查外, 術前護士要密切觀察肢體血運情況, 有無青紫、蒼白, 足趾及手指活動靈活性, 石膏、夾板固定者注意查看松緊度, 皮膚有無受壓, 骨折肢體是否符合擺放要求等;術后監測生命體征變化, 切口有無滲血、滲液, 肢體末端皮膚色澤與活動度有無變化[2], 術區引流管要保持通暢, 避免打折而影響引流液排出, 判斷患者疼痛程度, 輕度者采用放松、解釋、分散注意力等方法減輕其疼痛;判斷患者為中度或重度疼痛時, 則遵醫囑盡早使用止痛藥, 以減少患者痛苦并保證其休息與睡眠;患肢保持抬高功能位, 利于血液回流減輕腫脹, 并給予被動按摩患肢皮膚, 促進循環;患者無明顯不適時即指導其行主動活動, 如足趾、手指等, 不僅起到功能練習作用, 還可以避免相應并發癥的出現, 如下肢靜脈血栓、肌肉粘連、關節僵硬等。
2.3 心理護理 患者疾病全程中不良心理因素已成為影響疾病轉歸的因素。因此解決其負性心理問題、改變其認知方式是促進患者康復的治療方法之一[3]。作者利用圖片、書籍等工具向患者講解疲勞骨折發生、發展的知識、骨折后恢復過程、本人需配合的措施及要求等, 有效減輕患者緊張并彌補其疾病知識的缺乏, 以良好的心態接受醫護人員意見, 實施治療護理措施促進骨折愈合;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盡快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 增進信任與理解, 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2.4 康復指導 骨折后指導患者早期患肢功能鍛煉, 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因肌肉粘連、關節僵硬,并加快骨折愈合;骨折給予固定后即可做屈伸指(趾)、掌、腕、肘、肩、踝等活動, 進行肌肉的舒縮練習;根據患者恢復程度逐步指導骨折關節的活動, 循序漸進, 避免操之過急出現副效果;上肢骨折患者鍛煉時要注意手指屈伸都要達到最大限度, 以更好起到促進血液回流作用;下肢骨折愈合前如果過度負重會造成固定物松動、折斷, 所以下肢骨折的康復一定要遵循“早活動、晚負重”的原則[4];骨折早期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 踝關節與足趾的屈伸活動, 以患者不感勞累酸痛為宜;骨折中后期由于骨折端多已纖維連接,逐漸形成骨痂, 故可加大功能練習量及練習幅度, 以促進骨功能的恢復, 但鍛煉程度必須在醫護人員指導陪同下進行,防止意外發生。
2.5 物理療法的護理 疲勞性骨折患者適當給予物理療法,可減輕疼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滲出液吸收、防止粘連,并可促進骨痂生成, 加快骨折愈合等效果;先向患者告知應用目的、應用時間及方法取得配合;理療時每次應用最佳時間為機器預熱后20~30 min, 使用時間超過1 h則可能使已擴張的小動脈、小靜脈發生保護性收縮, 影響療效;照射距離為30~50 cm,2~3次/d;理療3 min左右詢問患者照射部位知覺了, 以自覺溫熱舒服為最佳;對于老年人或皮膚感覺能力異常者護理人員要嚴格選擇功率及時間, 必要時親自體驗,以免出現燙傷或達不到治療效果。
26例患者經采取適宜治療護理措施后, 恢復情況良好。
疲勞性骨折發生發展是一種由量變到質變的累積性損傷過程, 手術治療只是一種治療手段, 避免骨骼疲勞損傷才是預防疲勞性骨折的關鍵;尤其是運動中的慢性損傷, 常因反復發作、緩解而被忽視, 直至發展至中、晚期(骨折), 才就醫采取治療措施, 從而錯失良好治療時機;在運動及鍛煉時要循序漸進, 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科學的練習計劃, 掌握好運動量, 避免超負荷運動而導致骨骼損傷引發相應癥狀[5];注意休息, 日常要攝入充足的營養, 補充體力消耗的熱量和水分, 多進食奶類制品及豆制品等食物, 以增加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 盡可能避免疲勞骨折的發生。
總之, 預防重于治療, 臨床進行治療護理同時, 要著重宣傳疲勞性骨折的相關知識, 采用綜合預防措施, 是降低疲勞性骨折發生率的有效方式。
[1]戴尅戎, 陳永強, 陳啟明, 等. 現代骨科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536-539.
[2]金芳. 骨科臨床實用護理.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12-17,101-102.
[3]王進華, 裴蕾, 王世英.心理干預在臨床護理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現狀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14(44):56.
[4]曾炳芳.創傷骨科新進展.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982-984.
[5]周維金, 黃永禧, 王茂斌.康復專業人員培訓教材. 第2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265-27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41
2015-01-12]
132000 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