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基因組重測序揭示豬的環境適應性機制
【本刊輯】據華大基因網站報道,2015年1月26日,來自江西農業大學、華大基因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全基因組重測序揭示豬環境適應性的分子機理及可能的屬間雜交現象》(Adaptation and possible ancient interspecies introgression in pigsidentified by whole-genome sequencing)以全文(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于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遺傳》(Nature Genetics)。該文章的發表極大地豐富了國際豬基因組遺傳變異位點數據庫,為全球特別是中國地方豬種質特性遺傳機制研究和優良基因資源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礎性科學數據。利用這些數據與公共數據庫中的歐洲豬種基因組數據進行比較,發現中歐豬種之間存在廣泛的基因交流,證實了中國地方豬對全球現代商業豬種的培育作出過重要貢獻。研究人員進一步采用群體基因組學研究策略,在全基因組范圍內系統鑒別了與不同緯度環境適應性有關的219個基因位點,這些位點與毛發生長、皮膚發育、血液循環、能量代謝、腎臟發育、前腦神經元調控等生理功能有關,揭示出中國南方豬和北方豬適應不同溫度環境的分子機制,研究結果對培育適應我國不同溫度環境的優良豬種、促進我國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