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和平
高齡胸中下段食管癌經左胸微創小切口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宋和平
目的觀察高齡胸中下段食管癌行經左胸微創小切口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9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高齡患者,按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52例),對照組患者行右胸腹正中切口治療,觀察組患者行左胸微創小切口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比對照組少,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且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齡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經左胸微創小切口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可優化手術指標,值得推廣。
高齡;胸中下段;食管癌;左胸微創小切口
食管癌為消化系統常見腫瘤,其特點表現為強侵襲性與高致死性,我國食管癌的發病率目前居世界首位,且高齡人群食管癌發病率不斷上升[1]。本研究回顧性方式分析本院9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高齡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高齡患者臨床資料,按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52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8:10,年齡64~77歲,平均年齡(68.50±4.02)歲,食管癌Ⅰ期、Ⅱ期與Ⅲ期分別有8例、12例與18例;觀察組男女比例32:20,年齡64~78歲,平均年齡(68.53±4.04)歲,食管癌Ⅰ期、Ⅱ期與Ⅲ期分別有10例、15例與2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右胸腹正中切口治療:患者行仰臥位,取腹正中切口,游離胃,將胃大彎的血管弓保留,取右第5、4肋之間前外側的切口進胸,對食管游離,清除淋巴結。觀察組行左胸微創小切口治療:行右側臥位與左后外側切口(10~15 cm),經第5或6肋間進胸,并由下朝上游離胸中段食管,對食管血管與淋巴管進行依次結扎,切除縱隔淋巴結,沿肝脾間將膈肌切開,游離胃,并保留胃網膜的右動脈與血管弓,對胃左動脈予以雙重結扎,對十二指腸的外側壁進行游離,清掃淋巴結,胃縮縫成管狀,借助吻合器吻合食管與胃。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對照組術中出血量(356.68±64.75) ml、手術時間(250.28±20.26)min、住院時間(11.36±2.88)d,觀察組術中出血量(250.45±46.24)ml、手術時間(218.05± 10.10)min、住院時間(6.60±2.80)d。觀察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且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5.96、4.12、5.27,P<0.05)。
2.2 兩組并發癥對比 觀察組并發心律失常、胸腔積液、肺不張、肺炎分別為5例(9.62%)、2例(3.85%)、2例(3.85%)、3例(5.77%),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3.08%(12/52);對照組分別為8例(21.05%)、5例(13.16%)、6例(15.79%)、7例(18.42%),并發癥總發生率為68.42%(26/38),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6.88,P<0.05)。
40歲以上的男性為食管癌的多發人群,因其早期癥狀不明顯,加之間斷性發作,易被忽視,致使多數患者入院就診時,病變已發展到中晚期,預后差[2]。食管癌高齡患者術前多伴臟器性疾病,增加手術風險,為尋求高齡胸中下段食管癌有效治療方法,本研究對行右胸腹正中切口治療的對照組與行左胸微創小切口治療的觀察組手術指標與并發癥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比對照組少,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高齡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經左胸微創小切口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有利于優化手術指標。考慮可能因為行左胸微創小切口治療時,無需剪斷其肋骨,使手術的創傷小;手術切口小,且可避免多次的擺體位,方便腹、胸兩腔操作,有利于減少術中出血量并縮短手術時間[3]。此外,左胸微創小切口手術能夠較好顯露患者胸中下段病變,方便操作,有利于將病灶切除,從而優化手術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23.08%顯著低于對照組68.4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高齡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經左胸微創小切口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考慮可能與食管癌治療的關鍵是對淋巴結予以有效清除密切相關,行左胸微創小切口治療時,切除縱隔淋巴結、清掃淋巴結等,有利于提高手術成功率,加之手術切口小,使開胸時的創面小,減少臨近組織游離時間及對機體其他組織的損傷,從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4]。此外,左胸微創小切口的手術時間較短,使麻醉藥物用量降低,從而減輕患者應激反應,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高齡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經左胸微創小切口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有利于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各項時間指標,促進患者康復,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
[1]柳碩巖,王楓,鄭慶豐,等.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在食管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9):947-949.
[2]喬飛.轉化生長因子β激活酶1在食管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實用醫學雜志,2014,30(19):3084-3087.
[3]張建華,黃壯士,付東宏,等.經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狀胃在食管癌切除術中的應用.中國實用醫藥,2012,7(1):81-83.
[4]王海松.左胸微創切口手術治療老年食管癌臨床觀察.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6):51-5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032
2015-09-16]
467000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