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輝
宮腔鏡聯合腹腔鏡在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癥中的臨床應用
劉文輝
目的探討宮腔鏡聯合腹腔鏡在輸卵管性不孕癥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214例輸卵管性不孕癥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7例。對照組給予宮腔鏡手術,觀察組給予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觀察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后輸卵管再通情況以及1年內妊娠情況。結果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輸卵管再通率(88.52%)和1年內妊娠率(49.53%)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能夠高效率疏通輸卵管,提高妊娠率,值得臨床推廣。
宮腔鏡;腹腔鏡;輸卵管性不孕癥
近年來,不孕癥的發病率逐漸升高,目前已經成為婦科常見疾病,其不僅影響患者的家庭生活,而且嚴重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明確病因、積極治療是目前治療不孕癥的關鍵。輸卵管性不孕癥主要是由于輸卵管阻塞、包裹粘連等輸卵管病變導致的不孕,隨著宮腔鏡、腹腔鏡等微創技術的發展,輸卵管性不孕癥的診治工作得到了極大提高。在傳統治療中多單純應用宮腔鏡或腹腔鏡,極少聯合使用[1]。本實驗通過對不同手術方案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癥的效果進行對比,旨在為臨床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癥提供新思路。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婦科病區2013年1月~2014年5月確診為輸卵管性不孕癥的214例患者作為實驗分析病例,根據手術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9.54±3.81)歲,不孕時間1.5~11.0年,平均不孕時間(4.36±2.57)年;對照組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30.12±3.55)歲,不孕時間2.0~11.5年,平均不孕時間(4.28±2.49)年。病例選取和排除標準:①符合輸卵管性不孕癥診斷標準[1],證實肺炎支原體抗體(+);②既往月經正常,監測排卵結果顯示正常; ③男方精液正常,排除男方原因導致不孕的可能性;④有生育需求,自愿接受治療;⑤知情同意治療方案,自愿參加實驗;⑥排除合并盆腔器質性病變、宮內感染等其他婦科疾病者;⑦排除生殖系統畸形、單側輸卵管切除者;⑧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不孕者。兩組患者年齡、不孕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實驗內容符合倫理學要求。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宮腔鏡手術,觀察組給予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具體方法如下。
1.2.1 對照組 月經徹底結束后3~7 d內進行手術,手術體位為膀眺截石位,使用儀器為OYLMPUS宮腔鏡,膨宮液為5%葡萄糖。置入宮腔鏡,注入膨宮液,子宮膨脹狀態下,利用宮腔鏡仔細觀察宮腔情況,在宮腔鏡輔助下,將醫用塑料導管(直徑1.6 mm)輕緩的插入至輸卵管開口處后,將疏通液(5%甲硝唑+地塞米松)加壓推注到輸卵管中,利用宮腔鏡觀察具體的通液情況,完成輸卵管口插管疏通后,退出宮腔鏡,吸出膨宮液。1次/月輸卵管通液,連續通液3個月。
1.2.2 觀察組 麻醉起效后建立氣腹,置入腹腔鏡,利用腹腔鏡探查子宮、輸卵管以及盆腔具體情況后,分離輸卵管周邊粘連,取膀胱截石位,置入宮腔鏡下,在腹腔鏡指引下將疏通液(甲硝唑聯合地塞米松)注入到輸卵管,初步評估輸卵管積水形態和阻塞情況,根據輸卵管病變程度給予粘連松解術、傘端成形術或造口術。手術后進行通液1次/月,連續通液3次。
1.2.3 術后治療 在手術后給予婦科手術后常規護理,同時應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下次月經結束3~7 d時復查輸卵管通水,對于再次阻塞者給予通液治療。
1.3 療效評定標準[2]觀察記錄兩組的手術時間,術后對于輸卵管通暢程度進行評價。①通暢:注入亞甲藍試液后無阻力和返流,試液全部經傘部順暢流出; ②不暢:注入亞甲藍試液時存在阻力和返流現象,僅有少量試液從傘部滴出;③阻塞:注入亞甲藍試液時可明顯感受到阻力,且返流現象嚴重,未見試液從傘端流出。術后隨訪1年,觀察記錄受孕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2.36±5.27)min,對照組手術時間為(11.59±5.34)min,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發現輸卵管梗阻122條,其中108條治療后恢復通暢,再通率為88.52%,術后1年成功受孕者共有53例,妊娠率為49.53%;對照組發現輸卵管梗阻120條,其中76條治療后恢復通暢,再通率為63.33%,術后1年成功受孕者共有39例,妊娠率為36.45%。兩組輸卵管再通率和1年內妊娠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輸卵管性不孕癥是臨床不孕癥最常見的類型,手術治療一直是其首選治療方法。在傳統治療中,臨床主要采取開腹手術,雖然能夠有效解除輸卵管粘連和梗阻,但是由于手術損傷大、術后恢復時間長、復發率高、受孕成功率低等缺點,其效果受到廣泛質疑。近年來微創技術不斷革新,宮腔鏡和腹腔鏡的安全性飛速提高,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在婦科疾病的治療中。腹腔鏡作為盆腹腔臟器病變診斷最為可靠的手段,不僅清晰顯示盆腹腔病,在準確診斷的同時給予有效治療。宮腔鏡是目前診斷宮腔疾病的金標準,宮腔鏡下插管通液手術治療輸卵管阻塞的效果得到一致認可,因此本實驗中將其作為對照,以提高說服力。目前有實驗證實宮腔鏡與腹腔鏡結合,能夠在有效彌補各自缺點的同時,產生協同效應,應用宮腹腔鏡聯合不僅能夠清晰顯示輸卵管病變情況,有利于評估明確病因、病情,而且大大減少了手術風險。本實驗結果顯示,與應用宮腔鏡手術相比,宮腹腔鏡聯合雖然未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但是其術后再通率和妊娠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宮腹腔鏡聯合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癥的效果更為理想[3]。
綜上所述,宮腔鏡聯合腹腔鏡聯合宮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癥效果理想,有利于術后成功受孕,建議將其作為輸卵管性不孕癥的首選手術方案。
[1]龔衍,曾玖芝,李運星,等.宮腔鏡和腹腔鏡聯合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的臨床分析.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2013,9(1):40-43.
[2]江依群,馮愛輝,周曄.宮腹腔鏡聯合下輸卵管疏通術治療不孕癥的臨床分析.實用醫學雜志,2013,9(2):932.
[3]吳雪琴.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下輸卵管疏通術在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癥中的對比研究.中國醫藥指南,2014,12(7):148-1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055
2015-09-06]
110011 沈陽市婦嬰醫院婦科三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