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鯤
血糖控制在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王鯤
目的探討血糖控制對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效果及價值。方法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隨機分成干預組與對照組,各35例。兩組患者均給予抗結核治療,干預組給予胰島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對照組給予口服降糖藥物控制血糖,評價干預效果。結果干預組總有效率、痰菌培養陰轉率、空洞閉合或縮小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糖控制水平與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臨床效果密切相關,將控制血糖與抗結核治療并重能較好控制結核,改善預后。
肺結核;2型糖尿病;臨床效果分析
肺結核病是臨床最常見的結核病種之一,而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所致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成為肺結核病的高危人群,據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肺結核發病率大約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倍,兩者合并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1]。肺結核和糖尿病兩病共存時病情復雜,傳染性強,治療困難,預后較差。本文選取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70例,經患者知情同意后隨機分成干預組與對照組,各3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排除標準 2型糖尿病的診斷參照1999年WHO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癥狀、胸部X線或胸部CT、痰檢及痰菌培養、結核菌素試驗(PPD)綜合分析確診為肺結核。排除標準:①年齡<18歲或>60歲者,對抗結核藥物過敏者;②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嚴重功能損害或視聽障礙者;③腫瘤患者,合并有免疫性疾病患者;④未按規定用藥,存在不依從及失訪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有精神病史患者。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飲食控制、個體化運動、健康教育。干預組采取短效胰島素三餐前和中長效胰島素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對照組給予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并根據血糖監測調整藥量。所有患者均采用早期、聯合、規律、適量、全程的抗結核治療原則,采用2-3HRZE/10-12HRE方案,或個體化調整,并對復治采用藥敏試驗。
1.4 療效評定標準 肺結核療效參考相關文獻[2],根據臨床癥狀、痰菌陰轉率、顯示病灶吸收、空洞閉合等綜合確定,分為治愈、好轉、無效、惡化。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 Data 3.0軟件建庫,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經平均9個月治療,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有一定改善,干預組治愈27例(77.1%),好轉7例(20.0%),無效1例(2.9%),惡化0例,總有效率為97.1%;對照組治愈17例(48.6%),好轉11例(31.4%),無效4例(11.4%),惡化3例(8.6%),總有效率為80.0%,干預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痰菌陰轉率比較 干預組痰菌陽性由12例減少為1例,痰菌陰轉率為91.7%;對照組由13例減少為7例,痰菌陰轉率為46.2%。干預組痰菌陰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空洞閉合或縮小率比較 干預組空洞閉合或縮小率為95.2% (20/21),對照組為70.6%(12/17),干預組空洞閉合或縮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結核和糖尿病均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可相互影響,從而給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3]。糖尿病現已成為我國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伴有代謝紊亂的代謝性疾病,是肺結核的高危易感人群。糖尿病血管病變使患者常合并心、肝、腎功能障礙和全身嚴重動脈硬化,妨礙了抗結核藥物的應用,加大結核病的治療難度;活動性肺結核病能引起機體代謝異常,血糖難以有效控制,兩病相互影響致患者治療難度加大。相關文獻表明,血糖水平高者結核病的發病率顯著高于血糖水平較低者。肺結核病情與血糖控制水平相關,肺結核治療效果及預后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血糖控制程度。
胰島素治療能迅速控制血糖水平,解除葡萄糖毒性,具有儲能、保肝作用,與口服降糖藥相比無肝腎毒性,有利于抗結核治療的順利進行,治療中,胰島素的使用率遠大于口服降糖藥,單獨使用口服降糖藥難以達到理想效果[4]。并發肺結核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放寬胰島素的運用,甚至作為首選。
本研究顯示,干預組采取胰島素治療控制血糖,干預組臨床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痰菌培養陰轉率、空洞閉合或縮小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肺結核病情與血糖控制水平相關,血糖有效控制者,結核病治療能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在正規抗結核治療的情況下,使用皮下胰島素注射治療較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更有利于改善血糖控制,且血糖穩定于靶目標值的比例更高,痰菌陰轉率和病灶空洞閉合或縮小率更高更快,很快控制了傳染源,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患者的醫療負擔,具有較為滿意的社會經濟效益,有臨床推廣價值。
[1]李劍鵬,周德玫,黃一明,等.血糖控制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化學治療效果的影響 .臨床肺科雜志,2013,18(3):431-432.
[2]奚志鷹,倪慶紅.肺結核合并糖尿病75例臨床分析.臨床肺科雜志,2012,17(4):652-654.
[3]馬迎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與單純性肺結核臨床治療分析.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8(7):125-126.
[4]趙艷馨,李麗,穆凌,等.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139例臨床分析.河北醫學,2011,17(10):1332-13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37
2015-08-05]
118000 遼寧省丹東市結核病防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