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雙靈
循證護理在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護理中的護理效果觀察
朱雙靈
目的觀察循證護理在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護理中的干預效果。方法70例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患者,根據護理干預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接受循證護理干預方法,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腸梗阻癥狀消失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94.3%)明顯高于對照組(54.3%),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在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護理干預中效果明顯,能夠快速緩解患者腸梗阻癥狀,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循證護理;惡性腫瘤;腸梗阻
本研究隨機抽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70例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患者。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47~78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相關診斷標準[1],排除年齡>80歲及合并嚴重感染者。根據護理干預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觀察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齡(71.4±4.1)歲;梗阻位置:小腸17例,低位結腸9例,多部位4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齡(70.7±4.0)歲;梗阻位置:小腸15例,低位結腸8例,多部位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梗阻位置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規治療,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臨床護理干預。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方法,不專門成立護理小組,且無統一護理干預模式,僅嚴格按照醫囑執行用藥及日常護理服務。觀察組患者接受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 基礎措施 首先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及時組織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理論知識進行學習,使其牢固掌握相關循證護理知識、要點及干預方法,按照循證護理方法實施護理服務工作,進而保證護理人員能夠將循證護理方法充分應用到臨床實踐中。
1.2.2 提出循證問題 根據患者實際病情、臨床癥狀、個人體質,充分結合患者護理需求,立足于整體情況,并以此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循證護理問題。循證問題主要包括腸梗阻疾病誘發因素、腸梗阻臨床特點、早期癥狀、護理干預方法、并發癥預防措施及心理干預方法等。
1.2.3 循證護理支持 根據循證問題,收集腸梗阻護理權威文獻,尋找對應的循證支持,進而落實各項護理措施。由于合并腸梗阻后,很多患者會出現惡心、腹脹等不良癥狀,因此護理人員應正確掌握腸梗阻常見癥狀,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干預。組織護理小組成員開展會議,對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執行情況進行客觀評價,發現不合理情況,要及時進行整改。
1.2.4 循證護理干預 ①心理護理:針對心理壓力較大患者,要及時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了解疾病。②把握基礎護理:觀察患者病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必要時進行對癥護理干預。為幫助患者良好預后,要進行補液支持性護理干預,并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情況。針對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要對疼痛位置、頻率、性質進行評估,并做好詳細護理記錄。③胃腸減壓處理:持續性胃腸道減壓引流處理是緩解腸梗阻的主要方法,因此護理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要輕柔緩慢,避免出現機械性損傷。同時,胃管要有效固定在患者面部,并清理負壓吸出的胃液,避免胃液長期積蓄在體內,導致胃管受壓變形、扭曲。④口腔護理:定時為患者進行口腔異物處理,告知患者和家屬要經常漱口。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觀察兩組患者腸梗阻癥狀消失時間、生活質量評分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患者進行調查,將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生活質量評分則以WHO QOL-BREF自評量表[2]作為問卷調查工具,其中涉及4個相關領域,每個問題分值為1~5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科學的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腸梗阻癥狀消失時間(6.79±1.73)d明顯比對照組(15.32±3.56)d短(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88.5±26.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3.3±14.1)分,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非常滿意20例,比較滿意13例,不滿意2例,總滿意率為94.3%。對照組非常滿意8例,比較滿意11例,不滿意16例,總滿意率為54.3%。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惡性腫瘤晚期患者常會出現腸梗阻癥狀,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嘔吐惡心、腹脹腹痛,嚴重時影響患者正常進食,進而中斷抗腫瘤治療,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并對患者預后產生不良影響。本院在開展臨床護理工作時,逐漸將循證護理干預方法應用在晚期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患者中,取得良好護理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腸梗阻癥狀消失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且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4.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4.3%(P<0.05)。與王秀娟等[3]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本研究具有現實意義,也進一步表明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在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護理干預中效果明顯,能夠快速緩解患者腸梗阻癥狀,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總之,循證護理是臨床護理學新型護理理念,可將權威研究成果、臨床經驗充分應用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及主觀愿望制定出科學嚴謹的護理干預方案,對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患者良好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1]范杰.消化道腫瘤合并腸梗阻患者采用程序化護理效果觀察.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13(2):205-207.
[2]丁少霞,彭輝,黃雷.循證護理在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護理中的應用.中國醫藥指南,2011,5(7):144-146.
[3]王秀娟,賈傳春.循證護理在晚期惡性腫瘤并發腸梗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中國醫學創新,2015,12(9):80-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61
2015-09-06]
471023 洛陽新區人民醫院外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