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晏
產后護理延伸服務對產褥期產婦的影響
趙晏
本文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產婦206例作為實驗研究對象,就產后護理延伸服務對產褥期產婦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產婦20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3例。觀察組產婦年齡最大39歲,最小24歲,平均年齡(29.7±4.2)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9±2.0)周,產后住院時間3~8 d,平均住院時間(4.35±1.85)d,初產婦67例,經產婦36例,分娩方式為剖宮產38例,自然分娩65例;對照組產婦年齡最大40歲,最小23歲,平均年齡(30.0±3.3)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7±2.3)周,產后住院時間2~7 d,平均住院時間(4.14±1.78)d,初產婦69例,經產婦34例,分娩方式為剖宮產40例,自然分娩63例。所有產婦均無神經疾病和妊娠期并發癥的發生。兩組產婦年齡、孕周以及住院時間和產次、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在分娩后運用常規護理服務方法實施產后護理服務,在產婦住院期間給予常規的護理服務和康復治療,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常規護理服務的基礎上加用產后護理延伸服務,具體的護理內容和方法如下。
1.2.1 產后康復治療儀的運用 產婦處理在產后24 h,運用產后康復治療儀進行連續3 d的催乳和子宮復舊治療外,還應該在產婦出院后給予產后康復治療儀的延伸服務。在產婦出院后15 d,首先通過電話預約的方法由專門的護理人員攜帶便捷式的產后康復治療儀為產婦提供上門的延伸服務,進行子宮、卵巢復舊、腹部形體恢復、大小腿形體恢復、臀部形體恢復、產后疲勞恢復、乳腺疏通等產后康復治療,1次/d,25~30 min/次,連續進行延伸治療15 d。
1.2.2 個人檔案的建立 產婦具有一定的個性化,所以護理人員應該根據各個產婦的實際情況建立個人檔案,其中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入院后的診斷情況、有無妊娠期并發癥的發生以及分娩的日期、分娩的方式和出院日期等。同時,應該制作電話和家庭訪視記錄表,根據隨訪情況隨時更新產婦和新生兒的信息,全面掌握新生兒和產婦的實際情況。通過這樣的方法和手段為產婦提供最佳、合理和具有針對性的產后護理延伸服務。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分娩42 d后的泌乳情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泌乳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乳量多的產婦58例,占56.3%,乳量適中的產婦33例,占32.0%,乳量少的產婦12例,占11.7%;對照組中乳量多的產婦42例,占40.8%,乳量適中的產婦40例,占38.8%,乳量少的產婦21例,占20.4%。觀察組產婦分娩42 d后的泌乳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產婦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分娩42 d后發生乳腺炎、產褥期感染、產后便秘以及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的幾率分別為0、0、2.9%(3/103)、1.9%(2/103);對照組分娩42 d后發生乳腺炎、產褥期感染、產后便秘以及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的幾率分別為4.9%(5/103)、3.9%(4/103)、10.7%(11/103)、9.7%(10/103)。觀察組產婦分娩42 d后發生乳腺炎、產褥期感染、產后便秘以及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產婦EPDS評分比較 觀察組產婦入院時EPDS評分為(1.3±1.1)分,分娩后42 d EPDS評分為(3.2±1.5)分;對照組產婦入院時EPDS評分為(1.2±0.8)分,分娩后42 d EPDS評分為(5.7±3.0)分。觀察組產婦入院時EPDS評分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分娩后42 d EPDS評分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產后護理延伸服務是在傳統醫院護理模式上發展和延伸而來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指的是在產婦出院后依然給予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讓產婦在出院后依然能得到全面的護理和照顧,進而提高臨床護理的質量和有效率[1]。產后護理延伸服務在產褥期產婦中的運用和實施,讓產婦得到了更好的護理和照顧。通過個人檔案的建立更好的掌握產婦的實際情況,通過產后康復治療儀的使用促進產婦各個器官的復舊,讓產婦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到最佳的狀態[2,3]。在此基礎上產后延伸服務中電話隨訪和家庭訪視的實施,讓護理人員更好的與產婦進行溝通和交流,疏導產婦由于角色轉變不及時和各種因素所導致的不良情緒,讓產婦更好的掌握自我護理方法和新生兒的護理技巧,滿足了產褥期產婦的實際護理需要,是一種理想的護理方法。在本次試驗研究中,觀察組產婦產后42 d的泌乳情況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入院時EPDS評分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分娩后42 d EPDS評分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產褥期產婦實施護理服務的過程中,產后護理延伸服務的運用提高了臨床護理的質量,降低了產婦分娩42 d后的不良泌乳情況和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改善了產婦EPDS評分情況,是一種積極、理想的臨床護理方法,值得臨床推廣和運用。
[1]李日清,施月秋.產后康復治療延伸服務對產褥期產婦產后康復的效果觀察.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1981-1982.
[2]李華.產后康復治療延伸服務對產褥期產婦產后康復的效果觀察.中國傷殘醫學,2014,22(7):195-196.
[3]朱潔華.縮宮催乳湯聯合產后康復治療儀促進產后康復的效果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8):853-8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82
2015-09-18]
116000 遼寧省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