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霞
預見性護理在腦出血急性期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呂書霞
目的觀察預見性護理應用于腦出血患者急性期護理中的臨床療效。方法50例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實施干預性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比兩組的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平均住院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腦出血患者的急性期護理中,能夠有效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臨床療效,具有臨床護理推廣的價值。
預見性護理;腦出血急性期;應用效果
腦出血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由顱內血管破裂所致,腦出血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嘔吐、頭痛,具有發病突然、病情進展迅速等特點,患者在住院期間也極易發生并發癥。作者選取近年本院收治的50例腦出血急性期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探討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腦出血急性期的臨床護理療效,詳細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2015年就診于本院的5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齡(63.12±4.26)歲;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62.89±4.4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預見性護理,具體如下。
1.2.1 呼吸道護理 醫護人員應該多鼓勵患者進行自主咳嗽,并且定期協助患者更換休息體位,除此之外,再給予霧化吸入15 mg氨溴索治療,3次/d,并且每天為患者使用3次機械機排痰,每隔1 h為患者翻1次身。對于不能進行自主排痰的患者,醫護人員需要在無菌條件下為患者吸痰;根據醫囑對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療,防治患者發生墜積性肺炎和肺部感染[1]。
1.2.2 生命體征護理 醫護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是否清楚,瞳孔對光、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變化,并做好相關記錄。著重監測患者的體溫,如果患者的體溫≥38℃,則需要對患者采取物理降溫,針對體溫≥39℃的患者,需要對患者進行持續降溫,并對患者的腦細胞功能進行保護,每隔30 min觀察一次患者的瞳孔對光反應和直徑變化;假如患者的血壓升高、脈搏減緩、瞳孔擴大且意識不清,極有可能是顱內壓上升的表現,這時醫護人員須立即告知醫生,并對患者進行顱內降壓、脫水處理,防止發生腦疝[2]。
1.2.3 消化道護理 在治療期間,患者需攝入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維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嚴格控制鈉鹽的攝入量。假如患者一直處于昏迷狀態,醫護人員應給予患者常規留置胃管,定時為患者進行胃液回抽,測量和控制胃液的pH值,并且每天通過胃管為患者滴入營養液500~1000 ml;使患者的口腔保持清潔,并為患者使用胃酸抑制劑和胃黏膜保護劑,保護患者的消化道[3]。
1.2.4 泌尿道護理 鼓勵患者自行排尿,多飲水,增加尿量,起到清潔尿路的作用,除此之外,還需要叮囑患者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防止尿路感染。針對需要進行導尿的患者,醫護人員必須在無菌的條件下進行,并且訓練患者自行排尿,使患者盡早擺脫導尿依賴[4]。
1.2.5 排便護理 由于患者的病情比較重,在住院治療期間幾乎處于臥床休息狀態,不能自己獨立到廁所排便,因此醫護人員需要指導患者如何在床上排便,使患者學會在床上自主排便。
1.2.6 皮膚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的皮膚狀況,并對患者的皮膚狀況進行評估。為患者使用特定的氣墊床,保護患者的骨突出部位。使患者的床單保持平整干燥,隔1 h為患者翻身拍背,使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休息;每天為患者擦拭一次身體,并進行2次預防壓瘡護理,除此之外,醫護人員還需每天對患者的壓瘡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并針對評估結果采取相對的預防措施[5]。
1.2.7 肢體訓練 待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之后,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早期康復訓練要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肢體功能鍛煉,2次/d;針對偏癱患者,需要配合偏癱治療儀治療,2次/d,由康復科醫生為偏癱患者進行專業的功能康復訓練。盡早進行康復訓練可以有效預防患者出現肌肉萎縮和肢體功能障礙。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平均住院時間等。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自設問卷調查表,調查結果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5例出現并發癥,其中3例尿路感染,2例肺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20%;對照組9例出現并發癥,其中5例尿路感染,4例肺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36%,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治療時間為(12.29±2.38)d,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治療時間為(18.89±2.46)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醫護人員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2%(滿意20例,基本滿意3例,不滿意2例),高于對照組的80%(滿意12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5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預見性護理依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和發展規律預見潛在問題,并針對潛在問題進行干預護理。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急性期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當中,不僅可以幫助患者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還能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平均住院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腦出血急性期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當中,可以降低急性期腦出血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幫助急性期腦出血患者提高生活質量,臨床可積極應用。
[1]林寶珠.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急性期患者預防便秘的應用效果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205-206.
[2]張華.預見性護理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中外醫療,2011 (27):101.
[3]王曉娟.預見性護理在腦出血急性期病人護理中的應用.全科護理,2012,10(4):323-324.
[4]劉肖紅,黃德燕.腦出血急性期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干預.全科護理,2012,10(18):1653-1654.
[5]譚慧.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腦出血昏迷患者皮膚及眼部并發癥中的效果.當代醫學,2014,20(14):101-10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91
2015-08-19]
224005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