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倩倩
胃脘痛患者應用中醫情志護理對負性情緒及遵醫行為的影響
賀倩倩
目的分析胃脘痛患者予中醫情志護理對負性情緒與遵醫行為的影響。方法86例胃脘痛患者,按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2例行常規護理,研究組44例在其基礎上行護理干預,觀察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及遵醫行為。結果研究組SAS、SD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研究組各項遵醫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胃脘痛患者予中醫情志護理對負性情緒與遵醫行為影響效果顯著,臨床可積極推廣應用。
中醫情志護理;胃脘痛;負性情緒;遵醫行為
胃脘痛又可稱為胃痛,多因脾胃素虛、情志不暢、飲食所傷、外感寒邪等所致,主要的病變腑臟為胃,以上腹處胃脘部的近心窩處出現疼痛為主要病癥[1]。本院對86例胃脘痛患者予中醫情志護理,旨在探討其對負性情緒與遵醫行為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擇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86例胃脘痛患者,按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2例,男女比例20:22,年齡21~74歲,平均年齡(45.5±9.5)歲,病程3~46個月,平均病程(16.7±10.3)個月;研究組44例,男女比例21:23,年齡22~73歲,平均年齡(46.0±9.0)歲,病程5~44個月,平均病程(17.0±10.0) 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在患者入院的時候以熱情的態度接待患者,且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并對醫院情況及住院環境作簡單說明,介紹醫護人員;在患者住院階段,應盡量使患者合理要求得到滿足,囑咐患者多臥床休息,且飲食宜清淡,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研究組在其基礎上行中醫情志護理,包括:①以情養情:患者入院后,需加強與患者間的溝通,常陪伴患者,向患者及家屬宣傳與疾病、治療相關的知識;此外,需做好患者朋友及家屬思想工作,囑咐其多予以患者關心及支持,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患者。②以情移情:依據患者文化修養、興趣、情緒及病情等對患者予以針對性護理措施,如通過引導患者看節目、聽曲、看書或參加相應社會活動等形式,使其依據自我喜好對自己喜歡的事進行選擇。③以情制情:依據情志辨識,對患者情志病變的類型進行確定,再通過以情制情法予以情志調理,例如有大怒者,用悲慘的往事對患者進行提醒,勸其息怒,同時不能使其過度傷感;若具過思者,通過提起微怒之事,進而使其棄思。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SAS及 SDS評分,得分越低則心理狀態越好[2]。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遵醫情況進行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運動療法、藥物療法、飲食療法、自我監測、按時檢查五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SAS及SDS評分比較 研究組SAS、SDS評分分別為(43.2±3.3)、(47.4±3.2)分,低于對照組(55.3±3.7)、(56.1±5.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遵醫情況比較 研究組遵醫情況分別為運動療法75.0%(33/44)、藥物療法95.5%(42/44)、飲食療法86.4% (38/44)、自我監測88.6%(39/44)、按時檢查88.6%(39/44);對照組遵醫情況分別為運動療法54.8%(23/42)、藥物療法78.6%(33/42)、飲食療法61.9%(26/42)、自我監測54.8%(23/42)、按時檢查61.9%(26/42);研究組各項遵醫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情志護理是將中醫調養作為基礎,且以維護和諧護患間關系作為手段,使用科學合理的護理方式以消除或改善患者的不良情志,進而達到預防或治療疾病的目的[3]。情志護理可使患者的心理壓力得以調節,使患者內在調控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對于預后具積極影響。本研究中,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其基礎上行中醫情志護理,觀察兩組SAS及SDS評分,結果顯示:研究組SAS、SD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原因分析可能為:醫護人員對患者實施的以情養情能極大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其中加強與患者間溝通可及時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避免其因環境陌生而產生孤獨、抵觸心理[4]。患者朋友及家屬行為及心態極大影響患者心理狀態,為此做好患者朋友及家屬思想工作極為重要。以情移情法主要指以通過各種患者所喜好的形式使患者對自身情緒及病情的注意力得以轉移,進而緩解其心理狀態,同時減輕疾病所致痛苦。以情制情主要指采用驚、恐、悲、思、憂、怒、喜等七情進行相勝原理,用其中一種情志使另一情志所引發疾病得以糾正,例如:以悲勝怒、以喜勝悲、以恐勝喜、以思勝恐、以怒勝思,該法可極大改善患者不良心理,促進疾病康復[5]。
同時結果顯示:研究組各項遵醫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主要與醫護人員在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同時對患者與家屬進行了健康教育有關,結合實際情況予以針對性宣教方法,可提高患者與家屬對疾病認知,促使其積極配合相關密切治療。
綜上所述,中醫情志護理對負性情緒與遵醫行為影響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且可提高患者遵醫率,臨床可積極推廣應用。
[1]朱永慧. 80例胃痛患者的辨證施護. 醫學信息,2014(24):310.
[2]左彥珍,李臨英,任曉梅.綜合護理干預在消化性潰瘍治療中的作用.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8):58-59.
[3]張曉薇.中醫情志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7):50-51.
[4]陳小貞,邱麗琴,蔡敏,等.中醫情志疏導護理聯合艾灸治療對術后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與分析.全科護理,2015,13(18): 1715-1717.
[5]侯黎莉,袁雪萍,郁秋華,等.中醫情志護理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疼痛的干預效果.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4-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96
2015-08-20]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