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澤
作為80后燒陶人,冷赟玲入行至今已有12年,深受業界關注,擁有無數光環:作品連連入選《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并進入世博會蘇州館展示……
她的工作室太湖窯創立于2006年。“太湖窯,就是以太湖湖底淤泥為原料燒制陶瓷的窯。”歷經千萬年歷史的太湖,湖底沉泥擁有高度粘性與豐富礦物質,配入本地高嶺土,加上她調制的釉色,經高溫燒制,可得一種青灰色質密如玉的陶瓷胎質。為回報太湖的恩賜,她起名為“太湖澄泥瓷”。作為蘇州姑娘,她做出來的東西也總是帶著蘇州特色。或畫上園林、昆曲內容,或做成太湖石、水藻、水波紋形狀。“只有這樣,燒出來的東西才是最蘇州的。這,就是太湖窯最核心的東西。”
2012年,她設計了一套太湖石系列燭臺,乍一看,是太湖石擺設,實際是太湖石形狀的陶瓷,頂端騰挪處有著可以擺放燭臺的圓形空間。在冷赟玲眼里,太湖窯是從文化格局入手,沿襲地方傳統、人文,又帶創意的文化品牌。“支撐品牌的,是作品,因此必須賦予作品靈魂。這個靈魂,就是文化!”之所以緊抓蘇州文化,便是這個道理。
不過,冷赟玲的作品卻并不是一味甜膩,甚至還帶著一份陽剛和孤傲。譬如《霽·月光》系列,寥寥幾道褶皺,好似大漠層巒起伏、空曠無垠的黃沙,那籠罩其上的清冷寒月,出塵脫俗,卻也蕭瑟寂寥。這是另一種探尋,目標只有一個。 “打造屬于蘇州最為獨特的釉色。”這個姓冷的姑娘,對陶瓷的心,是那么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