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美
瘢痕子宮再次妊娠二次剖宮產與非瘢痕子宮剖宮產的對比分析
曾德美
目的 探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二次剖宮產者與非瘢痕子宮剖宮產者手術情況的差異。方法 230例瘢痕子宮再次妊娠且行剖宮產產婦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同期擬行剖宮產術的110例非瘢痕子宮產婦作為對照組, 觀察并比較兩組手術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產婦手術時間和產后惡露持續時間均顯著延長, 術中出血量明顯增加(P<0.05);觀察組產后出血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子宮破裂及盆腔粘連發生率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 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行剖宮產手術風險增加, 并發癥增多, 因此, 臨床應嚴格把握剖宮產指征以控制剖宮產率。
瘢痕子宮;剖宮產;再次妊娠
剖宮產是產科臨床上解決各種產科難題的主要手段之一, 可用于處理高危妊娠和分娩異常, 以挽救產婦和圍生兒的生命安全, 而隨著近年來剖宮產指征的放寬及手術安全性的提高, 使得剖宮產率居高不下且有不斷升高的趨勢。而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因易發生子宮破裂或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 嚴重威脅母嬰的生命安全, 因此, 對瘢痕子宮再次妊娠者分娩方式的選擇成為目前產科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1]。本研究就本院產科2013年1月~ 2014年1月行再次剖宮產的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產科2013年1月~ 2014年1月收治的230例瘢痕子宮再次妊娠且行剖宮產術產婦作為觀察組, 年齡22~43歲, 平均年齡(29.77±3.81)歲, 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39.87±1.22)周, 與上次剖宮產術間隔18~135個月, 平均間隔時間(70.53±10.03)個月, 且前次剖宮產術均采取子宮下段橫切口, 術后均無感染發生;另選取同期擬行剖宮產術的110例非瘢痕子宮產婦作為對照組, 年齡21~42歲, 平均年齡(27.02±3.65)歲,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48±1.01)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兩組產婦均采取剖宮產手術, 對兩組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比較其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及產后惡露持續時間(d)等臨床指標的差異;觀察兩組產婦產后出血、子宮破裂及盆腔粘連發生情況。產后出血標準為:胎兒娩出24 h內出血量超過500 ml。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手術及術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手術時間和產后惡露持續時間分別為(65.32±8.51)min和(48.00±5.34) d, 均較對照組的(43.82±6.74)min和(48.00±5.34)d顯著延長;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300.51±13.70)ml, 較對照組為(188.44±10.62)ml明顯增加;觀察組產后出血率為7.83%(18/23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82%(2/110), 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產婦子宮破裂及盆腔粘連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共出現13例子宮不完全破裂, 子宮破裂發生率為5.65%;而對照組產婦無子宮破裂;觀察組產婦中有7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盆腔粘連, 其發生率為33.91%;而對照組產婦中僅有3例出現盆腔粘連且程度均較輕, 其發生率為2.73%, 觀察組產婦子宮破裂及盆腔粘連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剖宮產作為產科臨床上解決各種難題和保證母嬰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被逐漸推廣, 且近年來受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及剖宮產指征的不斷放寬, 剖宮產率居高不下或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其中社會因素是導致剖宮產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且隨著近年來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放寬, 選擇再次妊娠者逐漸增多, 而對其分娩方式的選擇成為當今產科臨床爭議的問題之一, 因過于強調子宮破裂的危險性, 而人們普遍認為再次選擇剖宮產相對比較安全[2,3]。臨床研究表明[4,5], 瘢痕子宮并非剖宮產的手術指征, 但大部分瘢痕子宮產婦因擔心陰道分娩造成子宮破裂, 對陰道分娩缺乏一定的信心, 且多數產婦及其家屬過分相信剖宮產手術的安全性或不愿承受分娩痛苦等社會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對分娩方式的選擇, 而大部分產婦選擇再次剖宮產術, 因此, 對其手術風險和安全性的研究成為目前產科臨床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本研究對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取的瘢痕子宮再次妊娠且行剖宮產術產婦及非瘢痕子宮行剖宮產術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可知, 瘢痕子宮產婦手術時間和產后惡露持續時間均顯著延長, 術中出血量明顯增加, 且產婦術后子宮破裂及盆腔粘連發生率明顯提高, 結果說明, 瘢痕子宮可大大增加再次妊娠者行剖宮產術的手術風險, 且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提高, 因此, 產科臨床應嚴格把握剖宮產指征, 嚴密觀察其產程進展, 及時發現并處理難產問題, 加強陰道分娩的宣傳和講解, 并做好產婦的心理指導, 盡量鼓勵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采取陰道試產以最大限度的控制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率, 以利于降低手術風險, 保證母嬰安全。
[1] 陳廉, 張瀟瀟.瘢痕子宮妊娠分娩時機及分娩方式選擇.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0, 26(8):594-596.
[2] 陳宇清, 江亞濤.395例剖宮產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婦的產科處理方式探討.福建醫藥雜志, 2010, 32(3):28-29.
[3] 鄒敏, 劉正飛.492例瘢痕子宮妊娠分娩結局臨床分析.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 2011, 3(5):36-39.
[4] 楊桂香.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探討.河北醫學, 2013, 19(11):1639-1642.
[5] 錢慧.疤痕子宮再次妊娠二次剖宮產與非疤痕子宮剖宮產的對比研究.河北醫學, 2013, 19(6):824-8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046
2014-09-02]
536100 廣西合浦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