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龍 周 偉
(南京中醫藥大學三附院,江蘇 南京210001)
江蘇省正骨推拿名老中醫朱金山(1909—1995年),解放前曾在四川豐都開業行醫,名噪一時。行醫60個春秋,臨床經驗豐富,在治傷方面積累豐富經驗。1983年作為江蘇省的代表之一,參加了全國中醫骨科經驗交流會,被編入全國骨科名醫錄中。筆者隨師十余年。茲就平時侍診所得,整理成文,請同道指正。
朱金山老師生前任江蘇省運動創傷研究組三大顧問之一,朱金山老師不但在推拿學術上有許多獨特之處,而且在骨傷科方面承前啟后,形成了獨特的治療思想。他經常教導我們,就運動損傷而言,不外乎傷氣、傷血、傷筋、傷骨四類。但在運動損傷中,筋骨傷是最常見的。朱金山老師學術思想主要為“氣血瘀阻”學說,強調外傷的治療總原則為:善治其痛,先行其氣;善治其腫者,必活其血。初期治宜行氣、活血、化瘀為主,即所謂“留者攻之,結者散之”。中期治宜調和氣血為主,攻、散皆宜行之,即可采納內服和外敷藥物治之。后期治宜補益氣血、生新為主。另視傷情恢復情況予以辨證加以調理。
骨科治傷總的原則是:要治其痛必行其氣,治其腫必行其血。內損的瘀血存內,不外乎上、中、下三焦。瘀在上,用犀角地黃湯;瘀在中,用桃仁承氣湯;瘀在下,用抵當湯之類。虛人不可瀉也,宜補而和之,補而行之。外傷的初期,一般的扭挫傷則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外傷初期血管破裂,用凝固血管的冷敷法,減少出血和腫脹。冷則血停,熱則血行。而中后期則以熱而通,以通而動。并強調可靠而有效的固定,如果固定不佳則治療無效。還指出骨傷推拿以整復、固定、功能鍛煉和內外用藥為主要療法,既要注意骨傷,更要注意筋傷和內傷。
朱金山老師骨科治傷特色療法是骨折的內外治療和脫臼的手法整復。對于骨折和脫臼,他一貫主張要明確診斷,準確對位,可靠固定。他強調骨折的治療對位再好,固定不佳,會使骨折難以愈合。瘀血不祛,則新骨不生,甚則遺留殘疾或后遺癥。朱金山老師強調,初期以活血行氣為主,手法強調以輕松柔和;中期存在功能障礙或畸形,多以理順校正手法為主;后期為加速恢復,以標本兼顧為主。
朱金山老師重視治療骨折與脫位中的對線和對位要領,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首先強調準確的對位,良好的對線,可靠的固定。對位、對線準確加之有效固定方法取得良好療效。在朱金山老師60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對顳頜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肘腕髖關節脫位等關節脫位,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治療肱骨髁上骨折、尺橈骨雙骨折、橈骨遠端骨折、股骨頸骨折、髕骨骨折等有獨特的療效。對于骨折和脫位的治療強調功能康復和運動,對四肢骨折則重視患者治療后恢復正常生活問題。
朱金山老師自創的丸、散、膏、丹,一直為病人服務,在臨床上取得滿意療效。他的“活血丸”“損傷丸”“調氣丸”等內服藥,幾十年來一直廣泛應用于傷科、推拿科、內科常見病的治療;還有“活血散”“牡丹透骨散”等外用方也一直用于臨床。在外傷后局部疼痛腫脹、關節僵直、骨折、損傷、脫位的病人中應用,效果十分顯著。其中“牡丹透骨散”曾在20世紀90年代參加中國體育運動藥械展覽會并獲二等獎,在全國運動醫學界推廣運用。
1.內服藥:①活血湯(丸)。組成:桃仁10g,紅花10g,當歸10g,廣木香10g,桑枝10g,桂枝10g,香附10g等。制法: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功用:活血化瘀止痛。主治:損傷瘀血所致的疼痛諸癥。②調氣丸。組成:桃仁10g,青皮10g,穿山甲30g,紅花10g,陳皮10g,香櫞10g,佛手10g等。制法:共研末,煉蜜為丸。功用:調氣活血,消腫止痛。主治:傷后氣血阻滯,疼痛腫脹,傷風岔氣等。
2.外用法:①牡丹透骨散。組成:透骨草30g,防風10g,赤芍10g,紅花10g,牡丹皮10g,川續斷10g,杜仲10g等。制法:研粗末,袋裝。功用:祛風濕,清濕熱,通經絡。主治:跌打損傷,局部腫脹疼痛,關節強直等。②活血散。組成:劉寄奴10g,虎杖10g,生南星10g,土鱉蟲10g,羌活10g,獨活10g,桑寄生10g等。制法:共研細末,調成膏狀,外用。功用:活血祛瘀,消腫定痛。主治:損傷、骨折、脫位等。
朱金山老師將推拿療法與正骨手法緊密地結合治療疑難雜病。在治療久治不愈的肩關節脫位方面,取得滿意的療效。創立了治療肩關節脫位的2種方法:懸掛法、牽引法。對長期的骨折不愈合,采用手法加內服與外敷合治;同時還開展腰椎骨盆牽引與頸椎牽引術治療腰椎、頸椎間盤突出癥等,對中老年與小兒常見病的保健和體育運動員的治療及保健醫學進行了研究,開展了運動損傷治療與保健指導,均取得滿意的療效。
1.脫位:朱金山老師擅長關節的整復方法,以下頜關節、肘關節、肩關節、髖關節為主要治療范圍,尤以肩關節和下頜關節的整復為突出。他創立的肩關節脫位的幾種復位法具有獨特之療效,曾用梯子掛法治愈了陳舊性肩關節脫位,曾用肩扛法治療過肩關節脫位,下頜關節脫位的口腔外復位法也別具一格,深得病人的好評。
患者某,男,28歲。因右肩關節疼痛3h慕名就診?;颊?h前因受外傷撞擊致右肩關節疼痛,上舉及活動受限,在當地醫院檢查拍片示:右肩關節脫位,建議其采用手術治療,患者拒絕。后慕名就診,就診時,患者右肩關節呈“方肩”狀態,上舉困難,活動時疼痛加劇,予體格檢查:搭肩試驗(+)。
朱金山老師囑患者右肩放松,站立位面對朱金山老師背側,朱金山老師用自己右側肩部置于患者右肩腋窩下方,雙手抓患者右側手腕部。雙手用力向下牽拉,同時用右肩部向上頂扛患者右側腋窩,持續約3min,患者右肩有滑動感,遂復位成功。
2.骨折:朱金山老師主張用直線(眼力)與視線(X線)結合的整復法。
患者某,男,35歲,1981年11月18日因右手食指疼痛1d就診?;颊哂?d前跌倒,致右手食指疼痛、變形,后至就近醫院檢查,拍X線片示:右手食指遠端中段伸直型移位骨折,建議手術治療。患者拒做。由同事介紹,慕名就診。朱金山老師診斷后,予以手法復位,夾板固定,并予以中藥內服。于1982年1月21日拍片復查,整復成功,功能恢復正常。
1.朱金山老師強調骨科治傷要動靜結合,注意無創性治療與醫療有創性治療相結合的原則。
2.鼓勵患者以鍛煉來調整、恢復、促進傷科瘀傷的康復,即現代醫學所說的功能鍛煉法,“四分治療、六分功能”進行鍛煉及康復。
3.骨折在解剖學和病理學痊愈的治療要力求做到:斜型骨折要做牽引復位,橫型骨折要做到斷端與斷端吻合復位,病理痊愈和臨床痊愈相結合。
4.傷科臨床辨證施治以“氣調血和”為原則,而治療和康復則以“動靜結合”為主。
5.重視和強調醫者基本功要求,朱金山老師將推拿、正骨融入武術精華,強調基本功訓練。推拿正骨的醫生必經長期苦練“軟功”“輕功”“硬功”,才能產生臂、腕、指的彈力、拉力、推力,使三力合一在臨床中相得益彰。朱金山老師積極倡導將武術精華融入于正骨、推拿手法之中,相互滲透、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