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彭 華 王 晶 王亞輝
新年賀詞
2014年,已悄然走過。
在這一年,養豬人說的最多的,就是錢難賺了,豬難養了。其實,養豬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4年,國內豬價一反常態,在春節前便進入下跌的通道,為十年來首次旺季大跌,并且之后一直“跌跌不休”,在3月末4月初跌至谷底。進入5月份,豬價開始瘋狂上漲,但這次離奇上漲,業內人士多認為是雙匯、雨潤等大型屠宰企業聯合操作所致。在經歷一個月的短暫上漲后,豬價在5月底緩慢下行,6、7月份走向平緩,一直到2014年年底,生豬養殖持續虧損,歷史罕見。
2014年,養殖業新政頻出,堪稱法制之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探索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以防范生豬市場風險,引起舉國關注。《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施行,各地掀起養殖污染整治之風。《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管理辦法》出臺,獸藥亂用、濫用再添“緊箍咒”。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提升至國家層面和全局高度。
2014年,非農資本跨界養豬,再掀波瀾。繼高盛、德意志銀行、艾格菲、聯想、網易之后,恒大集團又計劃斥資千億進軍現代農業,并成立畜牧集團,從雞鴨鵝到牛羊豬,從飼養、加工到銷售,意欲打造多品種、全產業鏈的農業帝國。同為地產巨鱷的萬達集團也不甘示弱,投入10億,在貴州丹寨實施重點產業扶貧,涉足當地的土豬養殖行業。非農資本進軍養豬業,在帶來資金和技術的同時,也會帶來更多的標準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的創新理念,助傳統養豬業華麗轉身。
在不平靜的2014年,《中國豬業》雜志和養豬人一道走過,記錄了這一年的每一個“標簽”,披露事實,解讀政策,傳遞了眾多有價值的信息。
2015年,又“驚艷”登場。
2015年1月1日,史上最嚴《環保法》正式施行,違法排污的法律風險空前加大,越來越多的養殖企業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防污治污。
2015年,養豬業將面臨“新常態”。豬肉繼續增產空間有限,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增強,消費端對生產端的影響更趨明顯,疫情、突發事件等非傳統挑戰和風險日益增多。
告別難忘的2014年,面向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的2015年,《中國豬業》雜志將一如既往地同養豬人一起共同奮斗,以雜志為平臺,借助網站,微信等新媒體的力量,為養豬人做好服務工作。
本刊記者彭華王晶王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