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平
帕利哌酮緩釋片和阿立哌唑治療精神病的臨床療效及并發癥
劉衛平
目的 對精神病患者應用帕利哌酮緩釋片和阿立哌唑進行治療, 分析其臨床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方.68例精神病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4例。觀察組給予帕利哌酮緩釋片,對照組給予阿立哌唑, 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治療8周后,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PANSS評分為(45.1±3.7)分優于對照組(54.6±4.2)分,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帕利哌酮緩釋片和阿立哌唑治療均取得較好的效果, 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但派利唑酮緩釋片治療總體效果較好。
精神病;帕利哌酮緩釋片;阿立哌唑;療效;并發癥
臨床對精神病患者實施治療時, 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 但目前抗精神病藥物種類較多, 如何選擇一種更加有效且安全的藥物成為臨床醫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1]。帕利哌酮緩釋片和阿立哌唑均為非典型精神病藥, 阿立哌唑較為常用, 但并發癥較多, 而帕利哌酮緩釋片則具有較高的臨床治療有效率, 且并發癥較少。選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精神科收治的68例精神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對精神病患者應用帕利哌酮緩釋片和阿立哌唑進行治療, 分析其臨床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取得效果滿意,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精神科收治的68例精神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無明顯器質性疾病;無藥物依賴及濫用史患者;無妊娠、哺乳期婦女。其中, 男32例, 女36例, 年齡最小24歲, 最大69歲, 平均年齡(32.5±4.3)歲。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前1周對兩組患者實施停藥清洗。觀察組患者給予帕利哌酮緩釋片進行治療, 每日早餐后用溫開水吞服整片藥物.6 mg/d為起始劑量, 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每周每天增加3 mg,12 mg/d為最大劑量。對照組患者給予阿立哌唑進行治療, 每日早餐、中餐后進行口服,10 mg/d為起始劑量, 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每周每天增加5 mg,30 mg/d為最大劑量。在治療過程中, 患者不可濫用抗精神病藥物, 對于有睡眠障礙患者可根據情況服用苯二氮類藥物, 對于錐體外系反應患者給予苯海索等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2]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以供對比分析。以PANSS減分率為臨床療效評定標準:①基本治愈:PANSS減分率≥80%;②顯效:PANSS減分率為50%~79%;③有效:PANSS減分率為30%~49%;④無效:PANSS減分率≤30%。總有效率=(基本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8周后, 觀察組34例患者中治療基本治愈、顯效、有效、無效的患者分別為14例、11例、6例、3例,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1.2%, 對照組34例患者各項例數分別為12例、10例、7例、5例,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5.3%,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初期7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對照組9例出現不良反應,均為頭暈、月經紊亂、失眠、錐體外系反應等輕微不良反應,對癥處理后消失。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分別為(86.2±11.8)分、(45.1±3.7)分,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分別為(84.6±11.3)分、(54.6±4.2)分,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PANSS減分情況優于對照組,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作為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帕利哌酮緩釋片中活性成分是利培酮, 具有較高的滲透性, 可控釋給藥系統, 對藥物在胃腸內釋放進行緩解, 藥物活性會在24 h內平穩釋放, 保障患者血藥濃度可以平穩上升, 提高療效和耐藥性, 有效改善患者PANSS評分, 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3,4]。阿立哌唑是喹諾啉酮類衍生物, 同樣是新型抗精神病藥物, 是多巴胺D2受體、5-羥色胺1A受體部分激動劑, 同時5-羥色胺2A受體有拮抗作用, 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5]。對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8周后,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PANSS評分為(45.1±3.7)分優于對照組(54.6±4.2)分,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帕利哌酮緩釋片和阿立哌唑治療均取得較好的效果, 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但派利唑酮緩釋片治療總體效果較好。
[1] 魏曉云, 胡俊.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精神分裂癥30例.中國藥業,2013,22(5):64-65.
[2] 楊國平, 吳越, 顧君, 等.帕利哌酮緩釋片與阿立哌唑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2):185-186.
[3] 張洪新, 劉曉軍.帕利哌酮合并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老年精神分裂癥輕度認知功能障礙32例.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7):4329-4330.
[4] 何燕玲, 張明圓. 陽性和陰性綜合征量表(PANSS)及其應用.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7,17(6):353-355.
[5] 舒良, 蔡焯基, 吉中孚, 等.帕利哌酮緩釋片臨床用藥指導意見.中國新藥雜志,2011,20(16):1566-157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81
2015-02-12]
157000 黑龍江省牡丹江神經精神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