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慧
(江蘇省興化市戴窯中心衛生院,225741)
膝關節慢性滑膜炎是以膝關節腫脹、疼痛和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病。中老年人多見,女性多于男性。目前治療方法以臥床休息輔以適當的解熱鎮痛藥和穿刺抽液為主,其療效差,復發率高。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中藥熏洗結合中醫護理治療膝關節慢性滑膜炎33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有外傷或勞損史;多發于年老、體胖者;膝關節腫脹、疼痛,屈膝困難;浮髕試驗陽性。本組33例病例均為關節損傷而引起的非感染性滑膜炎,其中男性14例,女性19例;年齡最小43歲,最大69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年;有急性外傷史者9例,慢性勞損史24例;合并骨質增生者22例;曾行膝關節穿刺抽液、激素封閉治療19例。
1.中藥熏洗。主要藥物:黃芪20g,荊芥20g,防風20g,艾葉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海桐皮30g,威靈仙20g,五加皮20g,澤蘭葉20g。上藥加水3000~4000mL,浸泡煮沸5min后,將藥液置于足盆內,放至膝下,上方用毛巾罩住,利用蒸汽熏蒸10~15min,待藥液不燙時用毛巾蘸藥液濕敷患處10min。熏洗結束后用柔軟且吸水性強的毛巾擦干。每日1次,每劑藥可用2d,10d為1個療程,連續3個療程。
2.局部護理。取穴:血海、雙膝眼、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及阿是穴。操作方法:依次點揉上述穴位,每穴1~2min。術畢將患肢髖、膝關節各屈曲90°。醫者一手扶膝部,另一手握踝上。在牽引下搖晃膝關節6~7次,將膝關節充分屈曲,再將其拔直。動作要求輕柔、緩和,以防再次損傷滑膜組織[2]。
3.全身護理。①情志護理:膝關節慢性滑膜炎患者由于膝關節腫痛反復發作,病程纏綿,致其行動不便,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往往有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患者情緒變化,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康復治療的意義和作用,使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使其能夠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同時指導家屬多給予患者家庭關懷,使其心情舒暢。②飲食護理:飲食宜高營養、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宜進食溫熱性食物,可適當飲用藥酒,忌食生冷[3]。
4.健康指導:①注意患膝局部保暖,避免因受風寒濕冷的刺激而誘發;②囑患者膝關節腫痛明顯時作患側股四頭肌主動收縮鍛煉,以防肌肉萎縮,腫痛消失后作膝關節屈伸活動,防止或解除粘連[2];③禁止做上下樓梯、下蹲等過量的運動;④肥胖者需指導患者減輕體重,以便減輕膝關節負荷。
療效標準。痊愈:疼痛腫脹消失,關節活動正常,浮髕試驗陰性,無復發者;好轉:膝關節腫痛減輕,關節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癥狀無改善并見肌肉萎縮或關節強硬[1]。
結果:治療時間最短15d,最長30d,平均23d。按上述標準評定,痊愈25例,占75.8%;好轉8例,占24.2%。總有效率為100%。
膝關節慢性滑膜炎多為膝關節急性創傷性滑膜炎失治轉化而成或由膝關節慢性勞損所致,屬于中醫“痹證”范疇。中醫認為本癥系因膝關節受損,復感風寒濕邪,使患膝經絡閉阻,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其病程纏綿,反復難愈。治當祛風、散寒、除濕、舒經通絡[4]。方中黃芪合荊芥、防風益氣祛風;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威靈仙、五加皮祛風除濕;艾葉、澤蘭葉溫經散寒、活血消腫。諸藥合用行患部熏洗,使藥物透過皮膚直達病所,從而起到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患膝局部推拿有活血消腫、滑利關節之效。情志護理能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從上文可以發現,中藥熏洗結合中醫護理能有效促進膝關節慢性滑膜炎患者的康復,體現出中醫治療和護理膝關節慢性滑膜炎的優勢。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羅才貴 .推拿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3]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10.
[4]張伯臾 .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