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月相
(云和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云和 323600)
云和縣農業水環境治理與生態農業發展的探討
藍月相
(云和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云和 323600)
通過加強領導、制定規劃,積極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與排泄物資源化利用、畜禽生態養殖、種植業肥藥雙控減量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云和農業生產生態、資源利用高效、生產全程清潔、環境持續優化的生態農業發展格局。
農業;水環境治理;生態農業
文獻著錄格式:藍月相.云和縣農業水環境治理與生態農業發展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30-31,8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108
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笆晃濉币詠恚坪涂h緊緊圍繞浙江生態省建設,積極促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建設,堅持種植制度創新、資源開發、污染源控制和治理并舉,圍繞測土配方施肥、農藥減量控害、畜禽排泄物整治和農產品安全生產,轉變發展方式,減輕農業面源污染,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F將云和縣農業水環境治理措施和生態農業發展現狀總結如下。
1.1 創新種植模式促進農業增效
云和縣屬浙南山區,山多地小,造成本區域具有明顯的垂直性氣候差異,山區氣候特征明顯,形成了光、熱、水、氣不同的生態環境特點,為創新種植模式提供了生態環境條件。按照創新模式、產業循環發展的要求,推廣輪作、間作、套作等農作技術和農牧結合、糧經結合等農作模式,研究示范推廣了稻?魚﹙鴨﹚、耳﹙菌﹚?稻、稻田養鴨、稻田養螺(甲魚)、稻藥輪作、果藥套種等多種農作制度,年均推廣耳?稻輪作面積150 hm2,稻田養魚230 hm2,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其中耳?稻輪作栽培模式、浙貝?水稻模式分別獲麗水市十佳和十佳優秀農作制度新模式。
1.2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
根據減少農業投入品減輕農業污染的要求,實行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和清潔化生產,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規范農業生產和使用農業投入品。云和縣年均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5 340 hm2,占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7 314 hm2的73%。推廣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和水稻統防統治面積1 600 hm2,通過推廣應用生物、低毒、低殘留農藥,2013年化學農藥單位面積使用量較常規減少20%左右,病蟲危害損失率下降5%以下。據調查,水稻統防統治實施區全年平均用藥防治3次,667 m2農藥用藥量(有效成分)為258 g,常規區全年平均防治5次,農藥用藥量為319 g;水稻統防區平均節約工資84.1元;統防統治區平均667 m2水稻產量497 kg,比常規區增產9%;水稻統防統治實施區比常規區667 m2節本增效124.5元。
1.3 提高農產品質量積極“三品一標”認證
按照質量安全、環境生態的要求,實行農產品安全、綠色生產。以提升品牌公信力為主題,圍繞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加強“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企業生產管理、產品認證和證后監管開展工作,實行“三品一標”(一標指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2013年,云和縣通過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整體認證)1 160 hm2,通過“三品”認證的農產品5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4個、有機食品1個。開展“三上墻、兩規范”,即安全責任制度、內檢員責任制度、質量安全承諾書要上墻,生產記錄、農資管理要規范。
1.4 做好畜禽糞便處理促進畜禽清潔養殖
為進一步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加快推進“五水共治”,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根據云和縣委《關于全面實施“河長制”進一步加強水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的實施意見》要求,編制了《云和縣生態畜牧業發展規劃》,調整了云和縣畜禽養殖禁養區和限養區,出臺《云和縣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按照畜禽養殖“減量化、規?;?、生態化、無害化”的原則,對全縣范圍內的所有畜禽養殖場進行整治。通過建設沼氣池或格柵式厭氧沉淀池,利用農田、園地、林地等就地和異地消納畜禽排泄物等措施,使沼液和污水進入氧化塘,畜禽養殖場達到了雨污分流、干糞收集、固液分離等生產工藝標準。逐步實現養殖場排泄物達標排放。
1.5 推進農村沼氣建設和沼液(渣)綜合利用
近年來,云和縣積極推廣農村沼氣建設,把農村沼氣項目與“千萬工程”、村莊整治工程、農村污水治理等緊密結合,實現了項目資金效益最大化,以“一池三改”(沼氣池建設與改造圈舍、改造廁所、改造廚房同步設計、同步施工)的模式推進農村沼氣建設。到2013年底,全縣共建沼氣2 543戶,服務網點31個。年處理養殖污水15.3萬t,年產沼氣100萬m3,年提供沼渣沼液肥2.5萬t。通過引導和扶持養殖戶走向養殖?沼氣?種植為主要模式的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道路,沼渣沼液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為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1.6 實施生態循環農業項目促進生態農業發展
為進一歩促進生態農業發展,推動農業生產規?;?、產業標準化和經濟生態化。農業部門積極爭取生態循環農業項目,2012-2013年向浙江省農業、財政廳爭取生態循環農業項目11項,爭取項目資金280萬元,2014年儲備生態循環項目5項。通過項目實施,提高了云和縣畜禽排泄物、作物秸稈、食用菌廢菌棒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規模畜禽養殖場排泄物綜合利用0.7萬t,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2.56萬t。
2.1 加強組織領導
云和縣農業部門成立農業水環境污染治理領導小組,農業局領導任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加強對縣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領導。以農業生態能源辦公室為主,成立農業治水辦公室,農作站、質監、畜牧等相關專業的技術骨干為成員,負責規劃、指導全縣農業治水各項工作。
2.2 制定方案整治農業水污染
根據浙江省農業系統水環境治理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及云和縣水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結合云和農業發展實際,制定云和縣農業水環境治理實施方案,明確今后一段時期農業治水目標、任務及措施,有計劃地開展農業水環境治理。
2.3 政策激勵積極推進農業水環境治理
2007年以來,云和縣出臺的云和縣糧食生產意見,明確對水稻開展統防統治給予600元· hm-2補貼,對全年統防統治33.3 hm2以上的合作組織財政再給予150元·hm-2的獎勵,有力地推進了統防統治工作和農藥減量控害技術的應用。云和縣政府出臺了《云和縣農業產業水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關于全面實施“河長制”進一步加強水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的實施意見》《云和縣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等政策措施,有力地推進了水環境保護和治理,通過畜禽養殖污染整治,使畜禽養殖逐步達到水污分流、干糞收集、固液分離等工藝標準。
2.4 加大宣傳力度,發揮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
認真總結和宣傳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好做法、經驗和好模式,以生態循環項目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生態循環示范項目輻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的健康發展。
通過農業水環境治理,云和縣農業生態環境得到了優化,農業生產逐步向標準化、生態化、減量化方向發展。但化肥和農藥的不合理使用,畜禽養殖場、中小企業、農村居民生活污水和污染物亂排放,農業廢棄物亂丟棄現象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在今后農業生產中,應緊扣生態農業、美麗田園建設目標,以治水倒逼農業轉型升級,以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與排泄物資源化利用、畜禽生態養殖和種植業肥藥雙控減量為主抓手,積極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統防統治項目,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推行秸稈還田,通過治水全力推進養殖污染全面治理,化肥農藥逐步減量,著力形成產業布局生態、資源利用高效、生產全程清潔、環境持續優化的生態農業發展新格局。
[1] 藍月相,董益坤,俞慧玲.山區梯田生物多樣性種養配套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4,346(7):1079-1081.
[2] 邱建軍,張士功,李哲敏,等.農業生態環境安全與生態農業發展[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5,155(6):42-46.
[3] 王如松,蔣菊生.從生態農業到生態產業:論中國農業的生態轉型[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1,15(5):7-12.
[4] 趙國杰,杜翔,馮林安.基于循環經濟模式下的生態農業發展研究[J].生態經濟,2006,172(8):109-111.
(責任編輯:張才德)
X 52
A
0528?9017(2015)01?0030?02
2014?11?12
藍月相(1964-),男,畬族,浙江云和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E?mail:lyx96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