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斌
(湖州中等衛(wèi)生專業(yè)學校,浙江長興 313100)
金銀花腋芽快速繁殖體系探討
任 斌
(湖州中等衛(wèi)生專業(yè)學校,浙江長興 313100)
以金銀花試管苗帶腋芽莖段為外植體,應用L16(45)正交試驗設計,優(yōu)選出金銀花腋芽擴繁的培養(yǎng)基。結果表明,金銀花經(jīng)腋芽擴繁的最佳培養(yǎng)基是B5+NAA 0.05 mg·L-1+BA 2.0 mg·L-1+GA31.0 mg· L-1,繁殖系數(shù)達4.1。
金銀花;腋芽;快速繁殖
文獻著錄格式:任斌.金銀花腋芽快速繁殖體系探討[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5,56(1):56-5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117
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為我國傳統(tǒng)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之功效,被譽為中藥中的青霉素,近年來由于我國先后經(jīng)歷了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疫情,防疫形勢嚴峻,金銀花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傳統(tǒng)的無性繁殖方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金銀花需求量的快速增長。對于金銀花快繁體系的研究,國內外已有一些報道。Suk等[1]以金銀花的合子胚為外植體,利用合子胚衍生的胚性細胞建立了細胞懸浮培養(yǎng)體系,再經(jīng)體細胞發(fā)生途徑再生為植株;宋振巧等[2]對中花1號金銀花進行組培研究,經(jīng)愈傷組織和叢生芽誘導,建立快繁體系;李景剛等[3]以金銀花的嫩枝梢為外植體,經(jīng)愈傷組織和叢生芽誘導建立快速繁殖體系;李軍等[4]以在平邑縣發(fā)現(xiàn)的金銀花自然變異優(yōu)良品種紅河金銀花為材料,建立了腋芽快繁體系。經(jīng)愈傷組織誘導途徑而再生的植株,由于細胞變異等原因,會產生變異植株,在遺傳穩(wěn)定性上不如經(jīng)腋芽再生的植株。已報道的金銀花快繁體系的繁殖系數(shù)也不是很高[5-6]。
正交設計與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作為選擇最佳試驗方案的有效工具,能同時考察多因素對試驗的影響,常用于植物快繁體系的研究[7-8],但在金銀花的快速繁殖研究中鮮見報道。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個更穩(wěn)定、高效的金銀花快速繁殖體系,應用L16(45)正交試驗,進行金銀花腋芽快速繁殖體系的研究,為金銀花的快速繁育提供參考。現(xiàn)將有關金銀花快速繁育的試驗結果總結和報道如下。
1.1 材料
以金銀花為外植體,在B5空白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30 d,以所得試管苗作為試驗材料。
1.2 處理設計
通過L16(45)正交試驗設計,研究6?BA,NAA,IAA,GA3不同外源激素對金銀花腋芽擴繁的影響。1-4水平BA因素分別為0.50,1.00,2.00和4.00 mg·L-1;NAA因素分別為0.00,0.05,0.10和0.50 mg·L-1;IAA因素分別為0.00,0.50,1.00和2.00 mg·L-1;GA3因素分別為0.00,0.20,0.50和1.00 mg·L-1。
以金銀花帶腋芽莖段為外植體(去除葉片),每瓶接種5個,每處理接種5瓶。25℃下全光照培養(yǎng)40 d后,測定每瓶的腋芽數(shù)目,求平均值。
2.1 腋芽數(shù)
各處理組的每瓶平均腋芽數(shù)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jù)直觀分析表明,腋芽增殖效果最好的是處理10,達20.6個,即培養(yǎng)40 d后,繁殖系數(shù)達4.1。極差分析表明,4個因素對腋芽擴繁的影響大小依次為NAA>BA>GA3>IAA,其中NAA對繁殖系數(shù)影響最大。
為了更好地反映各處理因子對腋芽繁殖的影響,以便尋求腋芽擴繁的最佳培養(yǎng)基組,對表1試驗結果作進一步方差分析。結果表明,4個因素對腋芽擴繁的影響大小依次為NAA(F=7.185?)>BA(F=5.344)>GA3(F=0.898)>IAA(F=0.698),其中NAA對腋芽擴繁有顯著影響。腋芽擴繁的最佳培養(yǎng)基為B5+NAA 0.05 mg·L-1+BA 2.0 mg·L-1+GA31.0 mg·L-1,繁殖系數(shù)達4.1。
2.2 試管苗
獲得的叢生腋芽再在生根培養(yǎng)基B5+NAA 0.05 mg·L-1+IBA 0.4 mg·L-1+MET 0.5 mg· L-1培養(yǎng)30 d后,即可獲得形態(tài)正常的試管苗。
圖1中a是金銀花單個腋芽在擴繁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40 d后的生長情況;b是擴繁苗在生根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40 d后生長情況。由圖可知,試管苗形態(tài)正常,生長旺盛,根系發(fā)達,有利于后期的移栽成活。
試驗應用L16(45)正交試驗建立金銀花快繁體系,結果表明,腋芽擴繁的最佳培養(yǎng)基為B5+NAA 0.05 mg·L-1+BA 2.0 mg·L-1+GA31.0 mg· L-1,繁殖系數(shù)達4.1,獲得叢生腋芽在先前研究建立的生根培養(yǎng)基B5+NAA 0.05 mg·L-1+IBA 0.4 mg·L-1+MET 0.5 mg·L-1培養(yǎng)30 d后,即可獲得形態(tài)正常的試管苗。以上研究為下一步金銀花多倍體育種和優(yōu)良品種的工廠化育苗打下了基礎。
[1] Kim S W,Oh S C,In D S,et al.High frequency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plant regeneration in zygotic embryo cultures of Japanese honeysuckle[J].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2003,72:277-280.
[2] 宋振巧,陳為序,王建華.金銀花開花與繁育特性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2,44(1):32-34,38.
[3] 李景剛,孫滿芝.良種金銀花的組培快繁技術研究[J].山東林業(yè)科技,2004(6):36-37.
[4] 李軍,喬元偉.紅河金銀花的組培快繁技術[J].山東林業(yè)科技,2000(3):41-42.
[5] 劉偉,和兆榮,周厚高.金銀花組織培養(yǎng)初報[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8):99-101.
[6] 王文靜,王鵬,李偉強.紅金銀花組培快繁技術研究[J].北方園藝,2013(18):100-102.
[7] 魏翠華,秦建彬,謝宇,等.應用正交設計法優(yōu)選臺灣金線蓮快繁培養(yǎng)基[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4):114-117.
[8] 孫周平,褚麗敏,洪仁偉.正交設計在刺五加組織培養(yǎng)中的應用[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4):85-88.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567
B
0528?9017(2015)01?0056?02
2014?10?24
湖州市科技局項目(2013GY31)
任 斌(1981-),男,講師,碩士,從事中藥組織培養(yǎng)及優(yōu)良品種培育研究工作。E?mail:hzwxr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