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軍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河南開封475000)
·臨證經驗·
經方治療惡性腫瘤放化療副作用的臨證心得
劉麗軍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河南開封475000)
放化療副作用經方臨床治驗
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悉,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估計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8550人,也就是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作為惡性腫瘤重要的治療手段的放化療在治療腫瘤的同時,不可避免會出現諸如放射性肺炎、膀胱炎,化療藥物相關性惡心嘔吐、腹瀉、手足麻木等副作用,嚴重影響放化療的持續進行,甚至惡化病情,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傷寒雜病論》所載方藥,因其藥少、力專,驗之臨床,效如桴鼓而著稱,稱為“經方”。筆者在臨床中運用經方治療惡性腫瘤放化療副作用,每每獲得滿意療效。現將具體心得介紹如下。
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胸部惡性腫瘤(如肺部、縱隔腫瘤、食管癌、乳腺癌、惡性淋巴瘤等)在放療期間或放療后,在放射野內正常肺組織受到損傷引起的炎癥反應。輕者出現刺激性咳嗽,并發感染后可出現咳嗽、發熱,或伴胸悶、胸疼、心慌、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放射性肺炎晚期可導致廣泛性肺纖維化,損害呼吸功能,甚至造成呼吸衰竭[1]。西醫多采用激素及抗生素等藥物對癥處理,療效往往不盡如意。中醫認為肺為嬌臟,放射線為熱毒之邪,胸部放療極易耗傷肺陰,而現胸悶、咳嗽、氣短等肺陰虛的癥狀,臨床中常選用麥門冬湯加減治療放射線肺炎,療效可靠。
驗案舉例:患某,女性,67歲,主因“左乳腺癌術后14年,間斷刺激性咳嗽1月”就診。患者14年前因左乳腺癌行改良根治術,術后行CAF方案化療,后行放療,1月前因刺激性咳嗽,前往市某醫院行胸CT示雙上肺炎癥征象,抗感染治療無效,尋求中醫治療。刻診:患者形體偏胖,乏力懶言,間斷胸悶、氣喘,刺激性咳嗽,咯白黏痰,喑啞,咽喉如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口干咽燥,舌質嫩紅,苔少,脈細數。辨為肺胃陰虛證,方用麥門冬湯加減。具體用藥:麥冬30 g,太子參15 g,清半夏9 g,枇杷葉15 g,玉竹10 g,石斛10 g,蟬蛻10 g,木蝴蝶10 g,厚樸6 g,炙甘草10 g,水煎服。3劑后胸悶、咳嗽、喑啞癥狀明顯減輕,繼續服用6劑后,上述癥狀消失,病情好轉出院。
按語:中醫認為肺為華蓋,居胸中,清虛而嬌嫩,極易受外邪侵襲后受損。該患者因乳腺癌術后行放療治療,必然出現放射線熱毒之邪侵襲肺臟,耗傷肺陰,臨床表現為胸悶、氣喘、刺激性咳嗽、喑啞等放射性肺炎癥狀,結合舌脈,辨為肺胃陰虛證,以滋陰潤肺為治則,選自《金匱要略》方麥門冬湯加減,其中麥冬甘寒清潤,既養肺胃之陰,又清肺胃虛熱為君;太子參益氣生津,枇杷葉清肺氣、降肺火、止咳化痰,玉竹、石斛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為臣;木蝴蝶、蟬蛻清肺利咽開音,半夏、厚樸行氣散結,降逆化痰,炙甘草滋喉潤肺,兼以緩急解痙共為佐使。諸藥合用,發揮滋陰清熱、潤肺化痰之效。
放射性膀胱炎多發生于盆腔腫瘤(如輸尿管癌、前列腺癌、子宮頸癌等)、睪丸腫瘤及直腸腫瘤的放射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后,其發生時間多在放療1~4年之間。臨床表現輕者可有尿頻、尿急、尿痛,重者則伴有反復的血尿發作,嚴重者可導致膀胱陰道瘺[1]。現代醫學主要以抗炎止血為原則對癥治療,失血過多則給予輸血處理,療效往往不滿意。中醫認為放射線為熱毒之邪,盆腔腫瘤局部照射,導致灼傷膀胱血絡,水熱互結,而出現渴欲引水,心煩不眠,尿頻、尿急、尿痛,甚者反復血尿。臨床中采用豬苓湯合小薊飲子加減治療放射性膀胱炎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
驗案舉例:患某,女性,85歲,主因“左輸尿管癌術后6年,肉眼血尿半年”入院。患者左輸尿管癌術后6年,放療治療1年后,出現肉眼血尿,曾行介入栓塞治療效果欠佳,半年來肉眼血尿加重,導致重度貧血,血紅蛋白(HB)39 g/L,需輸去白紅細胞懸液等維持治療。既往冠心病病史20余年,腦梗死病史8年。刻診:患者形體消瘦,面色蒼白,精神亢奮,間斷肉眼血尿,失眠多夢,口干喜飲,舌質暗紅,苔薄白,脈細數。辨證為陰虛熱瘀證,方選豬苓湯合小薊飲子加減治之:豬苓10 g,茯苓10 g,阿膠珠10 g,澤瀉15 g,當歸10 g,小薊10 g,藕節碳10 g,蒲黃碳10 g,淡竹葉10 g,仙鶴草30 g,白茅根30 g,水煎早晚分服。先后服用15劑,血尿停止,復查血常規示HB 97 g/L,患者病情穩定出院。出院后繼續上述藥物鞏固治療,1月后復診,未再發生肉眼血尿。
按語:放射性膀胱炎因放療熱毒之邪灼傷膀胱血絡,形成陰虛熱瘀結聚于下焦而發病。該患者因輸尿管癌術后放療導致常年尿血不止,合并冠心病、腦梗死,西醫止血則易形成血瘀不利于冠心病及腦梗死,且介入治療效果欠佳。結合癥狀與舌脈,辨為陰虛熱瘀證,治療上選《傷寒論》豬苓湯合《玉機微義》小薊飲子加減。方中以豬苓、茯苓滲濕利水為君;白茅根、淡竹葉、澤瀉涼血止血,通利小便,泄熱于下為臣;更以阿膠珠、當歸滋陰生血,仙鶴草收斂止血,又名“脫力草”,兼具補虛強壯作用,小薊、藕節碳、蒲黃碳藥串合用加強止血之功效為佐。諸藥合用,利水而不傷陰,滋陰補虛而不戀邪,涼血止血而不致瘀,使水氣去,邪熱清,陰液復,形體壯,血尿止而諸癥自除。
隨著新型化療藥物如伊利替康、紫杉烷類、靶向藥物索拉菲尼等的不斷應用,化療相關性腹瀉也逐年增多。腹瀉不但會引起水/電解質紊亂,而且對患者的體質和生活質量影響較大,甚至導致化療不能順利實施和藥物劑量的提高,降低患者生存期。“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景岳全書·泄瀉》),化療相關性腹瀉多則之于化療藥物損傷脾胃,脾胃既傷、運化失職,水谷不歸正化,下趨大腸而發病。特別是虛寒性體質或多次化療、久病或年老手術后的患者更為多見,臨床中以溫陽健脾為治則,方選吳茱萸湯加減,多取佳效。
驗案舉例:患某,男性,54歲。肝癌肝動脈栓塞化療術后6年,服用索拉非尼后4年,間斷腹瀉癥狀經服用易蒙停后均能得到改善。本次服用索拉菲尼后再次出現腹瀉不止,服用易蒙停效果欠佳。伴乏力懶言,四肢欠溫,面色發青,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辨為肝脾虛寒證,方選吳茱萸湯加減。具體方藥:吳茱萸10 g,黨參10 g,當歸10 g,高良姜10 g,肉桂6 g,生姜15 g,大棗10枚,水煎,少量頻服。當晚腹瀉癥狀減輕,次日腹瀉停止。
按語:索拉菲尼系一種多靶點Raf激酶抑制劑,首個主要針對Raf激酶的多靶點治療的抗腫瘤口服藥物[2]。據索拉菲尼易致腹瀉、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副作用表現來看,該藥當屬中藥寒涼之品。該患者長期服用索拉菲尼,可認為過食寒冷,從而導致肝脾受損,肝失疏泄,脾失健運,運化失司,四肢失養,而現肢厥、泄利。吳茱萸湯系《傷寒論》中主治肝胃虛寒證方藥,其中吳茱萸溫肝暖胃,散寒降濁為君;生姜辛散寒邪,加用高良姜、肉桂,以增暖脾溫腎,兼以疏肝之功為臣,黨參、當歸、大棗補益氣血,共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溫腎止瀉之功。
手足綜合征是手掌—足底感覺遲鈍或化療引起的肢端紅斑性皮損,主要由細胞毒性化療藥物引起。特征表現為麻木、感覺遲鈍、感覺異常、麻刺感、無痛感或疼痛感,皮膚腫脹或紅斑,脫屑、皸裂、硬結樣水泡或嚴重的疼痛等。具體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研究提示加用大劑量維生素B6、環氧合酶2抑制劑及局部涂搽尿素霜等可預防或減輕手足綜合征的嚴重程度,但根本的治療措施仍是化療藥物減量甚至停藥[3]。《黃帝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腫瘤患者多為正氣不足、癌毒內生的本虛標實,且化療藥物乃大毒之品,易損陽氣,致使元陽虧虛,溫煦推動乏力,不能達于四末,營血虧虛不能充盈絡脈,遇寒則凝滯,而現手足麻木或疼痛等癥狀。故臨床中選用益氣通經、活血通痹之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效如桴鼓。
驗案舉例:患某,男性,50歲,結腸癌術后2月,XELOX方案化療后出現神疲乏力,面色蒼白,手足麻木不適感,偶有針刺樣疼痛。辨為氣虛血滯證,方選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具體方藥:黃芪30 g,桂枝15 g,赤白芍各10 g,當歸10 g,川芎10 g,雞血藤30 g,生姜10 g,大棗10枚,水煎服。3劑后,神疲乏力、手足麻木刺疼感明顯減輕,上方加減繼續鞏固6劑后手足麻木刺疼癥狀完全消失。
按語:卡培他濱所引起的肢端紅斑性皮損病變當屬中醫學“血痹”范疇。黃芪桂枝五物湯出自《金匱要略》,方中黃芪甘溫補氣,桂枝散風寒而溫經通痹,黃芪合桂枝補中有通;芍藥養血和營而通血痹,使營陰充足,血脈通行,加用當歸、川芎及雞血藤,增加養血和營通痹之功,生姜與大棗合用兼具調營衛、健脾和中,諸藥合用,共達溫陽理氣、養血活血、通絡蠲痹之功效。
惡心嘔吐是惡性腫瘤患者化療過程中最常見、最令患者痛苦的不良反應之一,發生率高達80%~90%。惡心嘔吐作為人的一種本能保護性反應,人體誤服了有毒物后惡心、嘔吐可以幫助排出毒物。化療藥物對人體來說也是一種毒物,因此也會引起惡心、嘔吐[4]。惡心嘔吐會影響正常的飲食攝入,嚴重的可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營養不足等。嚴重的嘔吐可使患者推遲或拒絕接受進一步治療,從而導致化療失敗,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甚至使病情加重和進展。因化療藥物所導致的惡心嘔吐是多因素介導的,單一用藥很難阻止所有機制,目前多采用5-羥色胺3受體拮抗劑聯合地塞米松治療,但容易出現便秘、血糖升高等不良反應和增加患者經濟負擔。中醫認為“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臨證指南醫案》),脾氣升,則水谷之精微得以輸布;胃氣降,則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化療藥物系大毒之品,易損脾胃,致使脾胃升降失司,出現惡心、嘔吐。故臨床以降逆止嘔、益氣和胃為治則,方常用旋覆代赭石湯加減,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止吐療效。
驗案舉例:患某,男性,67歲,確診肺鱗癌半月,行GP方案化療第3日出現Ⅲ度嘔吐癥狀,食欲減退,聞飯味即吐,舌質淡、苔白膩,脈滑細。辨為脾胃虧虛證,方選旋覆代赭石湯合丁香柿蒂散加減。具體方藥:旋覆花15 g,代赭石10 g,黨參10 g,清半夏10 g,生姜15 g,茯苓10 g,炒白術10 g,丁香10 g,柿蒂10 g,炙甘草6 g,水煎少量頻服。2 d后嘔吐癥狀明顯減輕。此后每次化療同期給予上述方藥加減預防性應用,飯后1 h服用,未見明顯化療所致的嘔吐癥狀。
按語:順鉑系DNA重金屬烷化劑,適用于大多數腫瘤的化療藥物,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出現嚴重的惡心、嘔吐(包括急性及延遲性)[5]。《傷寒論》中旋覆代赭石湯為和胃降逆、化痰下氣之劑。用于治療表解之后脾胃氣傷、運化失權、痰飲內生,中焦升降失和、胃虛所致的痰氣痞證,與惡性腫瘤化療期間出現的胃腸道反應之證相吻合,故在臨床用此方防治惡性腫瘤化療相關性嘔吐療效頗佳。故方中以參、苓、術、草,益氣健脾;旋覆花,降胃氣以除嘔逆;代赭石,質重沉降、善鎮沖逆,丁香、柿蒂為止嘔降逆的常用藥對,聯合旋覆花、代赭石,增強止嘔降逆之功效;生姜、半夏溫化痰飲,降逆止嘔,且半夏與姜二者配伍一降一散,共助降逆止嘔之功;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發揮和胃降逆,化痰止嘔之功。
[1]劉亞嫻.中西醫結合腫瘤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138,140.
[2]曾益新.腫瘤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452.
[3]李萍萍,任軍.腫瘤常見癥狀的中西醫處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94.
[4]湯釗猷.現代腫瘤學[M].2版.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463.
[5]劉云鵬,李智.臨床腫瘤學手冊[M].6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2:54.
R730.59
A
1004-745X(2015)11-2058-03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5.11.064
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