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我,毛賽飛,陳昌鳳
(1.泰順縣筱村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浙江泰順 325503;2.泰順縣農業局,浙江泰順 325503)
淺論泰順整建制推進統防統治的做法與成效
吳振我,毛賽飛,陳昌鳳
(1.泰順縣筱村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浙江泰順 325503;2.泰順縣農業局,浙江泰順 325503)
從2007年以來,筱村鎮在原來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基礎上,由泰順縣永豐植保專業合作社牽頭開展整建制統防統治試點工作。主要介紹泰筱村鎮在開展整建制推進統防統治上的一些做法與取得的成效。
整建制推進;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泰順
文獻著錄格式:吳振我,毛賽飛,陳昌鳳.淺論泰順整建制推進統防統治的做法與成效[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9):1446-144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933
筱村鎮是泰順縣糧食生產和農業特色大鎮。全鎮總人口3.7萬人,總戶數1.16萬戶,擁有耕地1 060 hm2,基本上是一家一戶分散的農業生產模式。近年來,隨著農村青壯勞動力外出經商或打工,務農勞動力出現結構性短缺,使得病蟲害防治這一糧食生產過程中用工較多、強度較大、技術要求較高的環節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針對這些情況,泰順縣永豐植保專業合作社牽頭大力推進以散戶為主的整建制統防統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1 宣傳示范引路,促進統防統治基本達到全覆蓋
泰順縣永豐植保專業合作社是泰順縣首家植保專業合作社,于2007年3月設立并開展服務。由于筱村鎮耕地面積分散,戶均種植規模小,最初在農戶中推進統防統治也遇到一些阻力。在泰順縣和筱村鎮政府及植保部門的指導下,合作社做了大量宣傳示范工作。印發《致參加統防統治農友的一封信》;在村莊、田園懸掛宣傳橫幅;組織農技人員、村兩委干部、合作社社員及示范農戶,深入農戶、田間宣傳;通過觀摩會、培訓會以及電視臺、農業信息網、農民信箱等進行宣傳;努力營造統防統治工作的良好氛圍。2007年合作社實施統防統治服務面積100.7 hm2。2013年統防統治服務面積757.1 hm2。6年間統防統治服務面積增長了6.5倍,全鎮水稻統防統治基本達到全覆蓋。
1.2 行政推動為主,推進整建制統防統治開展
為推進統防統治工作的有序開展,筱村鎮成立了以分管農業副鎮長為組長,由責任農技員、駐村指導員、植保合作社負責人、村兩委主要干部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與實施小組,齊抓共管,層層落實責任。依托村農村基層組織兩委的核心作用,以行政村為單位,由村兩委組織發動,促成合作社與農戶簽訂統防統治服務協議,形成逐村推進的格局。
合作社從2007年開展統防統治工作以來,服務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9月注冊永豐服務品牌。目前合作社社員148人,擁有服務隊成員210人。合作社按照“農民自愿、政府支持、市場運作、管理規范”的原則,以市、縣植保站為技術依托,實施統一防治人員、統一防治時間、統一防治藥械、統一防治配方、統一施藥技術、統一防治檢查的“六統一”服務。作業環節上,做到合理安排人員、器械。對于地勢較平田塊,每防治組6位機手配6臺機械,并配套2人配藥、4人挑水;對于山高路陡的田塊,每防治組1位機手配1臺機械,并由1人跟隨配藥挑水。每臺機械日作業量可達1.67~2.00 hm2。建立統防統治田間檔案。每個服務隊把服務的農戶數、面積、用藥情況、防治時間、機型、用水量、天氣、作物生長期和防治效果等記錄在案,形成植保服務的可追溯機制。
1.3 融合綠色防控,提升統防統治技術到位率
合作社在統防統治的基礎上融合綠色防控技術,在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的幫助下,在長垟村建立67.33 hm2的稻田綠色防控示范片,選用抗病品種,開展大棚集中育秧;推廣燈光和性誘劑誘殺害蟲技術,每2.00~3.33 hm2安裝1盞太陽能殺蟲燈、0.07 hm2投放1個害蟲性誘捕器;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設立綠色防控區、農民自防區和不防治對照區,在每次防治前后,開展定點不定期調查,及時掌握病蟲發生動態。開展績效評估,調查綠色防控防蟲效果和保護生態、減少農藥用量、挽回產量損失、投入產出比等,全面評估綠色防控成效。堅持無病蟲不治,不達標不治的原則,依托市、縣植保站,以及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的技術支持和工作指導,借助長垟村病蟲測報點的有利條件,及時掌握水稻病蟲害發生動態,按照縣植保站的農藥配方和防治技術進行規范操作,保證防治技術到位。在防治作業完成后,及時組織各小組對服務片區進行施藥質量、防效抽查,并對不達標的田塊進行補治,以確保達到滿意的防治效果。全面推行水稻重大病蟲綜合防治和農藥減量控害技術[1],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高效低毒環境友好新農藥。
2.1 促進植保社會化服務
通過整建制推進統防統治,形成了農民種田我服務,農民打工我管田的服務模式。不僅解除了全鎮三分之一以上外出農民田間管理的后顧之憂,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保障糧食正常生產;而且也有利于促進農業社會化、專業化服務業態發展,提高病蟲害防控組織化程度。
2.2 促進糧食增產增收
整建制推進統防統治以來,改變了以往病蟲害防治農戶單打獨斗、防治不及時或重復防治等現象,有效促進了糧食增產增收。據2010-2013年調查資料測算,實施統防統治區與非實施區相比,減少農藥防治次數1.23次,減少農藥用量3.435 kg· hm-2,減少農藥費用343.5元·hm-2,節省人工費用351元·hm-2,增產稻谷886.5 kg·hm-2,增收3 719元·hm-2。4年間統防統治區累計增收1 063萬元,增產增收效果十分顯著。
2.3 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
據2010-2013年調查統計,相比2007年全鎮農田用藥量減少一半以上。統防統治在選藥、用藥上更加科學合理,農田用藥總量減少,高殘留農藥使用得到控制,有效減少了農產品中農藥殘留,促進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2.4 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統防統治區農藥包裝物及時收回,有效減輕了農業面源污染;同時,統防統治區減少用藥次數和用藥量,有效控制高(劇)毒和菊酯類農藥,保護了天敵,從而使農田生物種群結構起了變化,自然控害能力提升,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3.1 政府推動是做好整建制統防統治工作的關鍵
在統防統治推進上,各級政府參與宣傳發動、加強技術指導、實施全程監管,讓廣大農民群眾親身感受到政府對農業生產的重視;落實統防統治補助政策,讓參與統防統治的農戶得到實惠,也調動了自防農戶的參與積極性;重視對服務組織的培育指導,提高了服務組織防治實效和工作積極性,促進了服務組織健康良性發展。
3.2 合作社服務組織是做好整建制統防統治工作的基礎
合作社服務組織是統防統治工作開展的核心,主體強大才能保證統防統治順利實施。加強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的隊伍能力建設,打造能打勝仗、技術過硬的專業化防治隊伍,才能切實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才能使整建制統防統治順利推進。
3.3 科學防治是做好統防統治工作的保障
統防統治工作的推進,得益于各級農業植保部門病蟲害發生趨勢的科學判斷、病蟲監測成果的支持,以及先進植保藥械的推廣應用。有了植保專家制訂的防治策略、防治方法、操作規程,有了技術、器械的支撐,植保組織才能有底氣去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才能做到科學防治。
幾年來整建制統防統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將積極拓展服務功能,探討、實踐跨鄉鎮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逐步擴大防治服務面積;實現服務業務多元化,開展楊梅、茶葉等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增加防治作物種類;開展集中育秧、插種、收割、烘干、貯藏等服務,逐步拓展服務內容。同時,完善發展組織自身,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內部運行機制,促進合作社規范運作;落實服務人員意外保險,解決后顧之憂,確保隊伍穩定;加強隊伍與裝備建設,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增加防治能力,提高防治效率。
[1] 蔡炳祥,李偉平,楊鳳麗,等.德清縣單季稻農藥減量控害實踐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4(12):1815-1817.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435.11
A
0528-9017(2015)09-1446-02
2015-06-12
吳振我(1985-),男,浙江泰順人,農藝師,從事水稻新品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