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英,蔣凱亞
(麗水市農業局,浙江麗水 323000)
對麗水市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農業標準化的幾點建議
陳 英,蔣凱亞
(麗水市農業局,浙江麗水 323000)
為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戰略,發揮標準對生態農業、生態精品農產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圍繞農業標準化建設和發展生態精品農業這一主題,介紹麗水農業標準化建設情況,提出一些工作舉措和建議。
農業;標準化;質量;安全;麗水
麗水市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戰略,發揮標準對生態農業、生態精品農產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打造全國生態經濟和生態保護雙示范區,通過標準化實施,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升農產品質量,增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麗水市的農業標準化建設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已成為發展高效農業、促進生態精品戰略實施、加快多項技術集成推廣的重要方法。到2014年底,全市共制定農業標準214個,且多個標準成為浙江省省級標準,如松陽銀猴茶、遂昌竹炭、甌江彩鯉等。全市檢測機構已有10家,能開展檢驗項目共有4類467個參數。標準的制定實施,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和促進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青田縣山鶴楊梅標準,規定了山鶴牌楊梅的適應環境、壯苗培育、栽培技術、病蟲防治、采收包裝、貯運銷售等,對生產技術的規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由于農業標準化是一項涉及面廣、關系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新形勢下,更是對農業標準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總體上看,麗水市農產品標準化工作還處在建立探索階段,與浙江省起步較早的市(地)相比,不管在思想觀念和工作力度上,還是在質量措施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農業標準化意識不強,農業標準沒有被廣大農民接受,許多農民都分不清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區別;農業標準的制訂滯后,而且還存在著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脫節,使標準成為一種擺設,不能落實到田頭,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農產品安全檢測缺乏有效手段,盡管近幾年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檢驗能力還是跟不上實際的需求;對農資市場的經營監管不嚴,一些禁用農資產品在局部地區仍在流通,缺乏強有力的監督機制;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轉軌的進程不快,單家獨戶的小生產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脫節,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滯后,嚴重阻礙著農業標準化的實施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3.1 加強宣傳,提高農業標準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農業標準化是指根據統一、簡化、協調、選優的原則,把農業生產實踐中積累和總結出的生產經驗同國內外先進農業科學技術成果綜合組裝,納入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以標準、規程的形式來指導、規范人們的生產、加工、經營、銷售等活動,達到提高產品質量、產量,增加生產效益的目的。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綠色產品進程不斷加快,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保護期將結束,我國將迎來更加開放的農產品市場。目前,世界上普通農產品普遍供大于求,國際市場越來越關注農產品的生產環境、種植方式和內在質量。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定,任何國家不得限制其他國家采取措施保護人類健康和生存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采取提高農產品質量標準,特別是農藥、抗生素、添加劑殘留等安全標準,來限制外國的農產品進入本國市場,也就是設置“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的做法,從國際貿易政策的趨向來看,已經成為一種新的非關稅壁壘,因此加強農業標準化已迫在眉睫。
從麗水市實際情況來看,市委市政府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戰略,打造生態精品農業的目標,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勢在必行,對推動麗水市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2 加快農業標準的制(修)定和體系建設
農業標準化是實現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一個重要措施,對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生態精品農業,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農產品進入國際國內市場都有重要作用。要加快農業標準制(修)定,形成標準體系。一要結合當地的農業結構調整,建立農產品標準體系,構建農產品在產前、產中、產后的標準體系框架。二要有效搜集與農業生產有關的各級標準文本,按照國家規定,制定標準要求,同時,要與國內國際接軌,采用國際先進標準改造麗水市農業標準,制定適合于當地情況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使麗水市農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三是堅持因地制宜、因品種制宜,從麗水市的地理、氣候等資源條件出發,結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主營產品的特殊性和實際需要,充分考慮生態平衡、環境保護,形成完善的標準化體系。
3.3 加強已制定的農業標準的實施
農業標準化的實施要與生態精品農產品基地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和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建設相結合。在促進標準化實施過程中,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開展技能培訓,培養相關技術人才,讓農民在全產業鏈的整體生產過程中懂標準化、會標準化,從源頭上推進農業標準化實施;只有在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實現標準化,才能使農業產業化經營整體走上標準化的路子。如蓮都區的梅峰茶葉公司制訂了梅中田牌茶葉標準,青田縣農業局制訂的山鶴牌楊梅標準,松陽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制訂了夢陽臍橙標準等,他們將標準化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提高了農產品質量,開拓了市場,提高了經濟效益。
3.4 實施農業標準化與品牌創立相結合
品牌是農產品搶占市場的通行證。一個好的品牌能取得消費者的認同,迅速地占領市場。麗水市各地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努力提高農產品質量,重視農產品品牌的創立和建設,積極培育農產品區域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麗水組織評選處州十珍、綠谷十佳畜產品、麗水十大特色蔬菜品牌,開展麗水香茶品牌宣傳推介等活動;加大“麗水山耕”農產品品牌宣傳,提高品牌影響力。到2014年底,全市累計通過“三品”認證農產品1 024個,擁有中國馳名商標(農產品)12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24個,其中慶元香菇被認定為浙江區域名牌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青田稻魚共生系統成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為麗水市的綠色農業發展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3.5 完善農產品監測體系,加強標準化的監督管理
農產品質量監測是考量農業標準化實施成效的一個指標,完善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提高質量監測水平是建設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是推進標準化示范區農業現代化的技術保障。因此,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一要提高監測能力,結合麗水市實際,采用現代化的農產品監測手段,打造高質量的監測隊伍,使農產品質量監測不僅僅停留于常規項目檢測,更應通過嚴格、全面、科學的監測手段加強監管;二要從全市及浙江省的高度,從農業產業結構、市場流通、消費者需求出發,建設一批有專業技術、分工明確、具有區域特色的監測機構,科學立項、統一布局、明確分工、分級管理,建設以國家級檢測中心為核心,省級檢測機構為龍頭,市級檢測機構為骨干,縣級檢測機構為基礎的檢測體系;三要充分考慮農產品的特殊性,建立一套符合農產品特性的農業監測體系,滿足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對農產品質量的需求;四要加強監測監督管理,建立高效運作機制。加強農業土壤肥力、環境污染檢測工作和病蟲草害、氣象災情的預測預報工作,圍繞防止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加強動植物檢疫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完善監督體制,加大執法力度,提高檢測水平。建立一套既適合當地實際,又符合國際規則的農產品進出口和市場準入等日常監督機制,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促進農業標準化的實施,形成統一有序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完善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增強對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的管理。
[1] 李金才,張士功,邱建軍,等.我國農業標準化現狀及對策[J].四川農場,2007(2):12-15.
[2] 黃修杰.廣東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現狀與思考[J].現代農業,2013(6):18-19.
[3] 何樂琴,宋明順,陳紅金.農業標準化管理探索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張才德)
F 307.5
A
0528?9017(2015)11?1758?02
文獻著錄格式:陳英,蔣凱亞.對麗水市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農業標準化的幾點建議[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1):1758-176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117
2015?09?16
陳 英(1971-),女,農藝師,從事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