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檢測和頸動脈超聲多普勒聯合檢查對動脈硬化的診斷價值
方惠霞黎瑞蓮吳恩平屈丸賴祥青1方海燕2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廣東廣州510630)
摘要〔〕目的探討動脈硬化檢測和頸動脈超聲多普勒聯合檢查對動脈硬化的診斷價值。方法對72例疑似動脈硬化患者進行動脈硬化檢測和動脈硬化檢測聯合頸動脈超聲多普勒檢查。以血管造影(DSA)診斷結果為參考標準,比較動脈硬化檢測和動脈硬化檢測聯合頸動脈超聲多普勒檢查的準確性。結果聯合檢測結果中異常患者的例數較動脈硬化檢測結果少,正常患者的例數較動脈硬化檢測結果增加,異常比亦較動脈硬化檢測結果減少(P<0.05)。動脈硬化檢測結果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和陽性預測值分別為66.67%、41.30%、52.78%和1.13,顯著低于動脈硬化檢測聯合頸動脈超聲多普勒檢查結果的93.94%、92.32%、93.06%和12.21(P<0.01)。結論動脈硬化檢測和頸動脈超聲多普勒聯合檢查較動脈硬化檢測單獨檢測可更準確地輔助診斷動脈硬化。
關鍵詞〔〕動脈硬化檢測;超聲多普勒;動脈硬化
中圖分類號〔〕R541.4〔
1神經內科2超聲科
第一作者:方惠霞(1977-),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健康管理、護理研究。
動脈硬化在中老年時期病情加重,且發病的患者中男性較女性多〔1,2〕。動脈硬化檢測儀器可更安全、更準確、更舒適且無創傷地對患者的動脈硬化情況進行檢測,為患者提供血管健康咨詢管理以便更好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3〕。頸動脈由于其顱外段較表淺,易于進行超聲的檢查而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彩色多普勒超聲的檢查。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準確、有效、迅速地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且可重復性好〔4〕。本研究旨在探討動脈硬化檢測聯合頸動脈超聲多普勒檢查對動脈硬化診斷的效果和準確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門診和體檢中發現的72例疑似動脈硬化患者,其中頭痛15例,失眠9例,高血壓18例,糖尿病7例,眩暈8例,冠心病6例,其他9例。均進行動脈硬化檢測和動脈硬化檢測聯合頸動脈超聲多普勒檢查。男35例,年齡61~86〔平均(68.94±14.74)〕歲,收縮壓118~159〔平均(132.83±20.93)〕mmHg,舒張壓72~110〔平均(92.93±26.36)〕mmHg;女37例,年齡60~88〔平均(71.63±16.35)〕歲,收縮壓114~147〔平均(126.67±22.73)〕mmHg,舒張壓78~103〔平均(84.73±24.82)〕mmHg。
1.2檢測方法動脈硬化檢測:患者均在動脈硬化檢測前空腹12 h檢測采用平臥位,由專業人員對患者進行2次動脈硬化檢測,時間間隔均超過10 min,取平均值。頸動脈超聲多普勒檢測:使用GE-vivid E9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和8~15 MHz頻率。測定部位為雙側頸總動脈、頸動脈分叉處和頸內動脈。頸動脈內膜-中層的厚度以1.5 mm為斑塊標準,出現形態不規則或內部結果回聲增強、斑塊纖維化或鈣化、管壁不均勻性增厚且增厚、局部有粥樣硬化斑塊或者團塊回聲增強且回聲附著于管壁上,后方伴有聲影等的患者可初步診斷為動脈硬化,結合動脈硬化檢測結果確診為是否患有動脈硬化。
1.3評價方法以血管造影(DSA)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其特點為圖像清晰且分辨率高,適用于觀察血管病變、血管狹窄的定位測量、診斷及介入治療等〔5〕。動脈硬化檢測結果以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指數>4診斷為伴有動脈硬化。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
2結果
2.1動脈硬化檢測和動脈硬化檢測聯合頸動脈超聲多普勒檢查結果比較與動脈硬化檢測結果(正常27例,異常45例,異常比62.50%)比較,聯合檢測結果中異常患者(34例)降低,正常患者(38例)增加,異常比(47.22%)減少(P<0.05)。
2.2動脈硬化檢測和動脈硬化檢測聯合頸動脈超聲多普勒檢查診斷動脈硬化的正確性動脈硬化檢測與DSA均異常22例,均正常16例,僅DSA異常11例,僅動脈硬化檢測異常23例。聯合檢測與DSA均異常31例,均正常36例,僅聯合檢測異常3例,僅DSA異常2例。動脈硬化檢測結果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陽性預測值、與DSA檢測結果的一致率和Kappa值分別為66.67%、41.30%、52.78%、1.13、38.89%和-0.22,顯著低于聯合檢測的93.94%、92.32%、93.06%、12.21、93.06%和0.81(P<0.01),聯合檢測結果與DSA檢測結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3討論
動脈硬化指的是動脈的一種非炎性病變,其特點是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和管腔狹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變,包含動脈粥樣硬化、動脈中層鈣化、小動脈硬化等三種疾病,其中動脈粥樣硬化作為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動脈硬化中常見的類型〔6,7〕。近年來有研究發現動脈硬化是心腦血管發生和預后的重要獨立預測因子,因此,動脈硬化程度的檢測可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的嚴重程度區分依據,不但有利于了解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特征從而指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判斷患者的預后情況,亦可區分正常人群中高心血管危險患者〔8,9〕。彩色多普勒超聲主要在顱外段較表淺的頸動脈進行,具有無創、精確、有效、快速和可重復性操作等特點〔10〕。但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容易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在斑塊性質的判斷等方面的準確度分歧較大。動脈硬化的檢測包括儀器檢測、動脈造影、頸動脈超聲多普勒等多種方法〔11〕。動脈硬化檢測儀器是一種全新的動脈硬化檢測手段,可安全、準確、舒適且無創地檢測患者的動脈硬化情況,為患者提供血管健康咨詢管理以便更好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12〕。動脈硬化檢測和頸動脈超聲多普勒聯合檢查對診斷動脈硬化的相關研究可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依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動脈硬化檢測聯合頸動脈超聲多普勒檢測可更有效地減少對癥狀疑似動脈硬化而非動脈硬化患者的誤診,更正確地輔助動脈硬化的診斷。另外可通過動脈硬化檢測聯合頸動脈超聲多普勒檢查判斷患者是否患有動脈硬化。檢測亦發現部分動脈硬化較輕患者只出現血管內皮功能的障礙,而較嚴重患者病變甚至發生在動脈中層,膠原纖維含量增加而彈力纖維含量顯著減少,動脈硬化癥狀顯著,且較嚴重患者亦多數伴有收縮壓和舒張壓過高。因此對血壓較高的老年患者應注意監測其是否有動脈硬化的發生。由于本研究結果樣本量較小,且患者年紀均較大,明確動脈硬化檢測聯合頸動脈超聲多普勒檢查對動脈硬化診斷的準確度和效果需更進一步大樣本量和更深入的研究。
4參考文獻
1趙興,郭健偉,劉歡,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紅細胞和血小板參數的變化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3;35(2):206-8.
2楊裕華,王際莘.脂聯素抗動脈硬化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88-90.
3張海鷹,黃李芳,馬芳芳,等.無創動脈檢測儀結合彩超檢查在心腦血管相關疾病中的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20):3719-21.
4肖蓉,殷軍.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糖尿病頸動脈硬化中的應用〔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0;32(11):1232-4.
5Zudin AM,Uchkin IG,Orlova MA,etal.Cardiosynchronized sequential antegrade pneumocompress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ultifocal atherosclerosis〔J〕.Angiol Sosud Khir,2014;20(1):36-43.
6譚姣容,田冬梅,童平,等.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12):2265-8.
7方福生,成曉玲,田慧,等.血糖波動對非糖尿病人群動脈硬化的影響〔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3;38(12):1003-6.
8黃崑,周鑫竹,梁松年,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合并動脈硬化的下肢動脈栓塞Fogarty導管取栓術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2;41(5):471-3.
9Liu J,Ren Y,Kang L,etal.Overexpression of CCN3 inhibits inflamm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in 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J〕.PLoS One,2014;9(4):e94912.
10Visciano B,Riccio E,De Falco V,etal.Complications of 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the rol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J〕.Ther Apher Dial,2014;18(2):155-61.
11張海鷹.動脈硬化檢測與CDFI聯合診斷頸動脈血管硬化的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8):3589-90,3592.
12趙建功,周愛生,康卉,等.社區動脈硬化早期檢測適宜技術應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4):465-8.
〔2013-10-19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