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聯合硝苯地平對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壓及尿微量蛋白的影響
黃偉軍馮炎鋒呂偉垣
(江門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廣東江門529000)
關鍵詞〔〕高血壓;糖尿病;氯沙坦;硝苯地平
中圖分類號〔〕R544〔
第一作者:黃偉軍(1977-),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急診臨床醫學研究。
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腎性高血壓,降壓尤為困難。隨著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病程的發展,腎臟損傷的程度逐漸增加。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等影響腎臟的早期征象,及時干預降低尿微量蛋白含量有助于改善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預后〔1,2〕。本研究探討氯沙坦聯合硝苯地平治療對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壓及尿微量蛋白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來我院治療的124例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2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壓定義與分類標準,糖尿病采用1999年WHO診斷標準。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雙側腎動脈狹窄、擴張性心肌病、急性冠脈綜合征等。觀察組男36例,女26例,年齡60~78〔平均(65.4±4.5)〕歲;對照組男32例,女30例,年齡63 ~76〔平均(64.4±7.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血壓、血糖、24 h尿微量蛋白、體質量指數(BMI)等情況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單純氯沙坦50 mg,1次/d,晨7點服藥,同時給予降糖藥或皮下注射胰島素,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硝苯地平控釋片30 mg,兩組療程均為10 w。
1.3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1)血壓: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進行血壓測定,首次測量血壓同時測量雙上臂血壓,取血壓值較高一側作為測量結果;患者測試前30 min禁止運動及煙酒,用水銀柱血壓計袖帶法測上肢坐位血壓,2次/w,每次連續測血壓3次,間隔30 s/次,取其平均值。(2)尿微量蛋白: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后采集尿液,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尿微量白蛋白,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尿常規蛋白定性陽性,30 mg<24 h尿微量蛋白<300 mg定義為微量蛋白尿。
1.4療效判斷〔3〕血壓達標的目標值為<140/90 mmHg,老年收縮期高血壓降壓目標水平為收縮壓140~150 mmHg,舒張壓<90 mmHg。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Hg,且降至正常90 mmHg或收縮壓≥20 mmHg;有效:舒張壓下降<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圍,或舒張壓下降10~19 mmHg,或收縮壓下降≥30 mmHg;無效:血壓下降未達到有效標準。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軟件,率的比較用χ2檢驗或χ2校正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顯效率為69.35%(43例),有效率為25.81%(16例),總有效率為95.16%,無效率4.84%(3例);對照組顯效率為43.55%(27例),有效率為37.10%(23例),無效率19.35%(12例),總有效率為80.65%,兩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尿微量蛋白水平比較兩組患者經過10 w治療后,血壓及尿微量蛋白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觀察組尿微量蛋白降低程度較對照組顯著性差異(P<0.05),血壓降低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均無嚴重的不良反應,觀察組有3例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有5例,主要為頭疼、面部潮紅、腳踝水腫等,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0.133 6,P=0.714 7)。
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尿微量蛋白水平比較


組別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尿微量蛋白(mg/L)對照組 治療前169.31±1.3496.56±3.2446.01±6.26 治療后149.86±7.241)86.14±4.171)30.27±6.651)觀察組 治療前169.92±2.2396.78±4.2645.76±8.21 治療后130.21±5.451)2)78.96±4.251)2)21.45±7.321)2)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3討論
高血壓與糖尿病互為危險因素,糖尿病和高血壓均可加速心血管和腎臟疾病的惡化,相互影響病情,導致腦、心、腎等多器官嚴重并發癥,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更增加風險,尤其是老年患者。對于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等嚴重事件的發生率遠遠大于無高血壓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或無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神經系統、腎臟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也遠大于無高血壓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并且程度更嚴重。研究表明〔4〕,高血壓和糖尿病是導致終末期腎病的獨立因素。對于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需進行有效降壓,對于預防和延緩腎臟損傷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糖尿病腎病發生發展過程是慢性的,早期腎損傷具有可逆性,因此,在有效降壓過程中聯合應用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壓藥物,對于延長降壓時間、增加降壓效果,延緩腎臟損傷有積極意義。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腎損傷在臨床常見,腎病的實驗診斷指標多以尿蛋白定性、血肌酐和尿素氮為主,這些靶標對于早期檢測腎損傷意義不大。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損害往往早于血肌酐以及大量蛋白尿出現,尿微量蛋白是反映患者腎功能損傷的早期指標之一〔4〕。血清白蛋白可由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腎小球出現病變時白蛋白濾出量增加,超過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從尿排出,形成尿白蛋白。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均可導致微量蛋白尿,積極治療微量蛋白尿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糖尿病的早期損傷主要是腎細胞溶酶體酶降解白蛋白功能降低,當腎小球損傷增加時,濾膜孔徑變大,導致尿中白蛋白增加。
氯沙坦是血管緊張素(Ang)Ⅱ受體(AT)1 拮抗劑, 能夠選擇性阻斷Ang Ⅱ與 AT1受體結合,進而阻斷高血壓及其并發癥;另一方面,氯沙坦通過阻斷Ang Ⅱ受體,改善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腎小管重吸收,降低腎小球內高壓,減少尿微量蛋白含量,能夠有效延緩糖尿病腎病中腎臟病變過程,阻止腎功進一步惡化;但氯沙坦起效慢,作用較溫和,單獨使用在短時間內控制血壓與尿蛋白有困難〔5〕。硝苯地平是長效二氫吡啶類鈣離子阻滯劑,可通過降低血管細胞內游離鈣離子濃度,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另外,可松弛腎小動脈,緩解高血壓對腎臟的損害〔6〕。有研究表明〔7〕,氯沙坦連用硝苯地平可有效控制血壓,降低尿蛋白、血肌酐、血尿酸等,可有效保護腎臟。
腎臟損害是高血壓與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檢測尿微量白蛋白對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早期腎損害具有重要意義,以便早發現腎損害,及時干預治療,以延緩并發癥,或是逆轉早期腎臟病理損傷。綜上所述,兩藥連用可通過不同途徑降低患者尿微量蛋白,有效控制血壓,比單用氯沙坦療效好,在保護腎功及降壓方面有協同作用。
4參考文獻
1Jarad G,Cunningham J,Shaw AS,etal.Proteinuria precedes podocyte abnormalities in Lambz-/-mice,implicating the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s an albumin bamier〔J〕.J Chin Invert,2006;116(8):2272-5.
2Ibsen H,Wachtell K,Olsen MH,etal.Albuminuria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the LIEF study〔J〕.Kidney Int,2004;66(92):S56-8.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年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71.
4齊若梅,陳仁涉.尿微量白蛋白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中西醫雜志,2004;5(13):1227-8.
5朱震豪,鐘東塔,鄭偉達,等.氯沙坦對原發性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的干預作用〔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6;14(12):1015-6.
6Lastra G,Manrigue C,Mc Farlane SI,etal.Cardiometabolic syndrome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J〕.Curt Diab Rep,2006;6(3):207-12.
7崔秀玲,奚悅,馬躍,等.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纈沙坦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1):2439-41.
〔2013-11-13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