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老年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及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變化
劉沁爽戚小航孫東輝1
(秦皇島市第一醫(yī)院麻醉科,河北秦皇島066000)
關鍵詞〔〕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C反應蛋白;麻醉;認知障礙
中圖分類號〔〕R614.2;R614.3〔
1婦幼保健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劉沁爽(1976-),女,碩士,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臨床麻醉研究。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為骨科大手術,刺激較大,常伴有全身炎癥反應,易發(fā)生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1〕。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炎癥標志物。衰老伴有慢性低度炎癥時CRP可增加2~4倍〔2〕。研究〔3〕表明CRP與認知功能關系密切。術后血清CRP水平升高是否能預測POCD的發(fā)生有待證實。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麻醉方式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老年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變化。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擇期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齡(70.1±4.3)歲。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Ⅱ級。均無急性感染、慢性炎癥,無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腫瘤,排除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MMSE)評分<24 分者、患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或心理疾病及服用相關藥物者、有嚴重視力或聽力障礙、文盲以及無法完成認知功能測試者。隨機分為全麻組(G組,13例)和硬膜外麻醉組(E組,11例)。根據術后第1天是否發(fā)生POCD分為POCD組和非POCD組。
1.2麻醉方法G組采用快速誘導氣管插管全麻,以異氟烷復合瑞芬太尼維持麻醉、維庫溴銨維持肌松。E組取L2~3棘間隙做硬膜外阻滯麻醉,將患者感覺平面控制在T10以下,術中不用鎮(zhèn)痛鎮(zhèn)靜藥。兩組術后均采用靜脈鎮(zhèn)痛泵鎮(zhèn)痛。
1.3POCD判定方法術前1 d及術后第1天應用MMSE量表〔4〕行認知功能測驗。術后MMSE評分較術前降低≥2分者判定為POCD〔5〕。
1.4血清CRP水平的檢測分別于患者麻醉開始前、術后即刻、術后24、48 h采集外周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CRP。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行t、χ2檢驗。
2結果
G、E組手術前后不同時點血清CRP水平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G組術后有4例、E組有3例發(fā)生POCD,兩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G、E組術后24 h MMSE評分為(25.27±2.90)分、(25.08±3.28)分,較術前(26.85±1.72)分、(26.82±1.99)分有所降低,但無明顯差異(均P>0.05)。術后48 h POCD組血清CRP水平較非POCD組有顯著升高(P<0.05)。見表1,表2。

表1 POCD組與非POCD組手術前后血清CRP
與麻醉前比較:1)P<0.01;與非POCD組比較:2)P<0.05;下表同

表2 G、E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較
3討論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創(chuàng)面大、暴露廣泛、出血多。術中填充骨水泥時或內固定物放置時會使髓內壓急劇上升,使得骨髓、空氣、脂肪等進入靜脈形成栓子,損害膽堿能神經系統(tǒng)功能,出現大腦功能受損。腦內脂肪微栓子可導致整形手術和體外循環(huán)POCD已經通過動物實驗得到證實〔6〕。加之老年人的腦平均重量降低,精神神經系統(tǒng)功能減退,麻醉手術等因素刺激有可能誘發(fā)或加重老年患者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改變。因此,老年人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易發(fā)生POCD。且老年人是存在長期POCD的高危人群,患有POCD的老年人術后第1年的病死率增加。
CRP為肝臟合成的急性期蛋白〔7〕,在炎癥反應和組織創(chuàng)傷時大量合成,動態(tài)監(jiān)測其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體內炎癥反應的程度。有學者〔8〕認為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骨與骨髓的創(chuàng)傷較大,誘導了較高水平的CRP。本研究結果提示兩種麻醉方式都不能完全抑制手術應激反應。有研究〔9〕表明CRP水平變化只與組織損傷的程度和部位有關,與麻醉方式、手術時間、出血量等無關。
動物實驗〔10〕證實,老年大鼠發(fā)生POCD的原因在于手術創(chuàng)傷導致的腦組織炎癥反應。創(chuàng)傷大的手術可能會導致腦內更為嚴重的炎癥反應,并因此在更大程度上損害認知功能。中樞神經系統(tǒng)過度炎癥反應可從多方面影響大腦功能導致POCD〔11〕。Gunstad等〔12〕發(fā)現CRP 同認知功能有顯著的依賴關系,包括注意力等精神性功能、執(zhí)行功能、記憶力以及視覺空間能力。還有研究〔13〕發(fā)現高水平CRP與各種原因癡呆的發(fā)生有關,特別是在女性患者中,故認為術后CRP水平的增高在POCD發(fā)生中有重要作用。因此糾正細胞因子平衡,減輕老年患者圍術期炎性反應,有利于減少POCD的發(fā)生〔14〕。
有研究〔15〕認為,老年患者在全麻后的認知功能變化只發(fā)生在術后第1天。本研究結果顯示POCD的發(fā)生與麻醉方式無關。研究〔8〕顯示,血清CRP水平一般在術后48 h達到高峰。本研究提示血清CRP水平與老年患者術后POCD的發(fā)生有一定關系。綜上,老年患者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血清CRP水平有所增高,且POCD有一定的發(fā)生率,但與麻醉方法無關。術后血清CRP水平升高提示過度炎癥反應,與早期POCD的發(fā)生可能有關。
4參考文獻
1陳鵬,谷萬里,李冬青,等.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認知障礙3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1):4787-8.
2俞卓偉,保志軍,馬永興.促炎/抗炎細胞因子與衰老、認知障礙的關系及其干預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6):2129-31.
3向濤,雷華娟.老年患者C-反應蛋白與術后認知障礙關系的探討〔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0;27(2):259-61.
4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第2版.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184-5.
5Matta BF,Lam AM.The rate of blood withdrawal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jugular venous bulb:oxygen saturation measurements〔J〕.Anesthesiology,1997;86(4):806-8.
6Byrick RJ,Kay JC,Mazer CD,etal.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erebral lipid microemboli:videomicroscopy studies in rats〔J〕.Anesth Analg,2003;97(6):1789-94.
7何維.醫(yī)學免疫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140.
8White J,Kelly M,Dunsmuir R.C-reactive protein level after total hip and total knee replacement〔J〕.J Bone Joint Surg Br,1998;80(5):909-11.
9陳國強,于方,劉宏,等.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及其在監(jiān)測骨科術后感染中的臨床意義〔J〕.鐵道醫(yī)學,1999;27(2):74-6.
10Rosczyk HA,Sparkman NL,Johnson RW.Neuroinflamma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aged mice following minor surgery〔J〕.Exp Gerontol,2008;43(9):840-6.
11安一凡,周明.圍術期中樞神經系統(tǒng)炎性反應與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J〕.上海醫(yī)學,2009;32(11):1027-9.
12Gunstad J,Bausserman L,Paul RH,etal.C-reactive protein,but not homocysteine,is related to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J〕.J Clin Neurosci,2006;13(5):540-6.
13Kravitz BA,Corrada MM,Kawas CH.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prevalent dementia in the oldest-old〔J〕.Alzheimers Dement,2009;5(4):318-23.
14林柏松,張秀和,楊斌,等.烏司他丁對老年二尖瓣機械瓣置換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9):2574-6.
15陳曉光,王俊科,王淑月.地氟醚與七氟烷麻醉對老年病人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2;22(4):211-3.
〔2013-10-25修回〕
(編輯趙慧玲/張慧)